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8938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

2、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

3、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

4、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5、)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定位 GPS导航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 1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表达 2 简要程序 3 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 应用:用到地图、需要处理

6、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空间信息、监测预测 城市管理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 (1)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 原理:由于人为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 主要分布: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和西北

7、地区。 成因 自然原因 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过高 2、气候干旱,导致蒸发旺盛,盐分积累在土表 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漫灌) 解决措施: 1、合理灌溉,如:滴灌、喷灌等,有灌有排,控制地下水位 2、种植耐盐碱植物 3、灌水洗盐 (3)石质荒漠化: 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范围: 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气候区划范围

8、: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 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气候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深居内陆,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深入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物质条件 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季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4人为原因根本原因,加剧荒漠化进程 人口激增、人口素质不高,导致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5、防治措施 : 合理利用水资源(例如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

9、水农业等)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等)(工程措施:缺水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辟新能源等)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例题:读下图,完成下 列要求:(9分) (1)图中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 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10、,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4)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5)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6)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征: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

11、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7)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8)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12、,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5、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直接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6、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具体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13、,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建立国际基金会,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 1、两类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多为中厚煤田、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 秦线、神黄线、焦日线)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缓解运输压力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