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57764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最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习题 望岳 ,。 ,。 1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2、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3、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4.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绝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9、写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 。 10、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2、“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别分析“钟”“割”好在何处? 1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2、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齐鲁青未了未了:会当凌绝顶会当: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

3、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春望 ,。 ,。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这个字好在哪里。 3、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请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本诗的作者是代伟大的“诗圣”。 7、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8、首联描绘了什

4、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9、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10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1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诗写“吏”与“妇”尖锐

5、矛盾的诗句是“,”。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2、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3、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4、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5、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6、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等) 7、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6、诗四首(一)归园田居(其三) ,。 ,。 ,。 ,。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2、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

7、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5、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6、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含义。 (二)使至塞上 ,。 ,。 王维在本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一幅 的美景。 1、“征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4.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三)渡荆门送别 ,。 ,。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

8、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三个字好在何处。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最后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句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是 7、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境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8、.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四)登岳阳楼(其一) ,。 ,。 ,。 ,。 1、填空。 “帘旌不动夕阳迟”句中近景是;远景是。不动的

9、帘旌,表明 ;迟落的夕阳,揭示着。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在诗中的作用是: 2、“三年多难”是指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的含义。 5、.展开合理联想想想,描绘颔联诗人的神态、心理。 6、.请谈谈对本诗颈联的理解。 7、尾联读来含蓄蕴藉,悲凉沉郁,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8、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9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

10、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长歌行 ,。 ,。 ,。 ,。 ,。 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 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4、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揭示什么道理。 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画面。 6、诗的主旨,作者情感: 野望 ,。 ,。 ,。 ,。 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2、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 3、“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写景有特色? 5.“树树

11、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徙倚欲何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作者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体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 早寒江上有怀 ,。 ,。 ,。 ,。 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4、任意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 ,。 ,。 1、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 2、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3、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

12、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5、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黄鹤楼 ,。 ,。 ,。 ,。 1.解释下面的词浯。 历历:;乡关:。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6、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8、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