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7835759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册全册说课稿全集集锦(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认识负数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

2、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

3、的学习。(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三、新课教学:(一)导入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1(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

4、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2、教学例2 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

5、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从而得到结论: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3、拓展性练习。完

6、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例尺说课稿 一、教材(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

7、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四)说教学理念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五)说教学具准备: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三、说教学流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

8、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 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得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得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比例尺的含义。(1)师: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他

9、起一个名字叫“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实际距离分之图上距离等于比例尺) 引导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指出:图上距离实际上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单的整数比。(2)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图纸和机器零件图纸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 引导学生弄清求比例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要一致。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2、线段比例尺与

10、数值比例尺的改写。出示例1:把教材第48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说一说方法。改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cm=1:3、教学例2.出示例2.(1)怎样求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小结: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2)学生尝试解决,指生板演。解:设地铁1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10:x=1:强调:求出的实际距离要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教学例3.出示例3,提问: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学生讨论得出:首先确定比例尺,然后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操场的长和宽。最后根据求出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画出平面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练

11、习设计: 1、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种精密零件实际长度5毫米,画在图上长4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3、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2)比例尺可以带单位。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则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4)将一个2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四、总结、拓展课堂延伸。 课末,学生谈谈收获及要注意的事项。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总结,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消化;另一方面通过问学生“你课后还想研究什么?”,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和完成课外作业。教师将继续以“组

12、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提拓宽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更深、更广地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2-34页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预设以及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向大家作简要的阐述。设计理念:这是一节概念课,但我并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展现学生“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注重“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

13、,让学生在观察 讨论归纳 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去发现,而不是草率的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属于概念教学。因为这节课是在整个比例单元教学中的第一节,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

14、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俩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多媒体出示有关国旗的四幅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并找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出示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具体数据,并

15、提示国旗的指定有着特定的制作标准,然后让学生去思考,猜测。二、 探究新知 主动参与这里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部分:比例的意义1、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任意地选择其中的两面国旗,先写出长和宽的比,再求出比值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2、把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国旗都有)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发现了什么,发现他们的比值都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3、揭示了比例的意义后及时进行练习。判断几组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4、回到四面国旗,让学生找比组成比例。(可以是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每两面国旗长之比,宽之比)这里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5、练习,p33的做一做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认识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说说比与比例的区别。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