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44659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精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序论 第一节概述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 1、中药炮制 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及理论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2、改进炮制工艺 *科学、简单工艺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 3、制

2、定饮片质量标准 *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 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 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 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3酒的发明与应用 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3、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 制法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内容。 二、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第二部炮制专著 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第三部炮制专著。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一节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3.炮制品种的选用,应明确体现辨证施治的特点 第二节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1.清除杂质; 2.去除非药用

4、部位,如:菟丝子,含有约18.0%的泥沙; 3.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的目的;如:麻黄茎与根作用不同。 4.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如:八角茴香(莽草) 二、切制与临床疗效 因药材来源不同、性状和质地各异,通过切制,可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有干热法和湿热法。 (1)干热法对药物进行加热,不使用液体,如炒法、煅法、煨法、干馏法等。 1、增效: (1)焦香气,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谷芽、麦芽、山楂等 (2)成分易溶出:果实、种子类药物 (3)保存成分 2、减毒:马钱子、苍耳子、白果等

5、3、抑制偏性:炒栀子、决明子、大黄炒炭等 4、矫味:炒九香虫、麸炒僵蚕。 四、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主要指液体辅料,常用的有酒、醋、盐、姜、蜜等,以增效为主。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 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第三节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关系主要有: 一、提高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四、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第四节临

6、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一、全面掌握各炮制品的药性和作用特点。 药物经炮制后,其性味、作用趋向、作用部位、功用、毒副作用等均可能发生一定变化。 二、根据组方特点和用药意 第五节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便于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加减化裁,故历代应用广泛。若药材以粗末入药,煎煮时易糊化、过滤困难,故现在主要以饮片的形式入药。中成药也是以饮片为原料。需依法炮制后用来当原料进行生产。 二、对饮片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要求 1、饮片的外观质量一般仍是从形态、色泽、气味、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严,对色泽、气味、质地的要求,则基本相

7、同。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丸、散剂的要求一般高于汤剂饮片。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的形成 1.中药炮制基础理论形成的基础 (1)炮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汉代以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为主南北朝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 (2)医药学家对炮制品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 2.中药炮制基础理论形成的条件 *必要条件:临床应用不同的炮制品 1.首次系统归纳炮制技术: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2.单列各药炮制原则: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3.设专章记载炮制技术:宋代药剂专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中药炮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 金元时期及明代,对炮制品的作用、临床应用

8、经验和使用的炮制技术等进行了归类、总结,初步形成理论体系。 第二节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的内容 一、适度理论 定义:应用炮制技术对药物进行炮制时,程度不可太过或不及,达到适中程度获得需要的炮制作用,满足临床需求。 不及:毒性不降或降低幅度不大 太过:药效丧失 二、药性理论 定义:采用的炮制技术、方法与辅料可以改变药物的偏性、升降浮沉、归经等,能达到增效、缓和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1.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制其有余(反制) 使药物的性味增强扶其不足(从制)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2.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 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

9、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生升熟降.*例:莱菔子 加入辅料的影响升降浮沉,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例:黄柏,生品沉降,酒制后升浮 3.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 4.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早期是指药物偏性,近代多表示毒副作用。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飞、水泡漂、加热、加辅料、制霜 去毒与存效并重。 三、辅料理论 定义: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不同性味的辅料进行炮制,利用辅料的性味相辅或相制药物的性味,达到调整药性、引药入经、影响药物的作用趋向及增强临床疗效的目的。 1.酒制提升

10、:可治上焦头面及皮肤手梢疾病; 2.姜制发散:具有发表、袪痰、通膈、止呕等作用; 3.入盐走肾脏乃仗软坚:引药下行、引药入肾、增补肝肾、滋阴降火作用; 4.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疏肝止痛功效; 5.米泔制去燥性和中: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6.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增强滋生阴血,润燥、补脾益气作用; 7.密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调和脾胃、补中益气; 8.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补益中焦脾胃; 9.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缓和药物燥性; 10.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可抑制药物的苦寒之性。 四、生熟异用理论 定义:指炮制过与未炮制过的饮片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不同临床

11、疗效的理论学说。 1.生泻熟补:何首乌 2.生峻熟缓:乌头、半夏、巴豆等 3.生行熟止:木香 4.生升熟降:砂仁 5.生降熟升:黄柏 五、炭药止血理论 定义:指炒炭或煅炭后的药物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的理论学说。 1.源于五行学说 2.中药炭药使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 3.金元时期开始总结炭药与止血的关系; 注:炒炭止血并不是炭药的唯一功效 第三节中药炮制学的传统的制药原则 制药原则:来源于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制药原则 1.相反为制反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 改变药性。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制其大寒之性。 2.相资为制从资: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中药来炮

12、制,以增强药效,相当于中 药配伍中的“相须”、“相使” 3.相畏(相杀)为制反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另一种中药的 毒副作用,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 4.相恶为制反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制约另一种中药的毒副作用, 相当于中药配伍中的“相畏”、“相杀”。 5.相喜为制从制:指采用某种中药或辅料来炮制药物,以改善中药的形、色、 气、味提高患者的喜好信任和接受度,便于患者服用。酒制紫河车 炮制方法 1.制其形: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药性;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4.制其质:指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

13、括药性和功用。 思考题: 举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 举例说明常用炮制方法的原理。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药物的影响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1.保证药物的净度;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副作用; 3.改变或缓和药性; 4.增强疗效,扩大药用范围; 5.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归经、升降浮沉莱菔子) 6.洁净药物,利于储存,保证药效; 7.便于调剂制剂; 8.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9.改善中药品质,提高商品价值。 二、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的成分。炮制的过程可导致其发生变化,从而中药功效的改变。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所含成分为有效成分,且性质比较稳定。醋制延胡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