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43716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精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炮制学复习题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毒药”早期古代医药文献是指药物的总称。“毒”药物偏性。后世的“毒”药物的毒副作用。炮制降毒或消除副作用是中医用药的手段。姜矾制南星、白附子,醋制干遂,巴豆制霜,甘草制远志等。 5.炮制对药物补泻的影响 补泻是药物扶正、驱邪功能的概括:不少药物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 简述传统制药原则的内容。举例。 传统制药的原则: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能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炙黄连缓和其苦寒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来增强药效。如米炒党参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相畏(相杀)为制:指用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其毒副作用。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2、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躁烈性。 具体方法: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 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举例说明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 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斑蝥米炒,降毒 马钱子沙炒,油炸,降毒 厚朴姜汁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由寒转温生地黄、地黄 由温转凉天南星、制南星 缓和药性麻黄、蜜麻黄 产生新疗效生石膏、煅石膏 增强药物疗效 羊脂制淫羊藿增强补肾壮阳 醋制延胡索增强活血止痛 酒炙蕲蛇增强活血通络 蜜制款冬花、黄芪增

3、强润肺、健脾 土炒山药、白术增强健脾止泻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酒炙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湿热 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制引药入肝 盐制入肾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便于调剂和制剂 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 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 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等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 药材常见杂志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木心、毛绒等;树皮类苔藓、栓皮、;矿石类泥土、沙石;贝壳类泥沙、苔藓;甲壳类筋膜、残肉;昆虫类头尾足翅;果壳类内瓤;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

4、黄芩、苦杏仁、芥子 矫味矫臭、利于服用(清炒)鸡内金;(麸炒)僵蚕;(酒炙)乌梢蛇;(酒蒸)紫河车;(醋制)五灵脂;(蜜制)马兜铃;(滑石粉炒)刺猬皮 中药炮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其具体内容有哪些?举例。 炮制对生物碱的影响 水处理的影响:长期水浸漂,对某些水溶性较高的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或季铵型生物碱如小檗碱等,引起流失,降低药效。长期水浸漂,对毒性生物碱如乌头碱,减少部分,降低毒性。 火处理的影响:高温处理能使毒性生物碱分解破坏或结构改变而降毒。如乌头碱、士的宁、马钱子碱。加热会使某些药物的生物碱活性降低,影响疗效,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辅料的影响:酒炙可提高生物碱的煎出率

5、,提高疗效;醋制可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疗效,如延胡索。 炮制对苷的影响 水处理的影响:长期水浸漂,易使苷类流失或水解而降低药效。 加热处理的影响:适当加热处理可破坏酶活性,保存苷类。如黄芩苷、芥子苷、芦丁等。高温会使苷类分解破坏。 加辅料的影响:酒炙可提高苷类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酸性辅料如醋,能使其水解或分解,增加成分的复杂性,甚至降低药效。 炮制对挥发油的影响 加热处理的影响:加热能减少挥发油的含量影响疗效如荆芥、薄荷或缓和药性如苍术;高温能使挥发油变性,作用改变,如肉豆蔻 水处理的影响:多数含挥发油类的药物不宜久泡、久浸,宜“抢水洗”。否则变性酸败,某些含结合型挥发油的药物如厚朴、鸢

6、尾等,宜堆积发酵,提高药效。 含挥发油类的药物不宜日晒、久晒,久露于空气中及长时间贮存。 炮制对药材有机酸的影响 水浸易引起其流失,降低药效。 加热炮制可使其破坏,如山楂 酒炙能增加有机酸的浸出率。 含有机酸的药物与含生物碱的药物共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药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有机酸可与锌、铁等作用产生有毒物质,应注意。 炮制对脂肪油的影响 加热、压榨去油制霜可缓和药性或消除毒副作用,如巴豆、千金子。加热处理可使某些毒性脂肪蛋白凝固变性而降低毒性。如蓖麻籽。 炮制对树脂的影响 温度过高可使其变性,降低疗效。 炮制对药材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的影响 水处理的影响:水浸会引起蛋白质、氨基酸流

7、失。应注意 加热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高温处理还会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新的物质。如蛋黄、黑豆干馏产生蛋黄油、黑豆馏油。蛋白质能与鞣质、重金属盐产生沉淀。应注意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浸易使单糖、小分子寡糖溶解流失,某些含糖甙类成分的药物长时间加热处理可分解出大量糖,使药效改变。如生地、熟地。 炮制对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加热处理的影响:高温可使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失去结晶水而改变药效,如白矾、石膏。高温处理可使某些药物的化学成分改变,如炉甘石。加热炮制更有利于某些微量元素的溶出。水处理时间过长,会使水溶性无机盐类成分流失,影响药效,如夏枯草。 常用炮制辅料有哪些?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液体辅料: 酒

8、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醋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矫味矫臭 蜂蜜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食盐水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 生姜水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等 甘草水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黑豆汁增效解毒 米泔水清热凉血、利尿和中、吸附油脂等 胆汁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等 食用油脂酥脆体质、降低毒性,用于制备油炒,提高润滑性 固体辅料: 麦麸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 土增效、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间传热体等 河沙作中间传热体使药物受热均匀 蛤粉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等 白矾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稻米增效降毒、吸

9、附 豆腐降毒、吸附、去除污垢 试述净选加工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药物在切制、炮炙、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霉败品、虫蛀品、灰屑等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称之净制加工。 目的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出去非药用部分、清除杂质、霉败品、虫蛀品等;将药物大小分档 麻黄、紫苏、莲子、茯苓用什么方法分离何种药用部位?各部位功效有何不同? 中药净制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是什么? 操作要求:清除杂质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分大小分档 主要方法:挑选、洗漂、筛选、风选、刷净、刮除、剪切、火燎、压碾、燀、摘、揉、擦、浸漂、挖、砻、剥、水飞 何谓饮片?饮片切制的目的是什么? 饮片现指直接供中医临床

10、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亦称炮制品。 目的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进一步炮炙;利于处方调配和贮存;便于药材鉴别;便于制剂 试述饮片规格类型及其选择原则? 质地致密、坚实的宜切薄片,如当归、白芍、乌药、天麻等(12mm) 质地松泡、粉性大的宜切厚片,如山药、丹参、甘草、黄芪等(24mm) 长条形、纤维性强的多切斜片(厚24mm),如木香、甘草、桑枝等 全草类、形态细长的宜切段(长1015mm),如薄荷、佩兰、石斛、荆芥、党参、威灵仙、龙胆、麻黄 皮类药物宜切细丝(长23mm)如黄柏、桂皮、合欢皮、秦皮等。宽大叶类宜宽丝(长24mm),如荷叶、枇杷叶、淫羊藿等。 木质类、

11、角类、骨骼类多切极薄片,如鹿角(0.5mm) 为突出鉴别特征,或外形美观、或便于切制可分别选用直片、斜片、块等 药材软化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应哪些药物? 淋法(喷淋法)适用: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的药物,如薄荷、陈皮、枇杷叶、麻黄等 淘洗(抢水洗)法:质地疏软、吸水性强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如防风、五加皮、陈皮、黄柏、甘草等 泡法(浸泡法)适用:质地坚硬、水分难于渗入的药材,如乌药、三棱、莪术、泽泻等 漂法适用:毒性药材、盐腌制品及腥臭异常的药物,如川乌、草乌、半夏、肉苁蓉、昆布、紫河车、五谷虫 润法:浸润药物用水或其他溶液浸润后,至内外软硬度一致,切片,如

12、郁金、枳实 伏润(闷润)经水洗、泡、或以其他溶液处理后的药材,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之软化,如郁金、川芎、白术、山药等 露润(吸湿回润法)将药材摊于湿润而垫有篾席上,使之自然吸潮软化,如当归、牛膝、玄参、生地等 饮片干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类别代表药材方法 粘性类、含糖高的药物天冬、玉竹等明火烘干 芳香挥发性的药物荆芥、薄荷、木香阴干 粉质类的药物山药、浙贝母、天花粉快速晒干 油质类的药物当归、怀牛膝等日晒 色泽白色的药物桔梗、山药等日晒 色泽黄色的药物甘草、黄芪等微火烘干 色泽鲜艳的花类药物阴干法 何谓炒法?其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炒法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

13、,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基本步骤放锅(平放或斜放)热锅投药(适宜)翻炒(均匀)出锅(迅速) 炒黄、炒焦、炒炭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炒黄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或爆花,或溢出香气等的方法。 炒焦将净制或切制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 炒炭将净制或切制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 指出下列药物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处方用名炮制方法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净制生用消痈肿。用于乳痈、痈疮肿痛炒,中火烧锅,炒至大部分爆花易煎出药效,走窜力强,善于活血通经、 下乳、通淋 莱菔子净制生用升散力强,善于涌吐风痰 炒黄炒后性降,药性缓和、善于消食除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