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 4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 5 怀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 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 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 6 苏轼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 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7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 8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太宗宝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府。
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 9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李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 10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中国历代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十大书法家 最有代表性按时间顺序排名 钟繇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 历史上的女书法家: 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
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