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25029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最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 4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 海南省中医院外一科吕生辉 随着临床学科的发展,中医外科学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走向专科化,甚至有发展至专病专治的趋势。如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泌尿男科、中医疮疡科等等。在其诊治方面,临床特色鲜明,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这是其区别于西医外科学的显著特点。西医外科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去除病灶,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更重视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现就中医外科学近5年来的学科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一、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1.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哲学

2、思辨:当前中医外科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病种结构严重分化。对中医外科学现状进行哲学层次上的分,有益于完善中医外科学理论的科学性,从而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内治法是中医外科学临床实践中整体观的表现,其立论依据不但包含有整体辨证思想,亦具有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观念融合的影子,充分体现了中医传统外科学重视由表及里、以里达表的外科学术思想,与哲学系统论中的联系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内治法依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结合辨证确定的治疗原则,选择适宜的方药施治。例如外科疾病病程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相应的局部辨证病灶为肿疡、脓疡、溃疡,而 结合整体

3、辨证立有消、托、补三法,这种内治法体现了哲学系统里有序性原理,这是中医外科这一系统科学进行科研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但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体运用以上治法,又是极其灵活的,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外科病期的划分也不是绝对有明显界限的,病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取决于疾病病程的变化和发展。 2.煨脓长肉在中医外科方面的研究进展 “煨脓长肉”首见于外科启玄,“在凡疮毒已平,脓水来少肌肉未生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偎脓长肉诸疮岂能致于败坏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煨脓长肉机制研究逐渐深人,逐渐从伤口局部变化向分子水平进展。研究证实,经外用中药“煨”出之“脓”,主要由机体血液内各种物质自血管内向血管外

4、渗出而形成,其中包括不同细胞、炎症介质及多种生长因子,并包含创面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锰等)。另外文献报道在应用某些祛腐药物后可使坏死组织液化,与创面中的白细胞及微生物碎片共同形成所“煨”之脓。上述因素共同“脓”在形成时段作用为创面愈合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湿润的、微酸性的、富含基质的环境,为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提供必要条件。研究进一步证实,外用中药可显著提髙创面纤维蛋白原、透明质酸、溶菌酶含量,进而促进巨噬细胞转化、刺激内皮细胞生长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煨脓长肉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在创面愈合后期目前常应用生肌象皮膏、生肌玉红膏、太乙膏、煨脓长肉膏、生肌散、复黄生肌愈创油联合红油膏、石香膏

5、、正阳膏等实现惯脓长肉作用。上述外用中 药主要用于糖尿臁疮、慢性溃疡、痔漏等疾病的治疗。 二、中医外科外用药物研究 红升丹作为沿用至今的“外科圣药”,现代研究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提毒作用: 在体外实验已证实升丹对常见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杀菌效力比石炭酸大 100 倍以上。祛腐作用: 升丹中的汞离子与局部坏死组织的蛋白质生成变性蛋白盐,容易与正常组织分离,从而达到祛腐的作用。生肌作用: 实验表明,小剂量应用升丹,可通过调整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各种生长因子的聚集而达到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但是,目前红升丹临床使用安全剂量范围、用药时间、方法及禁忌症等尚

6、无客观统一的标准,缺少有关操作规范、毒副作用监测的相关研究。 金黄膏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菌及抗氧化、镇痛和镇静、解热和解痉等药理作用,目前金黄膏的临床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系统感染,肛门周围疾病,糖尿病,静脉炎,水肿等。刘孟平、陈亮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金黄膏可明显降低由大肠埃希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模型大鼠血中TNF-a、IFN-a 水平,说明金黄膏可以抑制皮下软组织感染的进一步恶化。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肌象皮膏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可使创面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增强。当创缘的上皮迅速生长时,伤口中央常见有“皮岛”出现,从而加速了创面的愈合速度,还可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分化。另外还可促进创面再生

7、血管的形成。因为中药促进创面再 生血管的形成,故创面皮肤覆盖早,创面收缩快。生肌象皮膏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肉芽组织是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构成,而创口愈合的基本过程是肉芽组织新生,肉芽组织细胞机能活跃,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增强,起到长肉生肌、敛疮收口的作用,因此生肌象皮膏能够促进创面愈合。 三、临床研究方面 (1)慢性难愈合创面: 慢性难愈合皮肤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学治疗本病手段多样,取得了不错进展。顾氏外科主张细化疮面的局部辨证,在祛腐阶段,主张使用拔毒提脓祛腐之升丹制剂外用,或清热利湿解毒中药煎剂湿敷、溻渍或熏洗,外敷油膏为主,配合蚕食疗法等。生肌阶段,主张使用生肌散等外用

8、,或中药煎剂熏洗、湿敷,外敷油膏为主煨脓生肌,配合缠缚疗法、热烘疗法、艾灸疗法等。吕纽红等使用活血生肌汤中药熏泡治疗下肢溃疡患者 26 例,李鑫等对 24 例慢性下肢溃疡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溻渍、缠缚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吴玉泉采用祛腐清创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具体来说,是根据坏疽的严重程度不同,分别采用中医蚕食法和鲸吞法,使得坏死组织得以清除,以达祛腐生肌之目的。周妮等使用双黄足浴方治疗级糖尿病足 106 例,治疗组采用双黄足浴方( 大黄 40 g,黄柏 20 g,马勃 20 g,枯矾 15 g,毛冬青 20 g,桂枝 20 g) 浴足,对照组采用温水浴足,结果显示: 治疗组

9、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难愈性窦瘘类疾病: 难愈性窦瘘属于中医“漏”的范畴,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指出难愈性窦瘘的病机为“气血瘀阻经络”,在药捻疗法与挂线疗法基础上创制了拖线疗法,后逐步在各种先天性窦瘘、手术后形成窦瘘等难愈性窦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阙华发等采用拖线技术为主,结合垫棉法等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愈率91.19% 。此外,对糖尿病性足坏疽形成穿通性窦道者,运用拖线技术,分期分批清除妨碍肉芽、上皮组织的变性坏死的腐肉组织; 对疮肿巨大的有头疽、臀痈,行辅助切口的拖线引流术,减小了疮面和瘢痕,缩短了修复时间,并加速了疮面愈

10、合,又比较经济。杨云等为研究中药药线对口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予中药药线对口引流法对比切开旷置术结合挂线法 60 例,对比两组术后愈合时间、不同时间点创面分泌物及肛门功能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药药线对口引流法可以显著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肛门功能的损伤,从而缩短病程,对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 (三)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进展 在西医外科占主导的今天,要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研究和解决西医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结石术后残留及复发、腹部手术后的肠粘连、创伤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处理肿瘤及某些疑难的外伤科疾病等问题。 临床上要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诊断手段,提高诊断水平。要与现代普外科、肿瘤外科等 融汇贯通,中西医结合,增强实力。 科研是中医外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中医外科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中医外科学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临床医疗是本,是中医外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科研是创新,是中医外科专业发展的动力。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形成,进一步开创中医外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