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爱情

上传人:wd****8 文档编号:278320090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中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聊斋”中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聊斋”中爱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聊斋”中爱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聊斋”中爱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斋”中爱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中爱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聊斋中的爱情摘 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构造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书中有近百篇描写爱情的作品,在这百篇之中无论是人鬼恋,人狐恋,还是其他的妖魔精怪与人之恋,都是给予了他们丰富饱满的情感依恋。当中的狐妖精怪,或清纯,或妩媚,或纯洁,或妖娆,她们与人交织,一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心弦的爱情乐章,所以说蒲松龄在?聊斋?中是把“情抬到了极崇高的地位。关键词: 爱情,爱情模式目 录一、?聊斋志异?的爱情模式 4一一见钟情型

2、5二日久生情型 6三知恩报恩型 7四成全之美型 8五两情相悦型 9六精神雅恋型 9二、结论 9 “潘郎人说太情深,事到关情自不禁。(蒲松龄?读张视旋悼亡诗并传?),在?聊斋?中,情,是一条主线。聊斋创造了众多的凄美的女鬼形象,就如: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巧妙复仇的窦氏,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沉湎冤情的公孙九娘正是有那么多性格迥异,善良美丽的女子,才有那一个个让我们闻之泣涕的唯美爱情。在蒲松龄笔下的女鬼并不是全都憎恶可怕的,她们有时候是真善美的化身。女鬼之美有不同风采;女鬼之善有不同表现;柔美女鬼对阳间生活的向往,惑人女鬼改恶从善,受压迫女鬼奋起抗争,构

3、成聊斋鬼故事最有魅力的篇章。那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爱情,构成的就是聊斋的爱情模式。一、?聊斋?的爱情模式一一见钟情型 姣好的容颜,美妙的身段,一直是?聊斋?中狐鬼美女的形象,而男人们也是在这一见中迷恋于她们的容貌,倾倒于她们的风采,从而接近,或抱得美人归,或得而弃之。不得不成认,作者在?聊斋?中都赋予了女人们或者是女鬼精怪得天独厚的脸庞,为她们或幸福或不幸的遭遇取得了先决条件。在?湘裙?中,晏仲见湘裙意致温婉且尚未婚配,便颇心动。当兄留宿时,“仲本不欲留,意恋湘裙,将探兄意,遂别兄就榻。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湘裙? 济南:齐鲁书社. 2000.1927-1928】 女鬼

4、湘裙亦早已暗中相许,让阿小为晏仲送酒与炭火驱寒,对晏仲关心备至。当她偷听到兄伯言“但以巨针刺人迎,血出不止者,便可为生人妻时,便暗自试之,虽经历些许矛盾困难,但终究是喜结连理。晏仲对湘群是一见钟情,首先中意的还是外貌。正因为湘群意态表情都很温柔,才吸引晏仲的目光,求得兄长为其做主,娶得美妻。?张鸿渐?中的张生乃一郡中名士,因为民申冤苦写状纸告永平府卢龙县知县赵某贪婪残暴,而引官司上身,被迫离家出境,一晚遇一狐仙非常漂亮,名叫舜华,念张生是风流文士便相留,热情款待,曰:“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对于美丽的狐仙的邀请,张生也是在初见时就已倾倒于舜华的容貌之下,便乐于结成秦晋之好。以上的两篇作

5、品中,男主人公都先是惊叹于女主人公的美貌,然后才倾心,不得不说,当男人看见女人的第一反响就是外貌。貌美者,男人们乐于亲近,相谈;貌丑者,避谈之,可能错过一段姻缘。不能说他们以貌取人不可取,但事实就是容颜艳丽者更容易得到青睐。这一模式的爱情故事就是在双方偶然相遇时,一见倾心,之后男主人公情根深种,对女子念念不忘,甚至身染重病,生命垂危。?莲香?中的桑生、?伍秋月?中的王鼎、?嘉平公子?中的嘉平公子、?阿宝?中的孙子楚、?婴宁?中的王子服等等皆是如此,无论他们的结局幸福与否,都先是惊叹女主人公的倾城容颜!而这也是因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气氛和社会条件造成的,在实际生活中,男女双方极少有可能遵循由恋爱至结

6、婚这一婚姻模式,往往一见面便已两心相许,追求一刹那的心意相通。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就是在你最美丽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爱上了你,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倾其所有爱一次。二日久生情型红颜易老,韶华易逝。无论是多么美丽的容颜也会随着时间而老去,即使是?聊斋?中的女鬼狐妖,最终要么是消逝与天地,要么是化为人形,与之共老,而老去的容颜并不会让她们失宠于自己的丈夫,这也归功于日久的相处,使得他们能相知、相爱,共守一生。比方?小谢?,小谢与秋容是两个天真无邪、淘气得意、不谙世事的美丽女鬼,在遇到借住与姜部郎的故所的陶望三,屡屡戏弄:“长者翘一足踹生腹,少者掩口匿笑;或“ 以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颊作小响,

7、少者益笑;或“ 以细物穿鼻,奇痒,大嚏;只为取乐,并无心“作嫁娶。 【】 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 济南:齐鲁书社2000.709】 在日渐相处中,陶生的言行使得小谢与秋容相继动容,继而师事陶生,跟随陶生读书习字,不想小谢与秋容两人争宠夺爱,纯洁的师生情谊发生了爱情的分子。后来,陶望三赴试,得罪权贵,二女全力救助,脱险后陶生也毅然决定为爱情献身。这个故事中,小谢、秋容二女开场并不以为陶生是可相托依附之人,后在相处中发现其品行风雅,然后才慢慢上于心。特别是在陶生对二女曰:“相对丽质,宁独无情;但阴冥之气,中人必死。不乐与居者,行可耳;乐与居者,安可耳。如不见爱,何必玷两佳人?如果见爱,

8、何必死一狂生? 【】 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 济南:齐鲁书社2000.1927-1928】 意思是说面对你们两个佳人,我怎么会不动情呢?但你们身上的阴气太重,生人沾染了一定会死的。如果你们不愿意和我住在一起,你们走就是了,如果喜欢和我住在一起,住下就是了。如果你们不爱我,又何必让我玷污了你们两位美人呢?如果喜欢我,又何必害死我这个狂书生呢?听说这一番话后,小谢和秋容才是真正开场关注陶生,又在互相的教与学中互生爱慕,继而生情。又如?聂小倩?,娇艳妩媚的聂小倩死后“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初遇宁采臣,小倩“月夜不寐,愿修燕好,遭拒,后又“以黄金一锭置褥上,其动机只是为了杀人。当

9、见识到宁生是一位耿直刚正、不为诱惑所动的圣贤君子之时,她惊讶、羞惭又感动,自言自语道:“此汉当是铁石。 【】 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 济南:齐鲁书社2000.239-240】 此时,小倩钦佩、赞叹、敬重之情已油然而生,迷途知返,改邪归正。所以告知了宁采臣实情和保命良策,并请求助己脱离妖物魔掌。宁生秉承诺言,开掘女骨,赁舟而归,葬于斋外,并祭奠祝祷。为报答恩情,小倩在宁生家勤持家务,诚待宁母。二人兄妹相称,久之,宁生为小倩的乖巧、贤德所动容,为其悲惨遭遇、孤苦处境心生怜悯。而宁母也离不开小倩,最终两人喜结良缘。起初,宁采臣对小倩是不为所动的,不管小倩是色诱还是金钱诱惑,宁生都坚持自己

10、的原那么。后来小倩感动于宁生正直,获救后自愿侍奉于宁生母子身边,两人日久生情。可以说,小倩的美貌其实并没有对宁生起到多大的吸引作用,是小倩孤苦的身世引起宁生的同情,是小倩的温柔体贴让宁生感动,是小倩对宁母的孝顺使宁生钟情。日久生情实乃人之常情。在这个纷杂的世界上,即使是狐魅精怪,还是渴望被人了解,也渴望能和自己了解的人相处。被人了解,我们会感到欣慰;和自己了解的人相处,我们会感到安心,这不能算是人的弱点,而是人的根本需求,更何况是妖鬼等异类呢!然而生活中这样的人对我们来说少之又少,于是我们苦苦寻觅,我们不是神,不可能一眼看穿一个人的本质,不管是自己被了解还是了解一个人我们都需要一样东西时间。蒲

11、松龄用一部?聊斋?真的是说尽了爱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胭脂?中的胭脂和鄂秋隼由误会而了解;?梅女?中的梅女含冤死去,得封云亭帮助,互生好感;还有杨于畏勇斗恶鬼、张于旦日夜诵经等等,都是经历了许多,男女主人公互相有了了解以后,互生爱慕。这类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共处,在交往的过程中,异类女性在男子的帮助下,或大仇得报,或沉冤得雪,或夙愿得偿。总之,女子对男性心存深深的感谢。在感谢心理的驱使下,女子心甘情愿地为男子做任何事,甚至愿意以身相许,而男子呢,他们对于这些处于劣势的弱女子们心存同情、怜惜,愿意帮助她们摆脱困境。这种故事中的男子多数自己的境遇不佳,于是两个在各自世界中同

12、是弱者的灵魂相遇、相知了。在共同的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走到了一起,互相抚慰,从对方的身上吸取温暖,抚慰彼此的孤独的灵魂。三知恩报恩型?聊斋志异?是一部重情之作,借花妖狐魅描绘人生、摹写世情。聊斋的世界里,妖狐鬼怪像人类一样,知道善恶,明晓是非,更了解什么是有恩必报。他们受到恩惠,会竭尽全力报答,比之人类,可能更加地性情化。就像?小翠?,小翠的母亲为报答王太常的庇护之恩,把她嫁给王太常的“绝痴儿子,面对这个虽然富贵却政治险恶的大官僚家庭的环境,她巧妙地利用丈夫的痴呆,以戏谑为手段嘲弄封建伦理道德。王太常的政敌王给谏忌妒王太常,设阴谋想陷害,小翠假扮吏部尚书拜访王太常家,王给谏知道后不敢轻举妄动,不

13、敢再随意陷害,因此王太常一家逃过一劫。过一年后,王给谏在王太常家中“忽见公子衮衣旒冕,有女子自门内推之以出,遂“果抗疏揭王不轨,衮冕作据。后验之,“其旒冕乃梁黠心所制,袍那么败布黄袱也,王给谏被充军云南。小翠假意打扮元丰,除去王太常政敌,保全王太常一家性命。又施法医治元丰痴症,“自此痴颠皆不复作,而琴瑟静好如形影焉。 【】 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 济南:齐鲁书社2000.540】 后来,小翠负气出走,元丰再遇,才知其缘由小翠是报母恩,才愿意嫁给一个痴儿。后余年,小翠因自己不能生育,劝元丰另娶,最后自己变成钟女的样子,以抚慰元丰他日的相思。小翠是狐仙,但也知晓有恩报恩,所以甘心嫁于元

14、丰,数次救其一家性命,又怕离去,元丰思念,变成她人模样陪伴左右,助元丰娶得佳人。如此有情有义、恩怨清楚的狐仙又怎么不会讨人喜欢、爱怜呢?无独有偶,?花姑子?中的花姑子是一只獐子精,为了报答安幼舆救了她的父亲,为安幼舆生下一男孩后,离去。安幼舆仗义疏财,喜欢放生,有一次买了一只被抓的獐子放生,有了这个因,才有后来的花姑子报父恩还安生恩情的续集。正是如异史氏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此非定论也。蒙恩衔结,至于没齿,那么人有惭于禽兽者矣。至于花姑,始而寄慧于憨,终而寄情于恝。乃知憨者慧之极,恝者情之至也。仙乎,仙乎!【】 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 济南:齐鲁书社2000.823】无论是小翠还是花姑子,她们都不是人类,但她们有恩必报的品德却是人也比不上的。她们有感于恩情,才发乎于情,为其恩人或除灾祸,或延后代,都可说是情深意切耶!这类故事的开端都是男主人公有恩于女主人公或其亲人,然后女主人公感恩于他,因此想方设法报恩,或酬物报恩,或救助报恩,或婚嫁报恩,用各种自己有利的方式报答恩情,为男主人公开辟仕途或传宗接代,赢得幸福安康的生活。 感恩之情是人性的折射,是良心的反映,在古代文学中也早已有无数作品歌颂它:“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蓼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恰恰蒲松龄的?聊斋?却把这一品性给予了妖鬼。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