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7831424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媒介和当代儿童文学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开展-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出版于4年的?童年的消逝?一书,是对于已经失去其媒介统治地位的印刷文明的一阙怀旧的挽歌。该书的出版曾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人们对于正在逐渐弱化的童年读写能力的忧虑。在这本书里,波兹曼批判了当代视像媒体正在塑造的“娱乐型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电视、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已经进一步成为私人和公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也构成了当代童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人们更关心的不再是如何唤回或保存印刷时代的问题,而是如何在新媒介环境下创造新的童年文化的问题。可以说,当代儿童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与新媒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使我们在

2、谈论当代的儿童文学现象时,不能不关注到新媒介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它的对立面是传统媒介。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切媒介形态最早出现时,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介。不过在当代,人们所说的“新媒介有着特定的内涵。狭义的新媒介特指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包括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而将较早出现的播送、电视、电影等群众视听媒介划为传统媒介的范畴。对儿童文学来说,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环境共同构成了对传统印刷媒介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传播和承受的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与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观;而且今天的电视、电影等也在与数字、网络媒介的

3、结合中,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因此,我们选用广义上的新媒介概念来探讨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开展的关系。 一、新媒介环境下的儿童生存状况 媒介首先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途径。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斯拉姆把媒介定义为“插入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1)麦克卢汉将“媒介界定为“人的延伸,同时也认为“人是“媒介的延伸。也就是说,媒介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还在于它参与塑造和影响着个体的开展及其生活方式。当代新媒介的创造和开展,正在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 新媒介的特征根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在技术根底的层面上,新媒介是以现代电子和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在信息传输

4、的层面上,新媒介能够实现一种即时性的迅捷传播;在信息呈现的层面上,新媒介具有声像整合的特点;在信息发送-承受的层面上,新媒介在某些方面为其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交流平台。新媒介是信息科技与媒介产品的结合,它的出现既在宏观上改变着人类所处的整体媒介环境,也在微观上影响着每一个体的日常生活。今天,对于许多少年儿童来说,新媒介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局部。 新媒介的出现改变着当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2007年,一份针对上海市534名三至五年级小学生展开的媒介调查报告显示,具有互动功能的新媒介正在成为儿童(尤其是都市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选项之一。调查问卷中包括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一大

5、早,小明背着书包出门上学了,一会儿却又神色慌张地跑回来,说有一件东西一定得拿,你觉得他回来拿什么?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有46.8%选择了手机,其次为动漫书(17.4%)和游戏机(13.1%)。(2)课余和周末时间看电视、上网、发短信,玩游戏,已经成为一局部儿童必需的生活内容,而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在增加。与此同时,新媒介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各种建立在影像和电子技术根底之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有的还借助网络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从总体上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范围内的各种新媒介构成了当代儿童生活的一个根本的环境要素,也成为

6、了当代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同时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新媒介大大丰富了儿童的学习生活和闲暇生活,激发了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提升儿童的媒介知识和媒介素养。从消极方面看,新媒介导致了儿童过多地沉溺于虚拟的视像或网络世界,脱离现实生活,而且不再有能力获得理性、有序、思辨的思维品质;儿童与电脑的亲近还导致了另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孩子跟电脑的熟悉程度超过了他们跟父母的熟悉程度。(3) 在有关新媒介与儿童生存、开展之关系的各种研究中,上述两种对待新媒介的态度同时存在着。在西方媒介研究界,尼尔波兹曼是对新媒介持否认态度的代表性学者。他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措

7、辞剧烈地批判了电视等新媒介对儿童乃至整个社会开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以新媒介为代表的“娱乐业时代造就了“片断、“无聊、“琐碎和“散乱的思维方式。然而对新媒介在儿童文化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持积极态度的学者那么认为,儿童能够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理解各种媒介,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既掌握对于媒介的识别和批判能力,也具备科学地使用媒介的能力。著有?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一书的英国学者大卫帕金翰,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学者之一。应该说,上述两种观点及其论述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寻找新媒介在当代儿童生活和个体开展中的恰当位置。有关新媒介与儿童开展之关系的探讨,近年来一直在热烈地持续着。但与此同时

8、,新媒介在当代社会迅猛开展的现实,也使许多学者开场放下争论,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寻找新媒介可能提供应儿童生活、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开展的有利契机。所有这些,都会不可防止地对以儿童读者为承受对象的儿童文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介环境下的儿童文学 由于在新媒介之前,儿童纸质阅读在儿童的学习和闲暇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儿童研究界有关新媒介的探讨,焦点之一就是新媒介对于传统儿童阅读行为的影响。美国艺术与视觉教育研究者菲力普耶那文认为,儿童过久地暴露在影像媒介前,会逐渐开展出一种“从图像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视觉识读能力。(4)萨丽梅纳德等研究者认为,“新技术催生了

9、新一代,这一代人习惯了日常生活中除了印刷媒介外,还有其他各种可供体验的媒介。这些年轻人通常被称为电视一代。人们对于电视一代的忧虑在于,对于图像的专注和视觉识读能力的增强影响了儿童的注意广度和他们的阅读兴趣。(5) 众所周知,对于创作者与承受者相别离的文学作品来说,媒介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媒介并不只是一种中介,它还会影响传播内容本身。不同媒介方式与它们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一起,塑造着我们对于文学的感知和理解。例如,按照波兹曼的说法,纸质印刷媒介在培养成熟的个体方面拥有新媒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参与塑造了“理性、“有序、“成熟的思维与行为品质,而象征着新媒介的图象语言那么使注意力无法得到集中,也扼制了

10、理性思考的深度。在新媒介与纸质媒介的关系上,很多人与波兹曼持着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对文字阅读构成了一种威胁和损害。首先,它占用了许多原本属于文字阅读的时间。2004年,美国在线出版商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8至34岁的人,46%喜欢浏览互联网,35%喜欢看电视,只有“7%的人喜欢看书3%的人喜欢看报纸,1%的人喜欢看杂志。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中国。2006年由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置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六年来中国的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 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

11、于50%,比2003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比2001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比1999年那么下降了11.7个百分点。(6)同时,如耶那文所说,新媒介也在重新塑造人们的感知器官,使之更习惯于承受视像的刺激。此外,新媒介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也导致了一种“浅阅读方式的产生。这是一种“放弃深度,追求速度、广度、利益度的“快餐式阅读,(7)它与文学作品的诸多审美特性正好背道而驰。凡此种种,都对儿童文学领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同样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人们对于电视等新媒介在童年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怀着不信任的态度,并担忧平面化的视像媒介会把孩子们带离文学阅读。20世纪

12、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图书界以某种疑心的眼光打量着电视。许多人认为,电视是对于读写和文学的真正威胁,看电视的儿童将不再读书。(8)早期的调查研究也说明,“阅读较之电视更有益于儿童想象力的开展。(9)有研究者认为,与口头和书面的文学故事相比,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像媒介所呈现的故事“常常是由一群受雇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有大企业的专家们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紧张而焦虑地虚构出来的。它们利用惊悚、刺激、笑话以及令人目眩的色彩、动作和声音展示作为主要工具,个中角色也只是为了借助尽可能异类和不寻常的举动来吸引观众。(10)当时儿童文学领域内对于新媒介的许多批评都是针对电视、电影等视像媒介而发的。比方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詹

13、姆斯希尔曼(James Hillman)就曾对文学文本和媒介文本做出明确的区分。他说,“我们得区分清楚通过阅读所展开的向着想象力讲述的文本和通过电视所上演的文本。尽管电视也尝试改良自身以适应儿童,但它仍然是一种媒介;也就是说,它是站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它导致了想象的消极。通过电视屏幕、透视缩短和二维方式所到达的画面呈现将文本压缩成为一件打包的物品(不同于生动的戏剧)。文本既然已经被电影制作者所想象完成,便不再能像阅读时那样激起观者的丰富想象。事实上,观者通常不得不约束自己的想象以求跟上画面。(11)著有?魔法的用途?一书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甚至反对文学文本中出现插图:“图画远

14、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滋养这一过程,因为插图使孩子的想象力离开他本人对于故事的体验。插图故事夺去了本属于个人意义的许多内涵。(12)这一说法当然也可以被挪用到对于视像媒介的批判上。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局部肯定新媒介对儿童文学的积极意义的言论。这些讨论大多围绕着两个话题展开。一是通过视像媒介呈现给儿童的“文学故事仍然可能实现原印刷文本的文学质量;不少儿童视像媒介的制作人都希望努力证明这一点。二是通过群众化的视像媒介,可以使一部书架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被更多的儿童读者所分享。看得出,在早期有关新媒介与儿童文学关系的讨论中,还隐含着纸质印刷媒介优于视像媒介的保守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

15、初,美国儿童文学界就开场了关于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集中探讨。在1981年的美国儿童文学学会会刊?儿童文学?杂志上,曾组织了一个名为“儿童文学与媒介的专栏,其中所收录的四篇论文均围绕儿童文学与电影、电视媒介的关系展开了探讨。在1982年的美国?儿童文学学会季刊?上,由儿童文学学者佩里诺德曼组织的“为儿童的商业文化:童书的一种语境专栏,其中大局部探讨也是围绕儿童文学与电影、电视等新媒介的关系展开的。这两次探讨并不以学术性见长,但具有浓郁的当下气息,其中既包括对于新媒介积极意义的肯定,也出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但无论公众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认,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儿童文学与新媒介的结合实践就已经开场了。在那个时代,这种结合主要是影视媒介有意识地开掘和利用儿童文学资源。以沃特迪斯尼为代表的一批动画电影制作者为这种资源借取和媒介转换树立了一种典范。从1937年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的放映开场,迪斯尼动画一直走在儿童文学经典的改编道路上,以至于“只要提起著名的经典童话,不管是?白雪公主?、?睡美人?还是?灰姑娘?,今天的孩子和成人们都会想到沃特迪斯尼。(13)尽管迪斯尼电影的意识形态内容一直是评论界批判的对象,但它在商业和动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双重成功,仍然是不可否认的。而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它所取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性联系在一起。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媒介技术和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