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

上传人:wd****8 文档编号:278308115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目、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一)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田心铭思想政治教育已被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科建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联系已经发生的争论作初步探讨。一、从几个相关概念谈起概念是浓缩了的判断,思想上理论上的分歧往往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表现出来。我们就从几个相关概念谈起。关于“德育。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用“德来表述的。对“德育的不同理解,表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看法。关于德育的内容,存在着“两要素说(政治思想教育、道德

2、教育)、“三要素说(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五要素说(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不同的学术观点。1(P310-312)也有论者提出,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我国现实中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包括在德育之内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样不能与国际“接轨,导致了“学校德育的政治化,而这“正是实际德育工作存在的最大弊端。2(P1-6)关于“公民教育。有论者认为,概括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应采用“公民教育的概念。因为“公民教育具有较强的中性色彩,它不是强调为哪个阶级、哪个政党培养接班人,而是为社会培养下一代(公民),这样有助于克制“政治化问题。2(P5)关于“党化教育。有人把中国

3、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党化教育,指责它是由党“通过执政当局强力推行的、旨在灌输党的意识形态教义和政策主张的教育,是“把当权者的意志强加给整个社会。论者提出要“用公民教育取代党化教育,而“公民教育的原那么是“普世原那么。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显表现出不同观点的分歧,其中有些是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那么的问题。对相关的观点,笔者将结合本文各局部的议题作一些讨论。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原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是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应该坚持的方法论原那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如此。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分歧,是同秉持不同的方法论原那么直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把它当作

4、学科来建立,就要追求科学化。但是,对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实际存在着不同理解。在有些论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科学化,就要与国际“接轨。他们离开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实际内容和具体实践去讨论问题,试图提出某种不带有国家、民族、历史、阶级的局限性的范畴、规律、原那么、方法,追求由这样的概念和命题构成的普遍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体系。其结果,往往是到西方去寻求理论根据,不加分析地从西方的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各学科中搬来各种概念、术语,并借此显示自己论著的学术性和普遍适用性。这种做法隐含着对其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解:似乎存在着某种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5、的“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要去研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的规律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所特有的,它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被搬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来了。笔者认为,我们所要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什么“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事实上只有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存在某种超越历史、超越社会根本制度的“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根底所决定,又为其经济根底效劳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它所要到达的目标,它所灌输和倡

6、导的思想内容,虽然也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就其本质或整体而言,是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层面说,试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建立普遍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际上是从假设的一般“社会、一般“人出发的,走的是唯物史观产生之前社会历史研究的老路。唯心史观支配下的主观社会学从假设的“人的本性出发,去研究“一般社会是什么、一般社会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中的变革,就是抛弃了所有这些关于“一般社会的议论,专门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作科学的分析,从而提醒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开展规律。那些关于“一般社会的概念,实际上是把历史上特定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范畴

7、普遍化、永恒化,因为“资产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现代制度的特征硬套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身上。3(P174)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那些试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一般社会理论的努力,结果总是以搬来西方的某种理论为归宿。任何事物都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其普遍性、共性,提醒这种普遍性、共性,对于认识和实践的开展也是有意义的。它有利于通过比拟,深化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特殊本质的认识,也有利于借鉴、吸收当代其他国家的和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历和教训,为我所用。但是,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因而只有立足于对特殊性的研究,才能发现包含在特殊性中

8、的普遍性。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战争的研究,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研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实际,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的,而不是从什么“普世性出发的,这丝毫没有降低他们理论成果的科学真理性和普遍性价值,反倒是他们得以开展马克思主义、开展科学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果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外国的和历史上的一切有价值的实践经历和理论成果,但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才是正确的方法论原那么。三、从中国实际出发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出发点、途径和落脚点问

9、题,即为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培养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主要是讨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整个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这里同时也是就涉及整个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展开讨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实际呢?联系历史来考察现实,放眼世界而关注中国,我们看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到19

10、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赢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从那时起,我们要再经过百年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根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正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这个伟大事业需要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为此,需要稳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正处在大开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思想文

11、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比赛更趋剧烈,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企图遏制中国的开展,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这就是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的教育时所面对的现实。从这样的现实出发,我们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的和培养目标呢?党和国家对这个问题的答复集中表达在党的、也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方针作出更完整的新的表述。2010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重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4笔

12、者认为,这条教育方针的内容,就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明确答复了为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三个根本问题。“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答复了“为什么培养人的问题,规定了我国办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出了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答复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确定了我国教育事业、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到达的培养目标。但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遭到了质疑。有些人表示不赞成这一方针。有人说,这条教育方针已经陈旧过时,落后于时代开展,需要升级换代。有人说,这条教育方针不科学,是“左的方针,

13、不能与国际“接轨。由此看来,教育方针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不等于问题已经完全解决。就理论研究而言,还需要追问和答复“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应该坚持教育方针确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四、为什么应该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的教育目的?在社会生活中,针对人们的任何思想或行为都可以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应该坚持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思想观念或行为准那么?这也就是追问思想或行为之合理性、正当性的最后根据。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样的根据,说到底是两条。一条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因为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才是真理,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

14、功。这就是要区分真和假。另一条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有自觉的意图,任何思想的背后都有利益的追求,区别在于所追求的是什么人的利益,是符合还是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要区分善和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底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语言对自己一切思想和行为所遵循的这两条根本准那么作出了最简单也最明确的表达:第一条就是“实事求是;第二条就是“为人民效劳。这两条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就能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效劳。这就是“真和“善的统一。反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损害人民

15、的利益。“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效劳,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天经地义,是我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最后根据。对于“为什么的追问,不可能追溯到比这更远的地方了,因为在它们的背后再没有什么需要追溯的了。教育方针把教育的目的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之所以是正确的,就在于它表达了遵循社会开展客观规律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开展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而新中国成立6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困难探索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这条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育的重要地位就在于,它是国家和民族开展最根本的事业。中国未来的开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底在教育。因此,讨论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的目的问题,必须始终把握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的根本目的,一刻也不能淡忘或偏离这一根本目的。我们应该由此出发来分析、评价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的目的的观点、提法。有论者认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其指导下的中国教育,包括德育,是以社会为本位,而不是以人为本的,它把人当作工具,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塑造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目的,无视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