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简答习题

上传人:leixi****n2022 文档编号:278158013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简答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简答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简答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管理简答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简答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简答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说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传统公共行政相当程度是规范取向的指关切民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且重视公平、正义、代表性等价值观念的实现;公共管理则企图结合规范取向与一般管理。除重视公平、正义、代表性等价值观

2、念实现的问题外,也重视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b) 公共管理的研究重点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而公共行政的研究重点是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c) 公共管理以研究问题为主,举凡政府机关如何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等管理层面的问题;公共行政之研究范围包括所有足以影响政府运作之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层面的问题。d) 公共管理着重政府机关内部的运作情形;公共行政着重行政、立法、司法体系间之互动关系。e) 公共管理倾向于视管理为同类管理;而公共行政更多地是夸大公共部门和私部门的差异。f) 公共管理更多地是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关注;而公共行政是政治或政策精英统治的观点。2. 公共部门管理

3、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哪些私部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公共管理相同之处: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差异: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远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民营化、顾客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市场机制等可为公共部门借鉴3. 什么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指以泰罗古典主义管理原则为基础,强调在公共管理中应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的一种理论和相关的政策、实践活动。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死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

4、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实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4. 试举一例说明中国公共管理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a)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对公共事务的角色在逐渐增强,但还不够;同时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亟需改善b) 透明化管理 如何缩短管理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接触的距离已成为现在政府部门改革的方向c) 公共管理者的行动研究能力 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对于现代的公共管理已经不适用了。

5、一个公共管理者,除了应有擅长行动的能力外,还要培养行动研究能力。d) 专业化路线 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对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其他的公共管理组织的专业化要求。e) 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互动 公共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面,可以更多地向工商管理企业学习,从而使公共管理更好地发展5. 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它们分别为公共管理。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它关注的是为什么国民作为一个集体选择了这个而不是那个。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了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

6、论的基础上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6. 将新公共管理应用到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哪些是不合适中国政7. 论述非营利组织起源的原因。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非盈利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源于第一和第二部门职能和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社会问题的多重性、复杂性是市场机制难以招架的,更谈不上合理地解

7、决。同时,市场机制本身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对残疾人、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照顾等,也是单一的市场机制所无能为力的。同时,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单独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而非盈利组织的兴起,恰恰弥补了第一、二部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不足,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8. 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在公共服务方面,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主要功能:发展公共政策;监督市场;监督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9.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

8、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被学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自下而上式的行业协会、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以及政治性组织等六类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都是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第二阶段从1949至1978年,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清理整顿工作,取缔和转化了一批非营利组织。因此,非营利组织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政府的严密控制和支配,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上来,非营利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迅

9、速增加和提高,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无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组织规模和组织功能等方面来衡量,非营利组织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现代意义的慈善发展时间只有十几年,所以我们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中国没有公信力很强制民间组织,没有非常透明的体系,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中国人捐款不方便。中国民间组织还存在着严重的合法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过去,在公众的心中,非营利机构应该致力于一些有价值的而往往是赊本的事业,它们的

10、存在本身被看作要依赖于慈善捐赠,而赚钱与慈善事业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回事。 慈善,作为对弱者的关爱与帮助古已有之,在现代更是社会与政府的基本责任。慈善事业可以弥补政府之不足,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不但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而且有助于社会交往的实现。比如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地震后,2008年社会捐赠达1000亿其中捐赠汶川地震近600亿,社会捐赠的投入与政府财政相融合补充,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政府主要抓大型、基础、公益性强制企业进行投资管理,中国政府的财政资金也投入了600个亿的巨额,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重建,重建家园的公用事业和遭受地震灾害的严重需要扶持的企事业。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

11、活跃在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现状却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当代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发展是在西方制度文化植入的前提下发生的,但仍然具有民间社会的传统特

12、征。只要坚持“公信、专业、可持续、执行”的公益标准,将公益资助扶持的对象,从一个单一的项目或者针对一类人群拓展到对于整个公益平台的搭建,把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己任;捐赠到的善款有选择、有目标地投入到最具典范意义的公益团体,并切实关注善款的使用以确保最终达到的实际效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使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管理开始由单一的党政统制逐渐转向由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和治理的模式。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组织和制度形式,只有这三种组织形式共同

13、发展、有机合作与相互配合,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模式才能建立,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是企业组织迅猛发展的时期的话,那么,在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后,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是各种社会组织实现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组织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社会组织是一个十分巨大和庞杂的体系,其中既包括处于原有体制内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也包括处在体制边缘的民间组织,以及活跃在体制外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当前,围绕人民团体改革、事业单

14、位改革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在理论界和相关实践领域都在热烈讨论。关于非营利社会事业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关注和参与进来,国外的相关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中国,有不少学者甚至长期来华开展有关非营利的实证调研。不仅如此,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内外各种研究资源也越来越向相关项目倾斜,对非营利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这些都表明:中国非营利研究正在形成春暖花开、阳光普照的繁荣态势,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正在诞生,创办一个致力于非营利研究的高品位、高水准的非营利组织正当其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