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78153796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前迅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由于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张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因此,大学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能否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也同样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下面,结合对国内多所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以及笔者近

2、几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心得,就高等学校在就业工作上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同时高校应利用报告会和宣讲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的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大学生传达我国的国情、社情,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在各项建设事务中的发展机遇。例如新农村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二、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3、一)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动态跟踪并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才流动情况,将信息以有效的渠道及时反馈给学校人才培养部门,以人才培养工作的结果来调整人才培养工作的作用方式,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二)构建与用人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创立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工作联系制度,开拓并巩固良好的就业市场。(三)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关口,高等学校应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紧跟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更新步伐,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反馈实时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四)高等学校还应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通过修订培养方案,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践

4、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市场接轨,符合市场和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三、建立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职业适应性、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创造条件,而且将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一)组建一批由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就业指导团队,建立起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把就业工作、思想教育

5、、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同时各高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使学生得到最专业、最优质、最满意的就业指导。(二)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全程教育体系。首先,在大一新生生中开展兴趣、特长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大学生涯培养方案和职业目标;其次,在二、三年级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选修或必修课,从职业理念、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就业技巧、就业形势、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地指导,并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习等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

6、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认识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的不足,从而利用剩余大学时间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再次,在进入大四后,大学生已经进入了大学生涯的最后冲刺阶段,学校应通过开展就业政策、程序、技巧的讲座,教育毕业生用大众化教育的观念来对待就业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用大众化教育择业观面对就业市场,用成熟的求职技巧规避就业风险,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最后,在毕业生找好工作并即将离校时,学校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职场人生、岗位适应性的讲座,指导、帮助毕业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进行角色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发达国家各高校都十分注重对毕业生的就业

7、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企业。止匕外,在就业指导机构还备有各类有关就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随时查阅。(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场所,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件政策性、时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大众化就业的新观念。高校本身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紧密联系,在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面高校理应起到相应的,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