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78143150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度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 胜利者通常做事大方不拘小节,踏实勤勉,肯于付出。只有不计较眼前的小利益,不断地累积自我的阅历,一步步构筑将来的幻想。追随能够转变你命运的那颗星,那颗永久在你心中闪耀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烁时,抓住这珍贵的机会。请谨记,只要你坚持不懈,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试题,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三频道。 【篇一】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3日16:30,“嫦娥二号”在700万千米深空胜利探测到“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读图l,回答1-3题。Xkb1.Com1.小行星图塔蒂斯不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总星系D.太阳系2.“嫦

2、娥二号”飞越小行星图塔蒂斯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2022年12月14日0:30B.2022年12月12日8:30C.2022年12月13日0:30D.2022年12月13日8:30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缘由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B.没有昼夜更替现象C.没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D.宇宙环境担心全下图为“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N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5.5一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地面状况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W,假定东五区区时为

3、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6-7题。6.图中甲地时间为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C.6日5时20分D.5日18时20分7.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短的是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4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据此完成810题。8.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9.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为A.正北B.正南C.东北D.西南10.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北极星在地平线上D.北极星在地平面上仰角

4、30读下图,回答1113题。11.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12.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夏季一天中气温消失在谷地B.悬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13.导致一天中最低温消失在山谷的主要缘由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右下图中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4-16题。14.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推断,正确的是A.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B.低纬信风带东南风C.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D.中纬西风带西北风15.地

5、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与B.与C.与D.与16.当图中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A.武汉可能伏旱B.孟买吹东北风C.洛杉矶阴雨D.北京可能消失寒潮下图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7-18题17.图(a)中A.比风速小B.比云量大C.比气压低D.比气温高18.据图(b)关于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来24小时内天气晴朗B.将来4小时风力加大,消失阴雨天气C.傍晚时分风力加大,消失阴雨天气D.夜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1920题。19.该地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

6、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20.相对湿度的一天是A.2月15日B.6月22日C.11月15日D.12月22日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21-23题。21.图中洋流名称为A.秘鲁寒流B.西澳大利亚寒流C.东澳大利亚寒流D.本格拉寒流2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加剧了干燥状况D.减轻了寒冷的状况23.该地冬季将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读图回答24-25题。24.造成世界水资源日趋紧急的缘由是A.洪水径流量增加B.无人烟地

7、区稳定径流量增加C.污染水量增加D.有效水量增加25.人类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由每年的7000立方千米增加到9000立方千米的主要缘由是A.降水量增多B.节水农业的进展C.河流流量增多D.修建水库【篇二】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渐渐削减D.由丙地向乙地渐渐削减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本题组考查等有效辐射线图的阅读和大气热力作用

8、的相关学问。太阳辐射大部分以可见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地面对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大部分被大气汲取,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到达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这就是所谓的大气的保温效应。题中所说的有效辐射其实就是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这是地面真正损失的能量,也就是真正的地面辐射。第1题给出了一个新奇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读图提取信息。答案很简洁,甲处于2600与2700之间,乙也处于这两个数之间,甲与乙差不多,可见A选项是错误的。丙处于1900与2000之间,因此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削减,由甲地向丙地也渐渐削减,由丙地向乙地渐渐增加,只有C项正

9、确。第2题,要求同学理解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温度变化不同,辐射强度不同。一般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同样空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由于地面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简单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汲取,因此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越强。因此不正确的是B选项。答案:1.C2.B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3题。3.由08时到20时,图中()A.地风向偏北,风力渐渐减弱B.地受高压脊掌握,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加D.气旋中心四周暖锋移动快于冷锋解析:选C。由题图,由08时到2

10、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简单发觉,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当渐渐增加,选项A错误。而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掌握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加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加,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简单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11、读图,完成45题。4.B点所在气压带是()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5.下图中和上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解析:第4题,由A点所在纬线上的点与地心连线和地轴的夹角以及图示风向可知,A所在纬线为40N,故B点所在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第5题,A点为40N,120E,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A图为温带季风气候,B图为地中海气候,C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4.C5.A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推断理由是_。(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要_(多或少),缘由是_。(

12、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常年受B气流掌握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解析: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由题干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风带中风的方向与垂直气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把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依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13、季节位移的规律,可以推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另外,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简单凝聚。所以,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多。C气流来自暖热的30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至60四周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四周地区,两者上升的缘由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四周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缘由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上升,水汽不易凝聚,天气晴朗。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多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聚、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上升,不利于水汽的凝聚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极地地区高多晴朗天气(5)终年温柔潮湿终年酷热干燥-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