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浅析南宋吉州窑茶盏的“剪纸贴花”艺术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6.50KB
约18页
文档ID:278071778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浅析南宋吉州窑茶盏的“剪纸贴花”艺术_第1页
1/18

分类号:密级: 公开UDC :编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浅析南宋吉州窑茶盏的“剪纸贴花”艺术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论文提交H期 论文答辩H期 学位授予单位和H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浅析南宋吉州窑茶盏的“剪纸贴花”艺术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1正文一、吉州窑历史的沿革及窑址分布况(―)吉州窑的历史沿革及南宋达到顶峰的原因 3(二)吉州窜窜址分布情况 3二' 南宋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装饰工艺(一) 原料及成型工艺 4(二) “剪纸贴花”的装饰工艺 5三、南宋吉州窑茶盏的“剪纸贴花”艺术表现形式(一) 题材 6(二) 构图 7(三) 釉色 8四'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茶盏的审美意蕴(一) 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9(二) 古朴自然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摘要吉州窑是两宋时期最著名的民间窑厂,吉州窑的工匠们把当地物质材料与人 们的爱好相结合,在制作工艺及装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制作出了极富特 色的吉州窑茶碗本文主要从吉州窑茶碗入手,通过分析其独创的的“剪纸贴花” 装饰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民间艺术气息,來感受吉州窑“剪纸贴花”陶瓷茶碗的艺 术魅力。

首先,本文论述了吉州窑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南宋空前繁荣的原因,以及 宋代民窑发吉州窑遗址的情况它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创烧于晚唐时期,五代 开始兴起,两宋时期空前繁荣,元末明初开始衰落现在已经被发现的有24处 遗址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了吉州窑创烧的“剪纸贴花”茶盏所具有的间艺术表 现形式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蕴最后简单总结其独特的装饰技法对我们以 后学习、创作甚至是审美方而的启示关键词剪纸贴花装饰黑釉碗斗茶AbstractKiln is the period of two the Song Dynasty *s most famous folk kilns, kiln crafters to local material and people love the combi na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decoration carried on the bold innovation, to create a highly characteristic of Jizhou kiln bowl.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kiln it proceed wi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original "paper-cut Decal” decoration technique and contains folk art, to feel the kiln” paper-cut Decal" ceramic teacup artistic charm.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iln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of the cause, as well as the Song Dynasty kiln kiln sites of hair. It has 600 years of history, a burn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the five generation started to rise, two Song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late Yuan Dynasty and early Ming Dynasty began to decline. Has now been found in24 sites. Second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Jizhou kiln to create burns "paper-cut Decal" tea cup has the art form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out of their performs nee. Finally, summarize its unique decoration technique for our future study, creation and even aesthetic enlightenment.Key wordCutting decals decorative black glaze bowl tea第一章:吉州窑历史的沿革及窑址分布况一、 吉州窑的历史沿革及南宋达到顶峰的原因它历经600多年的历史,晚唐时期开始创烧,五代北 宋开始兴起,南宋宋时期空前繁荣,元末明初开始衰落。

图1本觉寺岭窑址原因:首先,宋代实行严厉的官卖制度,人民生活的 必需品都归管家专营,由于吉州窑主要生产的是民间日用 品,这恰恰与当时的经济和牛活相互适应,因而得到了当 时官家的支持,实际上有“半官窑”的性质这大大促进 了其发展;其次,南宋偏安江南,建都临安,比之战乱频 繁的北国,社会秩序更加的稳定,经济也一度得到较大份 的发展,吉州窑在南宋时期得到以高度的发展而进入繁 荣、鼎盛,达到黄金时期,与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紧密 相连的最后,北方战乱,南方偏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 南方仍是赵宋天下,北方的天灾人祸,南方的经济发 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北方许多窑口的技工迫于生 计逃离家乡奔赴南方的一些窑口,这也直接造成了吉州窑 在南宋达到空前的繁荣二、 吉州窑窑址分布情况吉州窑窑包群是目前保存状态最好的遗迹,堆积层丰 厚,埋葬品丰富,而积也是世界最大的遗址现有窑址24处,从永和镇西南的塔里前树至东北的曾家园,从东南的辅顺庙到西北的窑门岭,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窑址:松树岭、上蒋岭、屋后岭、七眼塘岭、猪婆石 岭、官家塘岭、曹门岭、曾家岭、木觉寺岭(图1)、天足 岭等等本觉寺岭最为出名第二章南宋吉州窑茶盏“剪纸贴花乃的装饰工艺一、原料及成型工艺吉州窑陶瓷的原料是吉州土,其成分主要含有硅酸、 铝、钾、铁、钛、等成分较多,所以呈淡灰色,烧成后成 为稍浓的灰白色。

由于土质不是那么硬所以容易粉碎和加 工,并且分布广泛储存量丰富,开采容易所以丰富的原 料成为吉州窑的发展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吉州窑彩绘瓷器 的成形方法基木上属于拉坯成型图2本觉寺岭窑址图3窑变产生的“兔毫 纹,1974年新建出土,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吉州窑茶碗的釉色基本上都是黑釉,它是利用 天然黑色原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而烧造的颜色釉工 匠有吋在黑地上施洒一层掺入了不同金属原料作呈色剂 的釉,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反应,器表便呈 现出色泽不同的、不规则的黄色釉斑,产牛独特的窑变结 晶,釉而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图3)窑变釉斑名 贵的有“鹏鸩纹” “兔毫纹” “虎皮纹”和“玳瑁纹”等,纹样变化多彩,或如云雾、细雨,或如夜空中的繁星、 风雪中的芦花,或如玳瑁壳、虎皮斑,或如青蓝紫绿的火 焰,显得清新雅致,璀璨华丽有时也施以木叶纹、剪纸 贴花、剔花等工艺,独具匠心二、“剪纸贴花”的装饰工艺剪纸,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深得人民喜爱的一 种乡土工艺,历来为农村妇女的闺中之作,在新婚喜庆佳 节以及吉日良辰,把剪好的红色纹饰纸贴于窗前屋内用以 增加节日气氛,妇女儿童服装鞋帽上的绣花也以剪纸纹打 底,它植于人民生活之中,并充满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生命 活力。

吉州窑匠师把传统的民间喜闻斥见的剪纸技艺巧妙 地移植到瓷器的装饰上来,从而赋予黑瓷以艺术美,不能 不说是吉州窑匠师的一大创造图4:吉州窑黑釉剪纸贴 花三凤纹碗,髙6・8cm,口径16.4cm,足径4. 9cm图5:宋代剪纸贴花双 凤碗高5.3cm 口径11.4cm图6:南宋剪纸贴花梅 鹊纹盏 口径11.1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剪纸贴花”是把民间十分流行的剪纸艺术与陶瓷装 饰结合起來,把民间剪纸搬上了瓷器表面(图4图5)吉 州窑独创的黑釉剪纸贴花工艺,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风 格较浅的背景上显示出黑色的剪纸纹样剪纸贴花” 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单色黑釉剪纸贴花, 剪好的图案可以育接贴于胎体上,然后施加黑釉,揭掉剪 纸后一次烧制成功;另外一种则是比较复杂的、类似窑变 效果的黑釉剪纸贴花,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上施加一层黑色底釉,然后将剪纸纹样贴于底釉上,再在未被纹样 遮住的部分施加一种色调较淡而粘度较低的高温面釉,去 除剪纸纹样后,露出黑色底纹,烧成后便会在色调吉州窑剪纸贴花中常见的题材有梅花、龙凤等窗花形 式,另外还有鸳鸯、蝴蝶、兰花、竹子、菊花等,其中数 量最多的数龙凤(如图5、图6、图7)。

第三章南宋吉州窑茶盏“剪纸贴花”的 艺术表现形式一、 题材吉州窑剪纸贴花中常见的题材有梅花、龙凤等窗花形 式,另外还有鸳鸯、蝴蝶、兰花、竹子、菊花等因为这 种类型的剪纸贴花有装饰工艺直接简单的特点,所以多被 运用于碗、瓶、炉和罐等器物的腹部明显位置上跟碗底, 其中以梅花纹样的运用最为常见,运用于碗底的多以龙凤 纹(如图8)为主二、 构图图7:南宋剪纸贴花 凤纹盏口径16cm现藏于天津 博物馆图8:南宋剪纸贴 花三凤纹盏陶瓷器形分为平视器形跟立式器形两种,茶碗属于 后者,装饰在于其内部侧立面上虽然剪纸非常具有规律 性甚至说在构图及画面构成上的局限性,这对其与瓷器的 相结合具有局限跟难度,但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器,并 不是很随意的,也并不是注重整体效果单纯的追求工艺的窑工们可以根据陶瓷器不同的造型,采用不同的 花饰、配合不同的釉面和色彩相互搭配,使整件器物 外观和谐,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所以说它是非常讲究 构图,讲究整个画而的整体感觉,设计出适合茶碗本身造 型的剪纸作品,使茶碗的造型与剪纸艺术充分的相结合使 整件作品看起來生动协调,具有活力充分的协调了剪纸 跟瓷器造型的关系,充分使图纹强调了造型的特色。

增强 了造型美感的效果剪纸跟瓷器相结合具有局限性不能实 现其他装饰手法构图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大多使用平而构 图跟连续纹样1、平面构图:图案尽可能的平面化,构图看起來均衡 有变化,这种构图能够充分的保持画面内容与画面自身平 面性之间的协调关系有感染力(如图9、图11)有感染力 这是吉州窑茶碗最为主要的构图方式2、连续纹样:木身吉州窑瓷器就强调图样的连续性,(如图9)局使人内心产生一种节奏跟韵律的美感,表现 一种繁盛的气象各种纹样的元素经过变形很有规律的组 合在一起,也非常的具有设计感三、釉色图9:平而构图图10:连续纹样图11:宋朝吉州窑剪纸 贴凤梅花三足香属于平血构图图12南宋吉州窑 剪纸贴花梅花鹿吉州窑茶碗的釉色基本上都己黑色基调为主,有时在 黑地上施洒一层掺入了不同金属原料作呈色剂的釉,追求 窑变的效果,但黑色调为主(如图:12)o这与宋朝兴起图13宋斗茶图图14宋斗茶图的“斗茶”文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宋代人崇尚文雅, 因为这种社会风气,所以原先主要在文人、僧人和道士中 间流行的饮茶之风迅速蔓延开来,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受到 这种饮茶风习的熏染在北宋时期,无论贫穷贵贱,从皇 宫到民间都盛行斗茶风俗(如图13, 14)由此说明了当时 宋代的饮茶之风的风靡。

又因为碾茶是宋代人常饮的一种 茶,它的做法就是把一种加工成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 先注汤调匀,然后用初沸腾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一层 白色的泡沫至于斗茶,则是先斗色,茶色贵在口,而青口 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