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 张瑞敏 分类: 节能 属性: 人物 目录 · ·人物简介 · ·人物履历 · ·人物荣誉 · ·创业历程 · ·管理成就 ·· 张瑞敏 山东莱州人,全球享有盛誉的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张瑞敏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人物简介 张瑞敏,全球享有盛誉的企业家,海尔集团创始人,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在党内担任第十六、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4年,张瑞敏临危受命,出任海尔的前身、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在28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2012年)的全球化企业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2012年,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海尔排名第八,是唯一进入前十的来自中国的企业。
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创业28年来,张瑞敏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砸冰箱”砸醒员工质量意识,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OEC管理法和企业文化的输出,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创造海外用户价值,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牌;互联网时代,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机遇,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正在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张瑞敏应时而变,启动了海尔的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通过打造网络化的企业应对网络化的市场。
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 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西班牙IESE等著名商学院均把海尔管理案例写进教材,海尔的管理探索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财富在互联网时代,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提出并在海尔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搭建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机制平台,推进员工自主经营,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西方管理理论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张瑞敏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给予高度认可沃顿商学院、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学者和实践者甚至亲自参与到海尔的管理探索中 在带领海尔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张瑞敏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积极投身教育、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真情回馈社会,致力于环境友好,谋求可持续发展张瑞敏以其创造全球化海尔品牌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卓著成就赢得世界性的广泛赞誉。
人物履历 1984年12月,出任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制定了海尔第一个发展战略——名牌战略 1985年,果断决策,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 1988年12月,带领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1990年,带领海尔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企业管理“金马奖”、“国家质量管理奖” 1991年12月,成立海尔集团,任总裁,并制定了海尔第二个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 1992年,第一次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建设中国家电业第一个工业园,青岛海尔工业园 1995年,带领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兼并原红星电器;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97年,出席中共十五大;获香港《亚洲周刊》当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 1998年,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选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制定海尔第三个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 1999年,出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走出国门,在美国南卡州建立生产基地 2000年5月,改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出席第三十届达沃斯经济论坛;应邀到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演讲 2001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沃顿商学院讲课。
2002年,参加中共十六大,并入选主席团,当选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由中影集团、山东电影制片厂联合投拍的,以张瑞敏为人物原型的影片《首席执行官》上映 2003年,出席在日本横滨市举行的“2003生产革新综合大会”,是唯一获邀的中国企业家 2005年,参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7年,参加党的十七大,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08年,率先推行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战略,砸掉仓库,使海尔在当时的金融危机中未受到较大影响 2012年,第五次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共十八大,并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制定海尔第五个发展战略——网络化战略人物荣誉 ■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1996) ■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1998)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1999) ■《福布斯》刊登张瑞敏封面文章(2001) ■中共中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与普华永道联合评选的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领导人”(2001) ■“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200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公众奖”(2001) ■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全球杰出企业领袖”(2002)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2) ■“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2002) ■以张瑞敏为人物原型的影片《首席执行官》上映(2002) ■美国《财富》杂志“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2004) ■香港《亚洲资本》杂志评选的“亚洲企业变革50人”(2004) ■《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位居榜首(2005) ■英国《金融时报》50位“全球最受尊敬商业领袖”(2005) ■“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奖”(2005) ■《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两次位居榜首(2006) ■首届亚洲品牌颁奖盛典上荣获“亚洲品牌创新终身成就奖”(2006)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07) ■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2007) ■《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2008)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商业评论》发布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2008) ■中国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改革30周年功勋人物”(2008) ■由国资委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30年中国品牌人物贡献奖”(2008) ■海尔美国工业园所在地坎姆顿卡绍县颁发的“CommunityJobDevelopment”奖(就业发展贡献奖)(2008) ■上榜《福布斯》(中文版)“2009中国慈善榜”(2009) ■《中欧商业评论》组织的“60年·中国管理20人”,排名首位(2009) ■中央电视台“CCTV60年60品牌”活动中,荣获“中国品牌杰出贡献奖”(2009) ■《求是》杂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突出贡献人物”(2009) ■“第四届改革之星颁奖典礼暨影响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荣获“改革之星—新中国60年·60位改革人物”荣誉称号(2009) ■“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09) ■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观礼,现场观看阅兵等庆祝活动(2009) ■“山东省推动自主创新功勋企业家”称号(2009) ■共青团中央“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2009) ■美国《商业周刊》“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40人”(2009) ■“CCTV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出的“十年商业领袖人物”(2009) ■中国品牌发展组织委员会“60年中国品牌功勋人物”(2010) ■美国《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2010) ■全球政商领袖峰会2011年度“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2011) ■青岛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1) ■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荣获“十大创新人物”(2011) ■美国《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2012) ■荣获第七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领导人(2012)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论坛”上,荣获“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荣誉(2012) ■“卡内基卓越领导人奖”(2012)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2) ■欧洲顶级商学院瑞士IMD授予张瑞敏“IMD管理思想领袖奖”(2012)创业历程 名牌战略阶段 (1984年——1991年) ■观念: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
张瑞敏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观念,以为用户提供当时最渴望的高质量产品体验为目标当时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的企业非常多,但以这种观念去干的并不多,很多人觉得原来设备差,现在引进很好的设备,产品比原来要好得多,市场又供不应求,卖就行了但张瑞敏不这么想,他当时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最想得到的,高质量的产品 ■差异化的路径:海尔通过砸冰箱及自主管理班组等活动,创出一条以提高人的素质而非仅靠引进设备、技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差异化路径 张瑞敏认为,要实现战略目标,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路径当时同行业的路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全力以赴上产量而海尔走出的差异化路径是: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当时典型的事件就是砸冰箱,张瑞敏带头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在那个物资短缺,冰箱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他的举动曾让很多人不解张瑞敏说,砸冰箱砸的是一种观念,砸醒员工的质量意识 ■海尔成果:从市场角度来看,1988年,海尔获得了冰箱行业第一枚金牌当时在中国金牌是非常难得的荣誉,老百姓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枚金牌对当时海尔在行业中的地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990年,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
从管理的角度看,1990年,海尔获得国家级的奖励中国企业管理金马奖同时期,张瑞敏带领海尔开始推行自主管理班组,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自主管理,与海尔今天推进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