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布日期:2011-11-28 21:55:47综合交通体系一、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1、交通发展目标适应枣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构筑“便捷、安全、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城市发展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引导、服务城市功能及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交通发展策略交通策略的提出基于三点思考:一是要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作为建设开放的枣庄的重要支撑条件,使枣庄“上天下海”、合纵连横的能力得到极大改观枣庄地处京沪南北向交通走廊上,有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及京沪铁路南北贯通,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进一步加强枣庄南北交通,使枣庄对外南北交通开敞通畅;目前枣庄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东西交通不畅:枣庄西临南四湖,由于南四湖的阻隔,制约了枣庄对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腹地缩小;向东与日照出海口联系,目前还缺乏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因此,改变东西交通不畅,打通与出海口的便捷联系通道,拓展西部腹地,是本次规划在交通方面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枣薛滕城镇密集区是枣庄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枣庄市区又是由各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因此规划力求进一步强化枣薛滕城镇密集区的交通联系,强化市区各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二是交通方式的选择,应对小汽车时代的来临,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思路三是加强中心城道路网建设,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注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综上所述,本次规划提出了以下5条交通发展策略:(1)加强枣庄市东西方向的对外联系,向东加强与日照出海口的联系,向西跨过南四湖,拓展西部腹地;同时,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提高枣庄在区域交通体系的地位,加强与济宁、徐州等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联系;打通枣庄入海通道,加强与胶东半岛城市群的联系;强化与市域重要城镇的联系,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2)以高速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支撑枣薛滕城镇密集区的快速发展;构筑市区间快速干道网络;(3)加强中心城道路网建设,形成功能明确,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级有序、协调发展的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加强多种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衔接;进一步加强东、西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4)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体现“以人为本”,关注交通弱势群体的出行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形成以公交换乘枢纽为中心,城际间快速公交和公交干线为骨干,公交普线为基础的公交系统,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道路建设应为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创造良好的条件,道路交通设施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等,保障交通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5)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强现代化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二、区域交通1、机场中心城距离徐州观音机场不足100公里,且有京福高速公路直接相连,完全能够满足枣庄对航空运输的要求2、公路(1)现状概况2009年末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78.8公里,其中国道190.1公里,省道687.3公里,县乡道及专用道路1308.7公里,村道4592.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48.56公里通车里程中,高速公路116.1公里,一级公路283.2公里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660公里,99.91%的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全市干线公路路线一览表序号路线名称及编号合计滕州山亭市中峄城薛城台儿庄国道小计190.189.2019.4303120.5国家高速公路83.643.3 5.3314.01北京—台北(G3)83.643.3 5.3314.02北京—福州(G104)45.945.93烟台—汕头(G206)60.6 19.424.7 16.5省道小计687.3204.7175.886.866.8121.232.21济南—微山(S104)23.823.82沂源—台儿庄(S234)21.1 9.5 11.63新泰—枣庄(S240)25.1 16.58.64平邑—滕州(S241)67.150.216.95枣园—徐州(S244)88.9 37.218.512.6 20.66店子—韩庄(S245)80.1 49.1 317北庄—留庄(S343)78.035.742.38木石—曲坊(S344)18.418.49枣庄—济宁(S345)91.551.37.728.24.310山家林—官桥(S347)20.28.4 11.811枣庄—曹县(S348)44.2 13.2 3112郯城—薛城(S352)61.4 40.421.013枣庄连接线高速公路(S83)32.516.96.13.8 5.714枣庄—薛城(S904)35.0 14.3 20.7(2)公路等级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根据公路设施发展趋势,目前正逐渐引入功能分类的理念,因为对于交通设施而言,功能是主要的,技术等级是服从于其功能定位的,并逐渐淡化行政等级的概念规划将枣庄市公路按功能不同划分为干线公路和集散公路两个层次,其中干线公路又分为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两个等级干线公路的主要功能有三个:①快捷的疏散穿越性过境交通,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的不利影响;②加强枣庄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联系,提高枣庄交通的可达性;③强化枣庄与市域重要城镇的沟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干线公路在技术等级上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三个等级,枣庄与省内外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应按照高速公路等级规划,枣庄与市域重要城镇的联系应至少达到一级公路标准,枣庄与周边重要城镇的第二通道近期可以按照二级公路建设集散公路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市域城镇之间的横向沟通与交流,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集散公路的技术标准可以是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规划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架形成枣庄市域快速公路交通网络,对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提出发展框架3) 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枣庄-临沂-岚山头的高速公路;枣木高速公路向东、经孟庄镇向东南,与拟建的东西向枣岚高速公路相连,向西跨过南四湖,接济南—徐州高速公路,继续向西至菏泽;保留现状南北向京福高速公路;形成市域环形放射的高速公路框架。
4)普通干线公路网以一级公路网络作为各城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规划中心城东西城区之间主要由郯薛路、世纪大道、光明大道、枣曹路、齐陶路联系;中心城与滕州之间主要由104国道(南部引新线至薛城西)和现有枣济路、山官路等整合升级的道路联系;中心城与台儿庄之间主要由206国道和广进路联系;中心城与山亭之间主要由枣徐路和店韩路联系远期各城区联系的主要道路均应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做为滕州与山亭及抱犊崮等景区间联系通道的北留路,也应提高至一级公路标准,并南延至市中区北环3、铁路(1)现状概况枣庄市境内铁路里程共291.12公里京沪铁路纵贯市境南北,境内长度64公里,沿线设7个车站:界河、滕州、南沙河、官桥、井亭、枣庄西、沙沟;京沪高速铁路(枣庄段)途经滕州市、薛城区、高新区、峄城区和台儿庄区,全长86.77公里,枣庄市境内设有滕州高铁站和枣庄高铁站;枣临铁路横贯腹地,西起京沪铁路的井亭车站,东止临沂市境内兖日铁路的朱保车站,途经薛城区、高新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市境内57.05公里,设有井亭站、山家林站、邹坞站、枣庄东站、税郭站;重点厂矿企业有专用线31条,全长83.3公里京沪高速铁路和枣临铁路正在建设中。
枣庄市境内运输多为过境运输,京沪铁路是南北运输主干道,其过境运输量占总运量的90%铁路货运量60%以上是煤炭运输,其次是水泥、石膏,杂货较少,枣临铁路及各厂矿企业专用线都以运煤为主全市铁路货运量由2004年1073.5万吨发展到2008年1305.2万吨;客运量由2004年的157.5万人提高到2008年的198.7万人由于煤炭资源的局限性及市内消耗量的增加,煤炭外运量会受到制约随着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节约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生产行业的日益兴起,铁路货运量近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出行旅游次数会逐渐增加,铁路客运量会呈现增长势头2)规划建设根据国家统一规划,京沪高速铁路经过枣庄,枣庄高速铁路客运站也是京沪高速铁路山东境内5个客站之一京沪高速铁路走线为京福高速公路东侧约1公里,并在长江路与珠江路之间设客运站场正在进行的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将使其成为一条以货运为主的准快速铁路为加强枣庄与临沂、日照岚山港的交通联系,使枣庄成为岚山港内陆腹地的重要节点之一,多年来枣庄一直积极运作建设枣庄至临沂铁路,现在枣临铁路已开工建设,站场设置主要是扩大和完善枣庄站,保留陶庄站(山家林站)。
京沪高速铁路、枣临铁路的建设将使枣庄成为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4、内河航运(1)现状概况水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门类尤其在枣庄,水路运输更与公路、铁路并驾齐驱,构成枣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三驾马车枣庄航运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航道干线京杭运河是沟通苏鲁两省的通道京杭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公元1292年形成北京直达杭州的大运河京杭运河在枣庄境内全长68.5公里,流经滕州市、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设有三个港口:鸿运港、古邵港、西岗港近年来,由于河道淤塞等原因,水路货运量一直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枣庄市的水运基础设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先后建成了台儿庄船闸、万年闸船闸经过大规模的疏浚,航道等级由过去的六级提高到三级2000年底,京杭运河枣庄段按三级标准全线贯通,1000吨级船舶可全年通航2009年周转量10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1533万吨,可通2000吨级的船队枣庄市不仅可以通过运河直下苏、沪、浙,而且可以借助长江、淮河、钱塘江等上溯至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下行直达沿海各地,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大格局港口概况港口名称码头长度(米)泊位(个)仓储能力(平方米)装卸机械(台)设计能力(万吨)合计110401308557401371820鸿运港3005369086100台儿庄港296.7518096.7580宏大港(滕州)181030108605150交通港(滕州)250648000350古邵港(峄城)5008666003340台儿庄区港244.6519389.5350其他港7638.771655885.8791350(2)规划建设与航道的开发建设相比,港口的建设步伐稍显滞后。
虽然近几年来市航管局多方筹资,相继建成了峄城港和滕州港,但随着枣庄市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尤其是水运腹地资源重心的转移,使得原港口建设的规划与实际情况已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对港口的布局和吞吐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本次规划通过整合内河港口,重点建设四处枢纽港,由南向北分别为台儿庄港、峄城港、枣庄港和滕州港,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并向综合性港口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港兴市,以市带港”的发展新格局枣庄港位于中心城西南,薛城沙沟镇境内,是枣庄市规划建设的枣庄、滕州、峄城、台儿庄四大枢纽港口之一,是京杭运河续建工程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也是枣庄市沿运经济带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规划枣庄港规模为200万吨,可停靠1000吨级船舶枣庄港以整治后的潘庄引水灌区作为其进港航道,进港航道为7公里在枣庄港建成以后,可形成北有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