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雾凇》第一学时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277783595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上《雾凇》第一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雾凇》第一学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 徐莉莉施教时期: 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23. 雾 凇共几课时2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通过做小导游的活动,复述第二自然段,加深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3. 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4.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合作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教学资源1. 教材开发:微视

2、频。2. 学生经验:对于我们这儿的孩子,对雾凇不太了解,课前可以让他们先收集资料。3. 中国四大奇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雾凇奇观。预习设计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反复阅读第二小节,知道只有在每年的12 月至第二年2 月间,只有在松花江畔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会形成雾凇。学 程 设 计导 航 策 略调整反思【课前谈话】谈谈自己喜欢的季节。【板块一 】走入新课,提出问题(2 分钟)1. 学生跟着白板书空课题。2. 加深对“凇”的理解。3. 预设:什么是雾凇?雾凇长什么样?雾凇在哪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板块二 】根据问题,初识课文(6 分钟)【课前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

3、么?【 板块一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 今天徐老师带大家去冬天的吉林赏一赏闻名全国的雾凇。看着白板一起书空课题。2. 注意“凇” 是两点水的。 为什么是两点水的呢?我们待会儿再说。3. 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课题。你最想知道这篇课文哪方面的问题?【 板块二 】根据问题,初识课文1.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初识课文。( 1)什么是雾凇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句话,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到1. 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初识课文。(1)什么是雾凇呢?找出句子: 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2)雾凇长什么样?预设: 洁白晶莹(颜色白)银光闪烁(闪闪发亮)美丽动人(姿态美)银松雪柳(颜色白、姿态美)千姿百态(姿

4、态多)琼枝玉树(颜色白)有感情地朗读词语(欣赏雾凇的图片)(3)雾凇在哪里?预设: 吉林【板块三 】探究学习, 研究形成 (15 分钟)吗?(指名说)对了,雾凇就是凝结在枝头的霜花。现在你知道“雾凇”的“凇”为什么是两点水了吗?对,因为“凇” 指的是云雾或雨滴遇冷凝结成的冰花, 也就是霜花。 我们常见的霜花结在地面上, 而雾凇是凝结在树上的。所以,人们又叫它(引说:树挂)( 2)雾凇长什么样?同学们都很好奇。文中也有描写雾凇姿态的词句,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 找一找描写雾凇的词语,并且想一想,这个词语描写的是雾凇的什么特点?(相机出示词语)(指导朗读词语)同学们找得真准, 徐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

5、雾凇的视频, 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去欣赏吧!( 3) 美吗?(美)这么美的雾凇在哪里呢?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没错。告诉你们哦, 其实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美丽的雾凇,不仅仅在吉林。但是吉林雾凇以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 与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并且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怪不得课文中说(引说) “这就是文明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呢!2. 过渡:这么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板块三 】探究学习,研究形成1. 出示要求: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概括雾凇形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1)你

6、找到的是哪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方面的条件?(圈出词语)( 3)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有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或生活实践就1. 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概括雾凇形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1)预设: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2)预设: 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3)围绕这句话,学生质疑。预设: 严寒季节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饱和的水汽?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凝结是什么意思?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2. 任务驱动,出示学程单一:【学程单一】(1)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饱和的水汽是

7、怎么凝结成雾凇的?(2)时间: 3分钟。3. 展示交流。(1)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预设:从当年 12 月至第二年2 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 4 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能解决了。(当堂解决1、2、 4 三个问题)剩下这两个问题我们仔细琢磨琢磨。2. 任务驱动,出示学程单一: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 导学。( 1)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松花江面上这 “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呢?你找到的答案是?(出示句子)“当年”有两种读音,读

8、“d n ni n”时,意思是指过去的某段时间;读 “d n ni n”时,意思是指同一年。判断一下,文中的读什么?一起读一读(齐读“当年”)饱和的水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仔细听(播放录音和图片,介绍)吉林地处我国的东北,因松花江穿城而过,所以有 “北国江城 ”之称。这里的冬天尤其寒冷, 寒冬腊月, 大地冰封, 万物萧条,常会出现零下30 摄氏度左右的气温。但松花江的上游有一个水库,叫丰满水库, 水库上建了一个发电站, 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 4 摄氏度,它带有巨大的热能,奔腾不息, 顺流而下, 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 江面上腾起阵阵雾气。所以这雾气非但不结冰,而且还四处飘

9、荡。 巨大纠正“当年”的读音:“当年” 有两种读音, 读“ d n ni n”时, 意思是指过去的某段时间;读 “d n ni n”时,意思是指同一年。判断文中“当年”的读音。(d n ni n)听录音,了解饱和的水汽怎样形成。预设:每当夜幕降临, 气温下降到零下30 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雾气越来越浓了。弥漫,笼罩,淹没,模糊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雾气的句子。(2)饱和的水汽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预设: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雾气越大,也就说明水汽过于饱和。(引读)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

10、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写雾气的句子不止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雾气的?(指名读)你们读的句子写的都是雾气,有什么不同吗?请你们每个人从各自读的句子中找出一个表示雾气变化的词语来?(圈画出相关的词语)过渡: 你看,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 说明性文章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啊!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难怪人们看雾凇有“夜看雾,晨看挂, 待到近午赏落花”的说法。傍晚,漫步松花江畔,只见(指名读,齐读)( 2)饱和的水汽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这饱和的水汽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呢?你找到的答案是?(出示句子)这里的雾气有什么变化吗?这句里没有出现“雾凇”这个词语啊?这里也没有出现“凝结”

11、啊?它是怎么镀的?不急,先来看看 “镀” 是什么意思。(白板查“镀”)(薄而匀地附着在别的物体表面)这饱和的雾气是怎样慢慢地、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凝结在松针柳枝上的呢,从最初的银线, 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变成银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预设: 雾气变成了白银。“白银 ”就是 “雾凇 ”,是一个比喻句。“镀 ”就是 “凝结 ” 。理解“镀”。(薄而匀地附着在别的物体表面)学生在白板上演示雾凇的形成。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雾凇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银松”,体会作者对雾凇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设

12、:“慢慢地 ”“ 轻轻地 ”“ 一层又一层 ”“最初”“逐渐”“最后”交流。“慢慢地”(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样子轻,无声无息)松雪柳?请一位同学上来, 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过程。作者为什么要把雾凇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银松”呢?(引导:白银,白色的银子)珍贵的东西就珍惜,就喜爱! 这个比喻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的比喻, 背后藏着感情。 因为喜欢它,所以用这样美妙的比喻。把这两个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再读一读,感觉就不一样啦!形成雾凇一般要八到十小时,第二段只写了八句话。 但是你读了这八句后,感觉雾凇形成是个怎样的过程?(出示: 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的过程)十分缓慢 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这个漫长

13、的形成过程?(学生到白板上圈画)交流。“慢慢地”(凝结的速度缓慢)“轻轻地”(多么轻盈,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雾气不断,逐步形成)“最初” “逐渐” “最后”这些词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指导朗读。雾气精心地为树木打扮着,不急不燥,慢慢地为她们化妆。 (引读句子)雾凇就是这样无声无息,逐步凝结而成。 (引读句子)【 板块四 】试当导游,加深理解1.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游客们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却不知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做回小导游,告知游客其中的奥秘吧!想要快速记住

14、雾凇的形成过程,就得先弄清每句写什么,句与句关系。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写清楚的呢?(怎么写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一段是很典型的从概括到具体写法。2. 根据板书和导游提示,小组合作做一回小“一层又一层地”(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词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雾凇的形成过程。【板块四 】试当导游, 加深理解 (12 分钟)1. 分句出示,并揭示:第 1 句先概括解释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第 2、3 句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第 4到 8 句写饱和的水汽逐渐形成雾凇。2. 任务驱动,

15、出示学程单二:【学程单二】(1)根据板书和导游提示,小组合作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组长合理分工,安排好组员的介绍顺序)(2)时间: 4 分钟。3. 展示。小组上台当小导游。4. 根据提示背诵第二自然段。【板块五 】课堂总结( 5 分钟)1. 反思总结。(1)谈谈收获。(2)口头回答补充习题二2(2)2. 布置探究作业。导游。任务驱动,出示学程单二:任务驱动, 出示学程单。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 思考导学策略。3. 导学。指名小组上台介绍。4. 指导背诵:晶莹夺目的雾凇就这样在松花江畔形成了,让我们把它的形成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指名背、齐背)【 板块五 】课堂总结1.

16、 反思总结。(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我得考考你们, 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口头回答补充习题二2( 2) 2. 同学们,吉林雾凇洁白晶莹,千姿百态,而你们的聪明好学,也让我看到了教室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 最后, 留一个问题给你们:雾凇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为什么只有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呢?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次走进吉林雾凇,研究其中的奥秘。作业设计1. 完成补充习题第79 页。2.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 探究:雾凇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为什么只有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奇观之一?教学反思附:导游词(一)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站的地方是松花江边的十里长堤。大家往这边看,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美丽动人的吉林雾凇。但是你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且听我们导游团为大家介绍。导游词(二)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我们是您们本次观光的导游团。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是“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也是“吉林八景”之一的吉林雾凇。这洁白晶莹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别急,请一边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一边听我们慢慢道来。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