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要点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73KB
约13页
文档ID:277437699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要点_第1页
1/13

    西安交通大学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要点    西安交通大学国防教育要点第一章 国际战略环境专题一 国际战略环境一 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二 国际战略格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其他重要国际组织、地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作用1. 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2. 欧盟力量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3. 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4. 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5. 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印度、东盟等)的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6.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专题二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统一问题一 我国周边地区范围、地缘环境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相连接: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5个国家与我国位置靠近:柬埔寨、泰国、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二 我国与周边国家尽量保持缓和1. 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 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第一个以境内城市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3. 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威胁与挑战1. 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2. 朝鲜半岛僵局难破;3. 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4. 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与威胁;5. 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其中存在争议的面积有150万平方千米☆ 8个海邻,8个国家与我国存在领海主权争议☆ 越南是第一个与我国划定海上边界线的国家四 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不安宁1.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2. 能源产地的争夺;3. 扩散与反扩散的矛盾;4. 新军事变革的较量;5. 国际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6. 世界经济领域各种矛盾第二章 中国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专题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1. 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2. 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3. 发展时期:秦汉至五代时期4. 体系化时期:宋至鸦片战争时期专题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征创新性;实践性;代表性;重要性二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1.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总结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总方针,创造性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及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产生,为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 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3.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几个阶段,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 军事辩证法:军事辩证法最能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色2. 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2)组织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3)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5)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6)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7)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略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8)正确处理战争和国防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关系3.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4.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第三章 中国国防第一节 国防概述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斗争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一 国防的类型1. 扩张型:美国2. 自卫型:中国3. 联盟型:欧盟4. 中立型:瑞士二 现代国防的特征1. 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丰富;2. 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3.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4. 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国防建设1. 恢复阶段:1949~19532. 全面建设阶段:1953年底~19653. 曲折发展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4. 现代化建设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四 国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五 中国国防历史启示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 国防法规第三节 国防建设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一 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 建立和完善了武装力量体制;2. 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合成军队;3. 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4.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5.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二 新世纪中国的国防政策1.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三 武装力量建设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拥有的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第四节 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第四章 兵役法基本知识一 兵役法的概念、核心、目的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核心:确定国家兵役制度和形式。

目的: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二 我国历代兵役制度1. 民军制:夏、商、周、秦、汉2. 府兵制:隋唐时代3. 募兵制:宋代4. 世袭兵役制:元、明、清时代,早在三国、两晋时代就实行这种兵役制度5. 征兵制:民国初期6.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志愿兵役制1955年7月30日,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的制度1984年5月31日,改为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1998年12月29日,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三 兵役法优越性1. 有利于部队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2. 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3. 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并为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4. 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四 大学生服役的意义1. 接受国防教育;2. 履行兵役义务;3.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要求五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一 新军事变革根本动因: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直接动力: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战略要素):信息根本目标:提高信息能力主要手段:信息集成新军事变革: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二 新军事变革的外在环境与内因外在环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大战不打,小战不断内因: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三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三要素: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物质基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思想基础:创新的军事理论落脚点:科学的体制编制和作战方法四 指挥控制领域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形成体系;军事理论重大突破;作战方法历史演变;军队结构空前变革;指挥控制领域鼎新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是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一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主要区别战场透明化、作战反应实时化、实施打击精确化、作战体系一体化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等部门突破兵种,初步形成信息网络,将战场感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诸多子系统集成为有机大系统。

二 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智能化武器装备大量涌现(智能机器人、智能坦克车辆、智能导弹、智能地雷);信息化作战平台成为战场支撑;作战形式发生质的跃进;作战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三 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军队建设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军队指挥体制向精干高效、扁平网络化方向发展;军队队伍建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第六章 精确制导技术一 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制导武器的总称,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特点:高精度、高效能、高技术、射程远、威力大二 精确制导技术制导技术 / 精确制导技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的战斗部系统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种类:自主式、遥控式、寻的式、复合式三 导弹武器组成:战斗部系统、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弹体分类:按作战使命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按飞行弹道分弹道式导弹、有翼式导弹;按射程分类四 精确制导弹药末制导弹药、末敏弹药第七章 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第一节 现代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而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一 分类按其在作战中的运用范围,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战术伪装按其所对付的高技术侦察器材的工作频率范围,分为反光学探测伪装、反热红外探测伪装、反雷达侦察伪装和反声测伪装。

按伪装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分为遮蔽、融合、示假、规避二 影响造成敌人获取错误情报;提高作战部队生存能力;夺取作战主动权;使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法发生变化第二节 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在一定探测环境中控制、降低各种武器装备的特征信号,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难被发现、识别和攻击的技术一 隐身外形技术防雷达探测隐身外形技术;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二 隐身结构技术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