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个培养抗日志士的摇篮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7.12KB
约10页
文档ID:277407979
一个培养抗日志士的摇篮_第1页
1/10

          一个培养抗日志士的摇篮                    文/李伟民冯庸大学成立于1927年8月8日,“九一八”后流亡北平,1933年9月经张学良批准,全部转入流亡中的东北大学从此,这所曾经名扬东三省、为“造成新中国的青年”的学校彻底消失了然而,尽管只存在了短短6年时间,却有一大批热血青年从这里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征程,走向了争取民族自由独立的光明之路冯庸大学不愧是——爱国救国为宗旨冯庸(1901-1981),字汉9即,与爱国将军张学良同庚,两家世交,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取同字冯庸早年毕业于北平(今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5年,受阎宝航等人影响,冯庸立志走工业救国之路,在奉天(今沈阳)小西边门外与张学良等合资开办了冶铁厂,并在厂内附设大冶工科学校后冯庸辞去空军司令之职,脱离军界,开始在沈阳市郊汪家河子(今铁西区滑翔机场一带)筹建冯庸大学,冶铁厂也迁至汪家河子改为大学实习工厂,大冶工科学校归并于冯庸大学,高级班变为大学本科一年级,中级班则为大学预料一年级这两个班级和冶铁厂就是冯庸大学建校的基础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而“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大”的初衷。

冯庸的办学宗旨是“造成新中国的青年”,即培养具有新思想、传统的卫国与建国能力的新青年;“教育机会均等”,青年人不论出身贵贱贫富,享受教育的机会都应该是均等的他冀图通过办学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快工业救国步伐,从而有力地抵制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冯大”重视道德和爱国教育冯庸亲自制定了学生品德教育的所谓“八德八正”和“五戒五尚”方针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正”是正行、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德、正容五戒”为一戒升官发财、二戒冥安温饱、三戒恣情纵欲、四戒树党营私、五戒阴狠欺诈;“五尚”意一尚义勇侠烈、二尚坚志守节、三尚沉毅卓荦、四尚博爱泽人、五尚温和爱物这个方针对抵制帝国主义的文化侵蚀是有积极意义的每天早操时,学校附近的南满铁路上都有火车通过,冯庸就此对同学们说:“外国的火车在我们的国土上跑,这就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收回主权,以雪国耻冯大”提倡锻练体魄强身雪耻为雪“东亚病夫”之耻,冯庸极力提倡发展体育冯庸大学师生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即使是零下20多度的大冷天,也是全部冷水浴,然后到室外集合跑步下午军训课后是体育运动时间,全校师生包括校长冯庸,都要穿背心、短裤到操场。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天气,学生每天至少要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这种要求是强迫性的,所以冯大师生大都身强力壮学校还经常组织体育比赛,成立了包括篮球在内的各种体育代表队为给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方便,校内修建了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及游泳馆、滑雪场和各种球类运动场冯庸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他每天起床后要做三件事:骑马、开飞机、骑摩托车他故意把摩托车声音弄得很大,目的就是要吵醒学生,督促他们按时起床他的百米成绩是13秒,高栏成绩是18秒5,曾在篮球比赛中一人独得40多分在冯庸的提议下,1928年9月下旬,第一届东三省秋季运动会在冯庸大学体育场开幕,从此拉开了“冯大”挑战“东大”的序幕当时,冯庸大学的选手只能在东北大学选手之后,排在第三、四位,但他们服装整齐、精神饱满,尤其是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不管成绩如何,都要坚持跑到终点,赢得观众好评令冯庸大学意外惊喜的是,他们的足球队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下半场大举进攻,最终以3:2战胜了强大的东北大学队这次运动会历时5天,冯庸大学仅以0.5分之差,名列总分第二,在奉天名噪一时正如冯庸在闭幕仪式上所言:“开辟东三省体育之先河当时全国众多体育项目的纪录,一度被东北大学选手所保持,但冯庸大学与其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到了1930年,冯庸大学已经超过了东北大学,“冯大”的选手在田径方面多次打破全国纪录,甚至接近了世界纪录,哈尔滨和大连的许多体育好手,都特地前来加盟“冯大”冯庸大学的足球队和篮球队经常到全国各地比赛,打出了沈阳球类运动的威风,1931年在华北球类比赛中获得中级篮球锦标赛冠军众所周知我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运动员是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实际上拟定名单中还有冯庸大学学生、800米选手于希渭,但因日本占领者百般阻挠他[来自Www.lW]最终未能成行4年后的中国奥运选手郭洁也是冯庸大学的学生冯大”要求学习军事掌握本领据史料记载,冯庸大学实行军事教育和军事化管理当时,冯庸大学除教授专业课程外,每位学生还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冯大”的军事训练制度颇具特色,是在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中,首次将军事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必修课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规章制度仿照军校,学生的衣食住行都按部队标准执行,校内校外一律穿着统一制服,并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师生间的礼节也效仿军队冯大”的学生每周不少于6小时学习军事操典、筑垒、教范和阵中勤务令,进行操场和野外训练即使冬天积雪没膝,学生也要坐卧在雪地上反复苦练;酷日炎炎或大雨滂沱,学生们仍要顶烈日、冒大雨到操场跑步,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看上去很像军营。

当时,沈阳人都把冯庸大学与东北军的东大营、北大营两个军营相提并论,称其为“西大营”冯庸主张,凡是本校学生,毕业后都要具备军队中至少排长或连长的军事素养冯大”强调注重实践全面提高冯庸大学有完善的教学和理化试验设施,还把大冶铁工厂开辟为实习工厂,此外还在校内设置了原动力厂、材料强弱试验厂、机械试验厂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所学校还拥有3架最新型的飞机供工科学生训练用冯庸本人经常和师生们一起学习,甚至还和学生们一起用餐,这对身为贵族阶层的一位阔公子来说的确难能可贵冯大”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冯庸关于男女平等、教育公平的观点今天说来已属平常,但在当时却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因为它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目的是不拘一格,为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工业人才,走实业救国之路冯大”成立之初曾实行大学费用全免政策,因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前来就读后因家产不足,改为奖学金制度,这对促进学生成绩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仇敌忾赴前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3天后,日军包围了冯庸大学当时,冯庸[来自wwW.lw5U.com]正穿着短裤奔跑在网球场上,日本人要把他带走,他提出要回房间穿上衣服离开房间时,他随手悄悄地丢到地上一个纸团。

一位下属拾起那个纸团,展开后发现上面有冯庸本人的手令,要求全校师生立刻转移到北平当晚,冯庸大学绝大多数师生赶到市郊的马三家子火车站集合,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到达北京后,张学良把他们安排到西直门崇元观5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冯庸大学从此成为一所流亡大学而被捕后的校长冯庸,先是被关在大和旅馆,后又被劫持到日本东京见劝降不成,日本人便要求他流亡海外,不得抗日,不得归顺南京政府冯庸为了脱身,假意答应了这三条要求,经日本友人出面保释后,他秘密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后辗转到了上海,最后到达北平同冯庸大学师生相会,并继续主持大学的校务工作日本人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把冯庸大学里包括3架飞机和300多条枪在内的物资全部劫掠一空,还把学校改成了军用飞机修理场和试飞场冯庸到了北平以后,冯庸大学复校,并立即组成学生抗日义勇军,于1931年11月1日召开了“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成立誓师大会,年底又会同当时东北知名进步人士王化一、卢广绩、阎宝航等同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冯大”师生觉得有了报仇的机会,派出300名师生前往上海,既参加战地救助,也直接参加战斗为鼓励士气,冯庸创作了振奋人心的《冯庸义勇军军歌》。

冯大”抗日义勇军到达上海后编成3个中队,配合守军第十九路军警戒浏河前线冯庸的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本义勇军这次南来,不辞跋涉,关山千里,声援十九路军,参加对日作战,全体战士,个个抱必死之心……以歼丑虏为阻击日军在浏河附近登陆,他们与其他抗日力量并肩战斗,同仇敌忾,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值得一提的是,“冯大”义勇军中还有一支由16名女生组成的“女子抗日义勇中队”,冯庸夫人亲自挂帅出任队长她们个个短发男装,时人称之“现代花木兰”、“抗日花木兰”,一时传为佳话冯大”义勇军作为一支活跃在抗战前线的有生力量,还参加了热河抗战1932年2月中旬,热河战云密布,一触即发冯庸当即命令同学们停课奔赴前线,并再次打出“冯庸大学义勇军”的旗帜这支学生抗日队伍500多人,拥有飞机1架、汽车5辆2月20日热河抗战爆发,冯庸率领学生义勇军开赴朝阳一带,协助东北军和其他抗日义勇军阻击敌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冯大”师生英勇拼杀,在叶柏寿等地迎战日军由于武器落后,难以抵挡日军的攻击,在随正规军移防后,“冯大”师生转而开展战地救护工作,冒着枪林弹雨抢运伤员,直至热河抗战失败回到北平,冯庸又在学校成立了临时伤病医院,腾出校舍收容、医治抗战伤员。

著名作家冯英子曾经深情地写道:“冯庸原来是大学校长,东北沦陷之后,他率领学生打游击,当时名闻全国,凡是青年知识分子,听到他的名字就有肃然起敬之感志士热血挽中华在冯庸大学爱国思想的熏陶和培育下,许多“冯大”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更有许多人因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杨易辰,早年在冯庸大学预科学习,曾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时期任中共冀南三地委宣传部长兼肥乡县委书记、辽宁铁岭中心县委书记、辽吉省第一地委书记、辽北省第二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辽北省政府副主席、辽西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主席、辽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省顾委主任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秉天,1931年在“冯大”读书时加入学生义勇军,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热河长城抗战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执委、抗大总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东北军政干校学生大队政委、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教育科长、牡丹江林口和汤原县委书记,解放后历任东北局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东北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长、旅大市副市长、黑龙江省人委秘书长、东北协作区委员会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张西帆,河北肃宁县人,早年就读于保定第二师范、北平冯庸大学(东北大学),曾参加学生运动,后经组织介绍到延安抗大,不久调陕北公学任十七队队长,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任军事科长,随后调晋察冀军区任军区民兵作战科科长、军区兵站部部长,野战军团长、师长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20兵团第67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华北军区军械部部长、北京卫戌区副司令等职(兵团级)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雷加,原名刘涤、刘天达,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29年在冯庸大学中学部读书九一八”后随学校流亡关内,曾参加南京请愿、“一二八”淞沪抗战,1938年人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安东造纸厂厂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潜力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水塔》等作品特别为时人所称道的是,冯庸大学的学生中有数十人后来报考了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并且许多人在抗战中血染长空壮烈殉国如中央航校二期的张旭夫、赖逊岩,三期的刘宗武、张炬祖,四期的秦廷卿、王远波,六期的李洁尘,以及其他各期的赵祥光、马世昌、王宗哲、王一龙等。

其中,李洁尘是笔者的祖父,他早年就读冯庸大学,受冯庸抗日爱国思想影响,学习十分刻苦,会几国外语,和阎宝航等人接触密切九一八”后,日本人想要他去当翻译,派人到家里来抓他,他跳窗逃脱,后随冯庸大学流亡北平,并参加了“冯大”抗日义勇军,先后参与了南京请愿、“一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