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领导的活动方式,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实质是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容与范围是: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狭义概念:是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行为科学指的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管理科学• (2)广义概念:是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行为科学是指一个学科群,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构成 •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团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性及其管理 • 管理心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具有其独特性:• (1)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 (2)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人)系统• (3)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纯碎 的人的因素• (4)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内环境系统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指导原则与方法论)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其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充分调动群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性特点(二)管理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性特点(三)管理心理学的多层次性多维度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提高组织的劳动和工作生产率,完成组织 既定目标二)对劳动者实施有效管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三)建构与完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如:眼、耳等)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在现代研究中,必要时也采用视听器材• (1)自然观察:是指完全在自然的条件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一般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被观察之中 • (2)控制观察:是在限定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可能不了解,也可能了解自己正处于被观察的地位•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时,可按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两种二、实验法• 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实验法。
• 实验法依试验场地的性质差异,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的,一般均可借助各种仪器而取得精确的数据它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与会证等特点,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学习行为、信息沟通等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实验室实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场实验• 是结合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现场实验三、谈话法(晤谈法)• (1)有组织的谈话 • (2)无组织的谈话 四、问卷法• 常用的问卷量表有三种形式: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五、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称为测验法六、个案法七、经验规律总结法• 各工厂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不少好经验,通过经验规律总结出不少有规律性的心理现象与心理问题八、宏观和微观的环境条件分析法九、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第二节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了解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主要简要了解五阶段说)P51-54• 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九个方面管理思想内容的概括)P55-62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及其思想发展简史一、管理科学的发展• 人类劳动活动最显著的两个根本性的特点:• (1)劳动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 (2)劳动的集体性• 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管理(经验管理阶段)• 1、时间:大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这早期也主要是指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初期这个时期实际还说不上真正的管理科学)• 2、特点:这时期的管理:主要是工厂老板和工头对工人严加管束、残酷剥削管理仅靠老板的个人经验• 3、历史背景:这一时期,农村处于破产状态,大批劳动力流入城市,形成庞大的劳动后备军,而工人阶级仍处于自发斗争阶段,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和自己的统一组织,无法团结起来进行有效的斗争因而资本家才有可能采取各种残酷手段肆无忌惮地剥削工人第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 • 1、时间: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阶段管理才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大致经历了50年时间)• 2、历史背景: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来愈复杂,竞争日趋激励,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迫切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以往资本家管理企业的个人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于是企业的管理使从早期经验管理阶段过渡到科学管理阶段• 3、代表人物及管理特点:泰勒(Taylor)是科学管理阶段的代表人物。
• (泰勒,从1874年开始在一家小型公司里当学徒,1878年以后,先后在米德瓦和伯利恒钢铁公司作工,他提升很快,六年之内从普通工人提升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直至总工程师1900年左右,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著名的“搬铁块”试验以后人们称之为著名的‘时间——动作分析’实验),他为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搬铁块工人设计了一套标准的动作方式,按照该套标准动作干活,每个工人前景迅速提高 • ①对工人的操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实行劳动方法标准化• ②对工人的劳动时间进行科学的分析,创造了劳动定额和工时定额制度• ③规定不同工资单价,实行有差别的、有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④按照操作标准对工人进行科学的训练• ⑤在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实行适当的分工,把管理从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又强调两者间密切的、经久的合作第三阶段:现代管理阶段• 1、时间: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大致经历了30年时间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主要分为两大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与行为科学学派• 2、特点:①管理科学(mangement science)有不同名称如: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数量分析、系统分析或决策科学等,一般用管理科学这一名称。
这一学派实际上是泰勒制的继续和发展,但有区别:它与泰勒制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就,并且研究的问题比泰勒制更为广泛• 这一学派注重数学和统计方法,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的重点在于用科学方法达到组织的最佳决策这一学派(管理学派)的特点主要为:• ⑨倾向于设计标准化的模式,而不是描述性的模型• 与管理科学学派并行发展的另一学派则是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Behavioral sciences)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简而言之,行为科学学派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用各种方法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1)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埃尔顿.梅奥 (E.Mayo).• 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罗特利斯伯格领导其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2)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马斯洛• (3)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赫茨伯格• (4) 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佛鲁姆等。
第四阶段:最新管理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 1、时间:最新管理理论又称系统理论,它是7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2、特点:系统管理理论,是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的一种理论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大至整个宇庙天体,小至一个有机体,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 系统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主要是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3.系统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学派代表性人物:• 所谓社会技术系统------是指一个企业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心理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第二节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时间: 大约于我国先秦时期,这也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为政,百家争鸣,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管理主张,古代传统的管理心理思想便萌芽于此时• 在诸子百家争鸣中最有代表性有十家左右学派,它们是儒、道、法、墨、兵、农、名、杂、阴阳、纵横等家.• 他们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主要在《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墨子》、《管子》、《老子》、《劝学篇》、《孙子兵法》等著作中反映出来。
• 他们分别从人的本性、人的行为规律、人和思想、人群关系、治国安邦、领袖和将帅心理、士气的激励等个体心理、团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精辟的观点各家学说在争鸣中互相吸取、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不断丰富、繁荣和发展 • 这个时期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管理史上是属于空前繁荣的时期,是中华管理智慧的最高表现,是我国悠久的管理思想史的渊源和发祥地.• 后期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理论都是在诸子百家学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深入、扩展起来的它在中国管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阶段:过渡阶段• 时间: 大约发生在汉魏至唐朝前这段时期,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我国历史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大动荡和大变迁.• 这时期的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得到了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的唐宋大繁荣时代奠定了基础 • 这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定型化,在管理心理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容,特别是封建君王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出并逐渐成熟了“人员甄选”理论,作为选拔封建社会官僚君王人才的主要依据• 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汉代的儒家学说代表性人物董仲舒,他提出了“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及人力管理思想的观点,把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使之逐步体系化,成为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
第四阶段:完善阶段• 这是指唐宋时期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时期无论是在封建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社会文化教育、艺术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得到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