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输血指南

低****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84.48KB
约14页
文档ID:276988880
儿科输血指南_第1页
1/14

WS/T 79520221儿科输血指南1范围本标准提供了新生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溶血病和儿童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症与大出血、心脏手术的输血阈值或适应证,儿童用血需求、血液输注与监护及输血后评价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并给出了相关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儿科输血治疗的医疗机构和向其供应血液的血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WS/T 624 输血反应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明显出血 significant bleeding按照附录A提供的出血程度分级标准判断为2级以上(含2级)的出血3.2输血阈值 transfusion threshold经过临床研究验证,提示患者需要输血的血液成分临界水平注1: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或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高于输血阈值时,一般能安全地避免输血;低于输血阈值时,输血利大于弊的可能性较大注2:输血阈值可以是一个范围,较低的输血阈值称为严紧输血阈值,较高的输血阈值称为宽松输血阈值。

4缩略词下列缩略词适用于本标准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ECMO: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F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i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Hb:血红蛋白(Hemoglobin)Hc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LA: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SC: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LT: 血小板(Platelet)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SpO2: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TSB: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WHO: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S/T 795202225总则5.1儿童患者是一类异质性群体,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输血要求高,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儿科疾病的输血实践不仅不同于成人患者,而且更加错综复杂5.2应科学、全面地评估儿童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获益及风险,坚持非必要不输血和非必要不多输血的原则,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审慎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输血阈值和适宜的血液成分,适时评估输血疗效5.3儿童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比成人患者更加隐匿,不易发现,应注意防范,密切观察,及时处理6新生儿输血6.1新生儿贫血6.1.1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很常见除了早产儿自身的原因外,医源性失血是导致其贫血的重要原因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医源性失血,记录和监控医源性失血量6.1.2宜根据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包括胎龄、出生日(周)龄、心肺功能、大脑和内脏血液循环的血氧状态、失血(包括医源性失血)状态、其他疾病等,综合分析和权衡贫血的危害、输血的益处及潜在风险,审慎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红细胞输血阈值6.1.3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宜遵守本标准第 6.1.2 条提出的输血指导原则,结合表 1 建议的红细胞输血阈值,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红细胞输血阈值对于接受大手术或存在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10)、原因不明的乳酸酸中毒(动脉血乳酸4 mmol/L)等危急病情的患儿,可采用更加宽松的输血阈值。

表 1超低出生体重贫血患儿红细胞输血阈值出生日龄d严紧输血阈值宽松输血阈值危重a非危重危重a非危重Hbg/LHctHbg/LHctHbg/LHctHbg/LHct7115349528140411203582110030802412537105312190277021115349528a以下病情属于危重: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正压通气吸入氧分数0.25,持续时间12 h/d;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即使已使用甲基黄嘌呤类药品和持续正压通气,患儿在 24 h 内依然出现需要刺激才能缓解的呼吸暂停6次,或者低氧发作4 次(SpO260);急性脓毒症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循环衰竭,需要强心和(或)升压支持治疗6.1.4对于其他新生儿贫血,宜遵守本标准第 6.1.2 条提出的输血指导原则,采用比超低出生体重儿贫血更为严紧的红细胞输血阈值6.2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6.2.1对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PLT25109/L)的早产儿,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宜给予输注血小板6.2.2对于 PLT25109/L、无出血表现的新生儿,不宜常规给予输注血小板WS/T 795202236.3新生儿溶血病6.3.1对于晚期早产(出生胎龄35 周)和足月产的溶血病患儿,宜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结合表 2建议的换血血清总胆红素(TSB)阈值,作出是否需要换血的判断。

表 2晚期早产(出生胎龄35 周)或足月产溶血病患儿换血 TSB 阈值病情aTSB 阈值mol/L出生时间24h出生时间24h48h出生时间 49h72h出生时间 73h96h出生时间96h高危257291316325325中危282325359385385低危325376410428428a根据出生胎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将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 3 种类型高危:出生胎龄 35 周37+6周且存在高危因素中危:出生胎龄38 周且存在高危因素,或出生胎龄 35 周37+6周,且一般情况好低危:出生胎龄38 周,且一般情况好高危因素是指存在同种免疫性溶血、G6PD 缺乏、窒息、明显嗜睡、体温不稳定、败血症、酸中毒中任何 1种病情6.3.2对于低出生体重(2 500 g)的溶血病患儿,宜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结合表 3 建议的换血TSB 阈值,作出是否需要换血的判断表 3低出生体重溶血病患儿换血 TSB 阈值6.3.3对于已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即使其 TSB 水平未达到换血阈值,或者在准备换血期间其 TSB 水平已明显下降,也宜尽快为其实施换血6.3.4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宜先给予患儿强光疗 4 h6 h,如果患儿 TSB 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宜尽快为其实施换血。

6.3.5宜采用符合本标准第 11.2 条建议的组合血液为患儿实施换血6.3.6换血量宜为患儿自身血容量的 2 倍(约为 150 mL/kg180 mL/kg)7血液病患儿输血7.1再生障碍性贫血7.1.1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红细胞输血阈值宜为 Hb70 g/L7.1.2对于存在氧耗增加的病情(如感染、发热、疼痛等)的患儿,红细胞输血阈值宜适当提高7.1.3宜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血小板输血阈值:a)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血小板输血阈值宜为 PLT10109/L;出生体重gTSB 阈值mol/L出生时间24h出生时间24h48h出生时间49h72h出生时间73h96h出生时间97h120h出生时间120h1 0001371712052052572571 0001 2491712052572573083081 2501 9991712052572573083082 0002 2992052573083423423422 3002 499205308342376393393WS/T 79520224b)对于存在发热、感染、明显出血或正在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的患儿,血小板输血阈值宜为 PLT20109/L。

7.2地中海贫血7.2.1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7.2.1.1宜对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全面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为其专门制订输血方案,将输血方案纳入整体诊疗计划,并根据患儿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7.2.1.2对于出现以下任何 1 种病情的患儿,宜为其启动输血方案a)间隔 2 周以上的 2 次血常规均为 Hb70 g/L,且排除存在引起 Hb 下降的其他病情(如感染等)b)出现以下任何 1 种临床表现:1)严重的贫血症状;2)生长发育迟缓;3)过度骨髓内造血引起的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和面容改变);4)明显的髓外造血7.2.1.3启动输血方案后,患儿通常需要每 2 周5 周输血 1 次宜根据患儿 Hb 水平的下降趋势、本次输血后和下次输血前宜达到或维持的 Hb 水平,估算所需输血量本次输血后的Hb水平宜达到130 g/L150 g/L下次输血前的Hb水平宜维持在95 g/L105 g/L7.2.1.4宜为患儿选用与其 ABO、RhD 同型,且与其 C、c、E、e 抗原表型匹配的红细胞输注,以避免患儿产生针对这些抗原的同种免疫7.2.2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7.2.2.1对于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患儿,宜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并发症和输血利弊等情况综合分析,决定是否给予输注红细胞。

不宜单纯以 Hb 水平作为输血的决定依据,除非患儿 Hb50 g/L7.2.2.2对于出现 Hb 可能快速下降的病情(如感染、手术)的患儿,宜给予输注红细胞7.2.2.3对于出现以下病情的患儿,宜考虑为其增加输血频次,并在取得稳定的临床疗效后再次评估可否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输血:a)脾脏迅速增大(每年脾脏增大超过 3 cm)伴 Hb 下降;b)生长发育迟缓;c)运动耐量下降;d)继发性性发育迟缓,与骨龄不同步;e)骨骼改变;f)溶血危象频发;g)生活质量差7.2.2.4对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以下并发症的患儿,可考虑给予输注红细胞:a)血栓或脑血管疾病;b)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继发性心力衰竭;c)髓外造血性假瘤;d)腿部溃疡7.2.3宜为患儿选择与其 ABO、RhD 同型,且与其 C、c、E、e 抗原表型匹配的红细胞输注,以避免患儿产生针对这些抗原的同种免疫7.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7.3.1AIHA 患儿存在自身抗体,其输血相容性检测和适合输注血液选择的难度和耗时大幅增加宜根据患儿输血相容性检测情况、贫血及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速度等综合分析,确定具体输血时机WS/T 79520225如果在不能排除存在同种抗体或不能明确同种抗体特异性的情况下给予输血,可能增加同种抗体引发患儿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时宜避免或减少输血如果已排除患儿存在同种抗体或已明确同种抗体特异性,输血适应证可适当放宽7.3.2对于急性 AIHA 且出现严重贫血症状的患儿,宜给予输注红细胞7.3.3对于慢性 AIHA 患儿,红细胞输注适应证如下:a)Hb70 g/L,不宜给予输注红细胞;b)Hb 50 g/L70 g/L,且具有不能耐受的贫血症状,宜考虑给予输注红细胞;c)Hb50 g/L,宜给予输注红细胞7.3.4宜根据 AIHA 患儿输血相容性检测情况和输血需求的紧急程度,选用适宜的红细胞输注:a)对于血型检测尚未完成,需要紧急输血的患儿,可选用 O 型洗涤红细胞;b)对于血型已确定,同种和(或)自身抗体检测尚未完成,需要紧急输血的患儿,输注红细胞血型选择的最低要求是 ABO、RhD 血型与患儿相容;其他血型宜为 C、c、E、e、Jka和 Jkb抗原表型匹配,也可为 C、c、E 和 e 抗原表型匹配;c)对于不具有同种抗体,且自身抗体不具特异性的患儿,宜选用与患儿 ABO、RhD 同型的红细胞;d)对于具有 1 种或数种特异性同种抗体的患儿,宜选用与患儿 ABO、RhD 同型且患儿所具有的同种抗体对应抗原为阴性的红细胞;e)对于具有特异性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