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在课前疏于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草草浏览教材,或对字词作一些简单预习。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势必要花不少时间来帮助学生读通课文,影响了课堂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人恳请各位同仁总结一下自己平时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能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是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大家畅所欲言 , 把你的经验及收集到的资料抛出来, 该放什么料 , 大家一起来哦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
2、习往往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课文编者已经设计好了预习提示( 有时教师还要补充一些) ,这些揭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引导学生预习,有较强的点拨作用。学生只要按照这些提示与要求,一一思考完成即可。这是一种针对性的预习。二是常规性的预习,即不管课文有没有预习提示,都应先按常规预习一次,它的目的在于初知内容, 疏通文意。 常规性预习虽然没有课文中的预习提示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却是落实课文预习提示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常规性的预习,文中的那些针对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 (一) 默看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 可以
3、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 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 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二) 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 包括同学、老师、家长) 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 朗读就是朗读课文。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 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
4、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 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四) 摘抄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 五) 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 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 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综上所
5、述,读 ( 看) 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 提出疑难问题, 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1 、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课文 2、3 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根据课文的 预习和 思考、练习 认真读书思考;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将文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4 、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并把它记在自己的好词佳句摘抄本上
6、。预习的指导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准备准备, 这准备就是指预习。从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同学课前并没有认真预习,即使有预习,也是随随便便,而且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老师不布置预习,他们可能也就不预习,纯粹是为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预习,效果甚微,因此,要使预习工作卓有成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明确预习的目的、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内注意听讲有利于达
7、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预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理解活动的开始,而且是阅读教学的发端。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做记号划重点, 记要点, 多思索, 提疑问, 使学生达到学得活,记得牢,初步尝到阅读教材的甜头,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的课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初一学生因刚从小学升上来,对他们的预习要求主要是扫除文字障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而高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对他们也应该提出较高的预习要求,主要要求他们理清文章的结构
8、,分析文章的写法,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并能提出问题,质疑问题。不同文体的课文应从不同方面提出预习要求,记叙文,如果是写人的,重点搞清文章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适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记事类的,应明确事件所揭示的含义以及记叙的详略,记叙的方法;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语言等方面进行预习;议论文,应从论点、论据、 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在预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做一些简略的预习笔记,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分析的,从中悟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三、预习的方式。如何使预习既避免简单划一又
9、不至放任自流呢?开展对预习方式的研究是有其必要的。 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预习方式?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两种预习方式,学生是比较喜欢的。 1.教师布置好预习题。这主要有利于调动差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尤其是对于初中生, 就更有必要布置预习题目让他们进行预习。比如预习最后一课 ,可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预习:给生字注音; 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可以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朗读时语气是否应该有区别?这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
10、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悲愤心情和表现的?他为什么要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结尾?学生如果能够根据这些题目认真预习;也就基本上能够理清全文的主要内容,听起课来也就有的放矢,效果也会更好。 2.学生自由质疑。 这一做法能促使学生钻研课文,充分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等去进行理解,其疑难之处又又及时获得解决,它为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部置教学提供了适宜的手段, 它对于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能力无疑是极有益处的。钱梦龙老师教故乡有口皆碑, 他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各自课前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
11、理解。事实证明: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语文教学质量。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策略魏集实验小学张廷梅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不仅仅只是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还需要学生课前有效的预习。经过近一年小课题研究,更坚定了我对预习的看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了极大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预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 学生提前体验学习内容的
12、重难点, 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因此,对小学生预习策略的培养, 对小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现结合自己做课题的实践,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一、分层设计预习目标,尊重个体差异性。首先,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水平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设计合理预习目标的设计。小学有六个年级, 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极大差异性。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中年级主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目标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整理。其次,根据同一班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预习目标。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
13、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在预习后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制定与系目标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不能“齐步走”,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制定难易不同的预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优生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拓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以此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课本上的题目,上他们“吃的好”。对于学困生, 由于自学能力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伸手就能够得着”。总之,预习目标的设计要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再次, 根据小学生不同家庭背景设计预习目标。由于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存在差异,预习
14、目标的设计也要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高,重视孩子的教育, 这时在预习任务的布置就要较一般同学高,有的家长自身水平不高还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预习任务的布置就不要要求太高。二、因材采用预习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 设计内容很多。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任务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 现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 谈点个人做法。1、动手型预习动手性预习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新授课内容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来感知新知。如,P22-23三角形的学习,就要求通过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 沿着三角尺的边画、 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等形式,初步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15、第三边。 此类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举不胜举。这样的预习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手。 通过采用这种形式, 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还为学生创造性发挥搭建了平台。2、体验型预习体验型预习是指在学生预习新知之前,在真实情景中以体验感受的形式来触摸教材,这种形式的预习对小学生吸引力极大。如在学习 P54运算律一课时, 就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先买五件夹克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件裤子用了多少钱, 最后算出一共用了多少钱; 还可以让学生先买一件夹克和一条裤子一共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套,算出用了多少钱;通过体验购物经历,明确
16、655455(65+45)5. 从而初步了解乘法分配率。除以上列举预习方法之外, 还可以采用表述型预习、 调查型预习等形式。 总之,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因教材需要而异,至于说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没有具体规定,适合学生需要能开发学生潜能就是最好的。三、适时评价预习效果,让学生享受预习之快乐学生预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及时制定必要的评价体系来予以检测,否则,只是布置预习任务, 而不去及时检测和鼓励, 学生对于预习这项工作就会懈怠,也会使预习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一年来,我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预习效果的。1、当堂评价一般来讲,在上课的前五分钟甚至再长点时间,我会把头天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小黑板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要么口答、 要么板演、 要么闭卷考试形式来检测,及时予以评价。2、小组评价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都是以小组形式布置的。 当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时,特别是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时,我要求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及时要求学生小组内互评,组长负总责,并把评价结果填写在反馈单上,及时交到任课教师手里以备调控。3、课代表评价为了充分调动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