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

上传人:zussh****1496 文档编号:276923590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1康德涵救李梦阳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康海:字德涵。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

2、、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思考与练习1解释:亲 脱 致 2翻译:海不与通 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2陈章侯蔑视显贵者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诞僻:怪僻。搦(n u):握。科头:不戴帽子。

3、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

4、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二、指“表达”。“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思考与练习1解释:藉 索 虽 既 施2翻译:好游于酒 周其乏 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3李西涯与程篁墩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成化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选自明郎

5、瑛七修类稿)注释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学士:指翰林学士。成化:明宪宗年号。直隶:京城地区。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6、。”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思考与练习1解释:方 适 对 胄 名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4.杨万里忧国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

7、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偏:固执。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n)。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僭(jin):超越本分。邸(d ):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

8、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tu)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秦

9、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与练习1解释:善 用事 属 恚 怏怏 遽 亟 社稷 言2翻译: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皆其柄国之日也专权无上5专力则精,杂学则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ji)语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i)自称,他字姬传,

10、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文言知识 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盛 焉 悚2翻译: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东原以见告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很

11、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6余文坼意外遂愿余文坼(ch),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注释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贷:办货。浸:水。諰諰(x x):

12、恐惧的样子。喁喁(yy):小声读书的样子。脚气:指脚气病。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置办货的时候,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

13、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置办货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了脚气病,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 寄居 甘 旨 贾 贮 膏 迄 匝2翻译: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7黄鲁直敬重苏轼鲁直晚年县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

14、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注释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东坡:即苏轼。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

15、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思考与练习1解释:县 门 耳2翻译: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8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