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悟卿 文档编号:276766830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沈福 审题人:李波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教育思想【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它主要从个人、家庭、政府、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强调信义和社会责任,即在维护社会安定

2、秩序方面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担当,因此A选项正确。“仁政”、“德治”和“民贵君轻”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B、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

3、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3. 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

4、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 否定宗教和神学B. 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 体现自然法精神【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罗马法的制定不是根据神的旨意而是根据罗马社会当时的需要制定的,其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 十二铜表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所以罗马法并未完全否定宗教和神学,故A错误。 重实际而不尚理论虽然是罗马法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自然法精神是指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法,而是把法律看作是客观自身规律表现的法。由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是体现立法者意

5、志的法,故D项错误。4. 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A. 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 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 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 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古罗马在建筑的修建上借鉴了古希腊的实践,“虔诚”二字无法从

6、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的残忍性,排除D项。5. “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指( )A. 玛雅人B. 阿兹特克人C. 印加人D. 班图人【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是最早种植玉米的民族。A正确;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班图人种植玉米是在玛雅人之后,BCD错误。故选A。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

7、响。这说明()A.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以看出材料强调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不是“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排除A项;依据材料“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受外界的影响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并不能得出“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

8、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而不是强调非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7.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纵容犯罪B. 维护平民利益C. 注重证据D. 维护贵族利益【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判某一人有罪需要有证据,故C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纵容,而是强调证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平民的利益,而是强调证据的重要性,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贵族的利益,D项错误。8. 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

9、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A. 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B. 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C. 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D. 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在于掠夺埃及的文化资源,故A项正确。远征埃及不可能促进埃及的文化发展,故B项排除。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也不符合远征埃及的主观目的,故C项排除。笼络埃及的上层人士,目的仍然具有掠夺性,故D项排除。考点:历史上重

10、大改革回眸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9.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

11、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传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产生深远影响,C项正确;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直接促成”的表述错误,B排除B项;D项是属于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 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A. 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B. 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C. 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D. 罗马文化以其先

12、进法律影响世界【10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希腊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不同,而罗马帝国却是实现了帝国文化的罗马化,即世界化,故A项正确;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一定的开创性,但希腊文化更具开创性和独特性,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继承关系,排除C;罗马帝国对世界的影响并非其先进的法律,而是广泛的罗马文化,排除D。故选A。11. 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A. 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B. 化解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矛盾C

13、. 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D. 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11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体现了基督教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承,而文艺复兴也有这一特点,说明基督教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C项正确;基督教作为宗教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而科学则是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探究,二者有着根本不同,排除A项;基督教与神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材料只提到基督教,并未提到神权,且材料中的现象并不会促进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排除B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其目的是弘扬宗教文化而非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排除D项。12. 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

14、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 )A. 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 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 催生了灿烂辉煌文化D. 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A项错误;印度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印度灿烂辉煌的文化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这时期印度还未建立专制集权的

15、国家政体,无法得出种姓制度适应专制集权的需要,D项错误。13.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A. 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 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 中国文明的日本化D. 日本文明的儒家化【1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明治政府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汉才”指的是中国文化,“和魂汉才”意思是利用中国文化为日本服务。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14. “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其言外之意是A. 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 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C. 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D. 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14题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