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76761321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6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测量课件9-2变形监测的特点 与工程建设中的测图和施工测量相比,变形监测有很多自身的特点:一、精度要求高二、重复观测三、综合应用各种观测方法四、数据处理要求严密五、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一、精度要求高和其它测量工作相比,变形监测要求的精度高,典型精度要求是1mm或相对精度要求为10-6。确定合理的测量精度是很重要的,过高的精度要求使测量工作复杂,费用和时间增加,而精度定的太低又会增加变形分析的困难,使所估计的变形参数误差大,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一、精度要求高制定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率、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以及监测的目的等。一般来说,如果变形监测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

2、过某一允许的数值,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监测的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过程,则其误差应比上面这个数值小得多,甚至应采用目前测量手段和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一、精度要求高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中,由于其主要观测内容是基础沉陷和建筑物本身的倾斜,其观测精度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允许沉陷值、允许倾斜度、允许相对弯矩等来决定,同时也应考虑其沉陷速度。例如,我国建筑设计部门在研究高层建筑物的倾斜时,根据前述的观点以允许倾斜值的1/20作为观测的精度指标。某勘察院在观测一幢大楼的变形时,将设计人员提出的4%作为观测精度。允许倾斜度求得顶点的允许偏移值为120mm,

3、以其1/20作为观测中误差,即m= 6mm。一、精度要求高在生产实践中,求得必要的误差以后,如果根据本单位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比较容易地达到精度要求,而且在不必花费很大的精力、不增加很多工作量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更高的精度时,也可以将观测的精度指标提高。例如前述情况,在求得m=6mm后,即按此思想将精度标提高,取2mm作为最后的观测中误差。对于根据沉陷速度确定观测精度,是指沉陷延续的时间很长而沉陷量又较少的基础,其观测的精度就应当高些。一、精度要求高一般来讲,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对于连续生产的大型车间(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mm 的沉陷量;对于一般的厂房,

4、没有很大的传动设备、连续性不大的车间,要求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对于观测点高程的测定误差,应在1mm以内。而为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往往则要求达到0.1mm的精度。一、精度要求高对于水工建筑物,根据其结构、形状不同,观测内容和精度也有差异。即使对于同一建筑物(如拱坝)的不同部位,其观测精度也不相同,变形大的部位(如拱冠)的观测精度可稍低于变形小的部位(如拱座)。对于混凝土大坝,测定变形值的精度一般为1mm;对于土工建物,测定其变形值的精度不低于2mm。二、重复观测重复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的大小、速度以及观测的目的。在工程建筑物建成初期,变形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观测频率也要大一些。经过一段时间

5、后,建筑物趋于稳定,可以减少观测次数,但要坚持定期观测。二、重复观测第一阶段是在施工期间,随着基础上压力的增加,沉陷速度很大,年沉陷量达2070mm。第二阶段,沉降量就显着地变慢,年沉陷量大约为20mm。二、重复观测第三阶段为平稳下沉阶段,其速度大约为每年12mm。第四阶段沉陷曲线几乎是水平的,也就是说到了沉陷停止的阶段。根据这种情况,在观测精度要求相同时,沉陷观测的频率是变化的。二、重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频率应大些,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种周期;也可以按荷载增加的过程进行观测,即从埋设的观测点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当荷载增加到25%时观测一次,以后每增加15%观测一次。到了竣工投产以后,频率可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等不同的周期。竣工后,一般第一年观测四次,第二年两次,以后每年一次。在掌握了一定规律或变形稳定之后,可减少观测次数。这种根据日历计划(或荷载增加量)进行的变形观测称为正常情况下的系统观测。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