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爱生****鼠 文档编号:27671068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学校:_ 姓名:_ 班级:_ 考号: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答案:B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秀颀(q)盔甲(hu)B.玷污(zhn)方醇(chn)C.黄晕(hn)裨益(b)D.颓唐(tu)酝酿

2、(ning)答案:D3以下选项中,依次填人横线上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每一个糊涂的人都_,每一个怯懦的人都_,每一个疲乏的人都_,而每一个反动者都战栗地倒下去!振作起来清醒起来勇敢起来A.B.C.D.答案:C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A.盘虬卧龙小心冀冀苦心孤诣恍然大悟B.头晕目眩阴晴园缺惊慌失措津津有味C.险象迭生抖擞精神心旷神怡踉踉跄跄D.多姿多彩禄禄终生芊芊细草闲情逸致答案:C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B.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

3、的学生泰山”指岳父。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答案:A6下列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训诫粗制滥造骇人听闻B.震慑狼籍司空见惯根深蒂固C.羁绊憔悴一泻千里暗然失色D.蜕变挑衅重峦叠障眼花缭乱答案:A二、填空题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答案:别有幽愁暗恨生以手抚膺坐长叹3高渐离击筑,

4、荆轲和而歌,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答案: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4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5遥襟甫畅,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答案: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6江天一色无纤尘,_。江畔何人初见月,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三、古诗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

5、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B.夫夷以近夷:平坦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答案:D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译文: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至于

6、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译文: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译文: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情况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不出,火且尽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C4)“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7、答案:A5)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C.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达到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答案:B四、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面子孙智慧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

8、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

9、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

10、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

11、骑摩托的人。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选自北文学,有删节)1)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张生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爱面子。平时姐姐帮助他,他认为是丢了面子;姐姐有求于他,他认为是拾回了面子。看到同住一栋楼

12、的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就感到无比羞愧,没有面子了;儿子一个电话解了邻居的围,便认为是儿子给自己挣了面子。第二次想让儿子再露露脸,却没有露成,就怏怏不乐。总之,张生是为面子而活着,不管这面子该不该挣。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答案:(1)正好需要(或非常及时)。(2)张生想借儿子露露脸给熟人看,为自己再一次挣个面子。3)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一是通过一邻居与警察的争吵来烘托张生的儿子,面对警察看驾驶证的要求,邻居只能与警察由争论到吵得脸红脖子粗。

13、二是通过围观的人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越聚越多的观众面对这场争执也无能为力。三是通过张生来烘托其儿子,张生只是驮着儿子挤进去看热闹,根本就没有想到有能力去帮助解决这场争执,这时只见张生的儿子给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就请来一位公安局大队长,把一场争吵化为乌有。一个”小大能人”的形象,就在这众人的烘托下凸显出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借”小大能人”的形象对社会上存在的”为了不应有的面子却丢失了应有的面子(原则)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4)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张生在老师直接给儿子的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的情况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丢了面子,心情顿时不乐,喜怒哀乐全被面子左右了。作者以此给张生这些一生就为所谓的面子活的人以辛辣的讽刺:死要面子,最终还是会失去面子。从而突出了主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