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精选稿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76708955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文学精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精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精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精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秦汉文学精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文学精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文学精选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文学大赋的特点。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它的特点是:1、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2、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3、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

2、,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史记 联系具体作品,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司马迁史记在人物描写上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 (15年简答)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塑造鲜明人物形象。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

3、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这种方法不仅使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同时又可以从各个不同侧面来写人物,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作者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重大事件中往往有戏剧性的场景,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这一爱国英雄形象的描写,则主要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和“将相和”这样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3)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来

4、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高祖本纪写刘邦被项羽射中后谎称“卤中吾指”;陈涉世家写陈涉辍耕慨叹。史记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李斯列传写李斯见仓鼠、厕鼠所生感慨,反映了李斯的人格与要求。又如司马相如列传写司马相如奏琴挑卓文君,在叙述中直接点出人物心理。 (史记描写人物不仅写重大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有时也描写一些似乎离主要事件较远的琐事,人物传记中插人了很多生动而饶有趣味的小故事,看似闲笔,无关宏旨,但却在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上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5、更个性鲜明。有些细节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发展,脉络清晰地写出人物的性格史。如李斯列传写李斯见仓鼠、厕鼠所生感慨;淮阴侯列传写韩信胯下之辱;李将军列传写李广夜猎射虎;酷吏列传写张汤少时审鼠等。)(4)以个性化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极能反映人物的典型个性特点。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分别写项羽与刘邦都见到了秦始皇,但二人语言却不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令人想见项羽强悍爽直的性格和奇异不凡的抱负;“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透露出刘邦内心对帝王权势的渴望,写出了刘邦的老练深沉、世故狡猾。 (5)善于把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故事化,构成曲折动人的

6、故事情节,把历史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尖端,凸显人物性格。如项羽本纪 中“鸿门宴”一节,司马迁通过历历如绘地描述这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将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樊哙的勇猛忠诚,浮雕式地突现在读者眼前。 (6)善于使用对比衬托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一篇内人物之间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如在李将军列传中,以李广与其堂弟李蔡对比,说李蔡才能比不上李广但却比李广地位高,用以表现李广坎坷的人生际遇和不幸的待遇。这是同一传记中人物对比。又如不同传记中人物对比,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年轻气盛、好勇斗狠与刘邦的老谋深算、机智狡猾形成对

7、比。 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 项羽本纪 是史记 中最为精彩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 以极其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笔触,成功地刻画了在反秦起义中项羽这一传奇性英雄人物,展现了秦末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 项羽本纪 代表了史记 中人物传记的高度艺术成就和主要艺术特色。围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精心选材、谋篇布局。常常是抓住人物生平中的重大事件,或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来组织安排。例如项羽本纪描写项羽,则主要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几次重大的活动来展示项羽的性格。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爱

8、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及百姓疾苦。这些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且更加真实。 作者于项羽以写大事为主,不遗漏主要事迹。 但也有选择地描写某些细节小事。有些描写看似信手拈来的闲笔, 无关史事宏旨, 但能使人见微知著。 如开篇写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要学“万人敌”,但“ 略知其意,”则语又不肯竟学。”这一细节描写就初步揭示出项羽粗略豪爽和有始无终的思想性格,为人物性格的发展做了铺垫。 项羽在传记中是以一个盖世英雄出现的,作者对他以赞扬和同情惋惜为主,而对他的个人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

9、误,则通过“互见法”,放到淮阴侯列传 中借韩信的口道出,这样写既不会损害项羽的英雄形象,并忠于历史的真实,而且又能反衬出韩信过人的才能和识见。这就是司马迁在处理材料上的高明之处。 善于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历史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尖端,凸显人物性格。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司马迁通过历历如绘地描述这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将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樊哙的勇猛忠诚,浮雕式地突现在读者眼前。 语言运用富于创造性,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 如少年时代的项羽,在会稽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驾,说:“彼可取而代也!”话语脱口而出,语气极为坦率,令人

10、想象得出他强悍爽直的性格和奇异不凡的抱负。“鸿门宴” 中范增怒骂:“竖子不足与谋“语含双关,明指项庄,暗斥坐失良机的项羽,与范增的性格、身分及当时的心境极为相称。写人时倾注进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和褒贬态度。项羽在政治斗争中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作者却敢于对他充满同情和热情,写其兴盛写得壮烈,使人奋发;写其败亡写得悲壮,令人慨叹。当然,作者的这种爱憎倾向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就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的:史记“不待论断而序(叙)事之中即见其旨。” 总之,史记 在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叙事写人,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达到了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个

11、性和典型性的统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纪传体体例。其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

12、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

13、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史记的语言风格具有雄深雅健、酣畅峻洁的特点。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叙述语言通俗、生动、简炼、晓畅,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史记是“ 史家之

14、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充分肯定了它的史学的地位,又指出了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的继承。 一、“史家之绝唱”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纪传体正史先河。在史记的五种体例中,本纪、世家、列传三个部分都是以写人物为主来反映历史发展的。 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一新的撰写方法是司马迁的首创,这在我国历史学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自史记之后的历代“正史”,一直到辛亥革命后编写的清史稿,都基本遵循着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体例。正如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指出的:“自此例一定,

15、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司马迁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他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史记虽被列为“ 二十四史”的第一史,但它是一部私家撰述,同班固汉书以下的历代官修史书有很大不同。司马迁思想中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冲破封建正统思想的牢笼,“是非颇谬于圣人”。对于帝王贵族,哪怕是开国皇帝、“当今圣上”,他都敢于“不虚美,不隐恶”。对于社会下层人物,如游侠、屠夫、酒徒等,他能不怀偏见,为之立传。尤其对于因不堪压迫剥削而起义反抗的人民,他满怀同情之心,已经认识到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甚至将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列于“世家”,比之于汤、武、孔子, 热情肯定了陈胜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凡此等等,足以说明司马迁思想之进步,识见之卓越,这是后代封建史学家无法比拟的。鲁迅先生指出,历史不仅是“独夫的家谱”,其中也“写着中国的灵魂”。“二十四史”中当得起这个评价的,首先要推史记。 二、“无韵之离骚”。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有进步的政治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为进步事业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司马迁对屈原十分敬仰,他为之作屈原列传,并说:“余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