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76707033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酉阳县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 QS-0酉阳县胜利水库陆家坡人行桥复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1 页 共14页1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胜利村陆家坡人行桥主跨长66米,桥全长107.87米,引道人行路长260米,桥梁及路线共长367.87米。桥梁中心桩号为K0+104.124,全桥位于直线上,起点坐标为X= 3205525.226,Y=584779.341;终点坐标为X=3205544.614,Y=584842.428。本桥桥梁采用悬索吊桥,桥梁起点桩号为 K0+71.124,终点桩号为 K0+137.124。桥梁设计为单跨悬索吊桥,桥面跨度66.0m,主索索鞍间距为66.0m,矢高 6.0m,矢

2、跨比为 1/11,桥面人行道净宽2.5m,主索中心间距3.2m,锚碇采用承台结合桩基础方式。 2 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现状1/2000地形图。3)现场实际踏勘以及调查的情况。4)初步设计(代可研)批复。3 设计原则1、桥型选择应采用技术先进、受力明确的桥型,做到安全、舒适、经济、合理,重视对周围环境的协调性。2、从经济、适用、安全和方便施工出发,桥型选择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和便于集中预制的构件,以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3、综合桥梁工程环境,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结构型式,提高桥梁耐久性,改善维护条件和工作环境。4、桥头人行道以既有旧路为基础,随坡而行,纵坡

3、小于1%采用坡路面,纵坡大于15%处设置台阶。4 设计规范及主要技术标准4.1 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2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9)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

4、01)10)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15)13)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14)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 D65-05-2015)15)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17)重要用途钢丝绳(GB 8918-2006)18)热轧型钢(GB/T 706-2016)19)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2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15)2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5、 85-2010)22)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2009) 23)六角头螺栓 C级(GB/T 5780-2000)、六角螺母 C级(GB/T 41-2000)和平垫圈 C级(GB/T 95-2002)2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25)钢丝绳夹(GB 5976-2006)4.2主要技术标准1)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设计水位:772.00m。2)桥梁横断面布置:桥面净宽2.5m,主缆吊杆中心间距为3.2m。3)设计荷载:桥梁设计为专用人行桥梁,人群荷载采用3.5KN/m2。4)悬索桥桥面系采用纵横梁上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人行道板,桥面系采用在主

6、梁顶面采用桥梁专用防水层。5)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桥梁为大桥,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1.0。6)地震设防标准: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B12001,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桥梁抗震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执行。桥梁不做抗震设计,仅做6构造设防。7)环境类别:类环境。8)桥址处的设计基准风速:24m/s。9)设计基准期:100年 5 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5.1自然地理概

7、况5.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重庆市酉阳县涂市镇胜利村7组胜利水库两岸。有乡村公路到达现场,交通较为方便。5.1.2 气象水文胜利水库位于酉阳县龙潭河主流冷水河上游,地处桃鱼镇鱼泉村。该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库区集雨面积15.50km2,主河道长6.6km。库区岩层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志留系罗惹坪组页岩为主,有散落崩塌等物理现象,成为固体径流的主要来源。库区未见断层,且无向邻谷渗漏的现象。本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库区四周高山环绕,河流深切,为中等侵蚀地形,植被良好,多年年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8.4,年平均气温15.04,最大风速10m

8、/s,多年平均降雨量1368.6mm,多年平均蒸发量937.8mm,但年际年内分配不均。5.2工程地质条件5.2.1地形地貌桥址区位于胜利水库两岸,为河谷岸坡地貌,两侧岸坡坡度2040。桥梁大致垂直跨越胜利水库,轴线地面高程765.95-779.53m,相对高差约14m。小里程端桥台位于冲沟右岸斜坡坡顶处,该斜坡坡向70,坡角约27;大里程端桥台位于冲沟左岸斜坡坡顶处,该斜坡坡向250,坡角约32。5.2.2地层岩性桥址区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岩层为中志留系罗惹坪组(S2lr)页岩。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粉质粘土(Q4el+

9、dl):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残坡积成因。分布于桥梁所在的沟谷内,厚度约0.62.4m,分布范围小厚度薄。中志留系罗惹坪组(S2lr)页岩:该层分布于桥址区,呈灰黄色,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胶结。该层强风化层厚2.43.6m,强风化层岩体较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节长一般2060cm。5.2.3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及地震1)地质构造工程处于毛坝向斜南东翼,桐麻岭背斜西翼,岩层产状30438,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附近无断裂及其它褶皱构造。基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第一组裂隙L1:裂隙产状一般为6085,裂隙宽约2

10、6mm,部分见有泥质充填,裂面平直,裂隙间距0.51.5m,延伸长度620m,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第二组裂隙L2:裂隙产状一般为13070,裂隙宽约28mm,部分见有泥质充填,裂面平直,裂隙间距0.61.8m,延伸长度1020m,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地震效应评价据相关资料论证,场地附近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抬升运动,其抬升幅度和速度总趋势是东北强、西南弱,区域稳定性较好。(1)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类别本次勘察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根据酉阳县地区经验,参考相邻工程项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各岩土层剪切坡速取值如下: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60m/s,为中软土。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和中

11、风化带剪切波速一般大于500m/s,属于软质岩石或岩石。场地仅在沟谷中间有少量粉质粘土,厚度1.03.2m,场地大部份为基岩出露,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表4.1.3,场地类别属类,属于抗震一般地段。(2)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场地的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C.22确定,分别为0.05g和0.35s。(3)地震动参数调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调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8.1节规定,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按下列公式进行调整

12、amax= Faamax式中:amax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F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E.1确定; amax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调整后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4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调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8.2节规定,类场地的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按8.2节表1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25s。(4)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15)附录G确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度。5.2.4水文地质条

13、件1、含水岩组类型及富水性地下水: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桥位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大类。(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大气降雨以面流的形式沿斜坡临空面向低洼处排泄,桥位区地表水、下水排泄条件好,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动态变化大,受地表降水补给,总体来说地下水较贫乏。(2)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桥位区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呈闭合状,结合程度一般,不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下渗透补给、储存。故桥位区两侧岸坡上地下水贫乏。在临近冲沟沟床床地段受地表水补给,下部基岩受地表

14、水沿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较富集。2、水土腐蚀性分析本次勘察在桥址区未取水样,由于线路周边无污染源、化工厂等,根据当地地区经验并结合周边已建建筑情况,场地地下水、块石土在类环境中对砼物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5.2.5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桥址区未见活动性断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无特殊性岩土。5.3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3.1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本次勘察查明,桥位区岩土体类型主要为以下几类,具体工程地质特征如下:(1)粉质粘土(Q4el+dl):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残坡积成因。分布于桥梁所在的沟谷内,厚度约13m,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其工程分级属级普通土。(2)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页岩(T2l):该层分布于桥址区,呈灰黄色,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胶结。强风化层厚2.0-3.0m,强风化层岩体较破碎,分布极不均一,属极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