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76639978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阅读答案附赏析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濠濠。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转调丑奴儿、罗敷歌等。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1(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丹青结合词句分析。(

2、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1 .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5分)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6分)参考答案2 .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2分)群芳过后”、狼藉残红”

3、、飞絮”等意象(2分),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1分)。3 .群芳过后”的西湖,好在一个空”字上(2分)。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湖畔唯有词人独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2分),游人去了,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娱的意趣(2分)。意思对即可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2、请指出本词的词眼,并结合词句分析理由。(5分)参考答案1、作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絮濠濠、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

4、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2、本词的词眼是一个好”字。虽然本词是在写暮春时节、群芳过后的西湖,但词人却能独自品味暮春的清静幽寂的美趣。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因此,词人认为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起句统领全篇

5、,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极”,却看见双燕穿过濠濠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工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日: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