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

上传人:那****人 文档编号:276377714 上传时间:2022-04-12 格式:PPTX 页数:256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专题二专题二专题二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古诗词曲课标古诗词曲4040首考情及首考情及20202020备考推荐备考推荐目 录课标古诗词曲课标古诗词曲4040首分类鉴赏训练首分类鉴赏训练素养提升素养提升 课标古诗词曲课标古诗词曲4040首整合梳理首整合梳理课标古诗词曲课标古诗词曲4040首鉴赏首鉴赏通关文牒通关文牒课标古诗词曲课标古诗词曲4040首分类鉴赏训练首分类鉴赏训练雄心壮志雄心壮志忠君爱国忠君爱国边塞征战边塞征战思乡怀人思乡怀人亡国哀思亡国哀思关注民生关注民生爱情诗爱情诗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赠别诗赠别诗感慨时运感慨时运咏史怀古咏史怀古第第2

2、 2首首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第第1 1首首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第第3 3首首 春望春望第第4 4首首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第第5 5首首 木兰诗木兰诗忠君爱国忠君爱国1. “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们传诵。历来为人们传诵。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赏析。(2(2分分) )示例一:一个示例一:一个“压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

3、修辞方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示例三:示例三:“黑云黑云”和和“金鳞金鳞”色彩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严阵以待的危色彩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我军严阵以待的危急气氛。急气氛。示例四:内容上,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示例四:内容上,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结构上,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酷。结构上,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 2分分

4、) ) 第第1 1首首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201 11 1备备用题)用题)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如何写景的。是如何写景的。(2(2分分) )示例一:选取典型景象,号角呜咽,秋色凝重,边塞激战的热血已凝成胭脂色,展示例一:选取典型景象,号角呜咽,秋色凝重,边塞激战的热血已凝成胭脂色,展现边塞特异的战斗场景。现边塞特异的战斗场景。示例二:善于运用凝重的色彩,诗人将胭脂色示例二:善于运用凝重的色彩,诗人将胭脂色( (深红色深红色) )、紫色交织在一起,用浓艳、紫色交织在一起,用浓艳的色彩描绘出战地

5、的悲壮场面,再现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悲壮的的色彩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再现将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悲壮的氛围。氛围。示例三:诗人用一个示例三:诗人用一个“凝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示例四: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示例四: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残酷场面。( (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2 2分分) )3. (20193. (2

6、019河师大附中二模河师大附中二模)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2(2分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示例一:运用典故,借用示例一: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示例二:示例二:“重重”“”“寒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沉重。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沉重。示例三: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示例三:

7、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即可。2 2分分) )4. 4.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前两联诗句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前两联诗句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2(2分分) )示例一:示例一:用用“黑黑”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色表现敌军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气焰的嚣张。气焰的嚣张。用用“金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我色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 用浓重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

8、嚣张,借向日之用浓重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答出任意一点,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 2分分) )示例二:用示例二:用“胭脂胭脂”和和“紫紫”色写经过鏖战,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暮色凝结在色写经过鏖战,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暮色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暗紫色,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场面。大地上,呈现一片暗紫色,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场面。( (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 2分分) )(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请结合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任选一联诗句,(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改编)请结

9、合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任选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呈现的画面。(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呈现的画面。(分)示例一: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示例一: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示例二: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示例二: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暗紫色。示例三: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示例三: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

10、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低沉难发。(任选一联,符合诗意即可。分)低沉难发。(任选一联,符合诗意即可。分)6. 6. 诗人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请概括诗中所展诗人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请概括诗中所展现的三个画面。现的三个画面。(3(3分分) )在白天,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在白天,写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从白天到黄昏,描绘了战争从白天到黄昏,描绘了战争的惨烈。的惨烈。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一点一点1 1分,共分,共3 3分分) )7. 7. 这首诗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这首

11、诗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3(3分分) )将士们严阵以待、防御敌军。将士们严阵以待、防御敌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惨烈。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惨烈。将士们勇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往直前、视死如归。( (一点一点1 1分,共分,共3 3分分) )8. 8. 诗歌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2分分) )【变式设问变式设问】请从用典角度,赏析】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诗人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12、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心志。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心志。( (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 2分分) )1. 1. 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2(2分分) )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一点一点1 1分,共分,共2 2分分) )第第2 2首首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20122012真题,真题,20082008备备用用题题)2. (20122. (2012河南河南) )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13、沉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打萍”。(3(3分分)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山河破碎”对对“身世浮沉身世浮沉”,“风飘絮风飘絮”对对“雨打萍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 1分;分析,分;分析,1 1分;作用,分;作用,1 1分。共

14、分。共3 3分分) )3. 3. 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2分分) )示例一:运用双关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示例一:运用双关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惶恐惶恐”“”“零丁零丁”反复出现,同时反复出现,同时“惶惶恐恐”和和“零丁零丁”一语双关,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一语双关,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忧惧不安、孤苦伶仃的心情。达了诗人忧惧不安、孤苦伶仃的心情。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惶恐滩头惶恐滩头”对对“零丁洋里零丁洋里”,

15、“说惶恐说惶恐”对对“叹零丁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意思对即意思对即可。可。2 2分。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分。从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 (20124. (2012河南河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1(1分分)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1 1分分) )诗人运用反问修辞,直抒胸臆,诗人运用反问修辞,直抒胸

16、臆,(1(1分分) )抒发了诗人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以死明志”(”(或或“为国捐躯为国捐躯”或或“举身赴国难举身赴国难”)”)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1(1分分)()(共共2 2分分) )5. 5. 诗歌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诗歌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2分分) )鉴鉴 赏赏 提提 升升 设设 问问6.6.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3分分) )不同意。不同意。(1(1分分) )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的豪言壮语,震古烁今。语,震古烁今。( (言之成理即可。言之成理即可。2 2分分)()(共共3 3分分) )7.“7.“山河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