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导论-治安管理学

Baige****034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62KB
约11页
文档ID:275381330
第一章导论-治安管理学_第1页
1/11

    第一章导论治安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治安管理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作为一名公安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其基本研究内容,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治安的概念,了解治安涵义的历史演变;掌握治安管理的概念、特征和范围;掌握治安管理的任务,理解治安管理与预防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和运用治安管理的原则本章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节治安管理概述一、治安的涵义治安的涵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一)“治、安”的语词含义(在我国古籍中,早期多是分别使用的)“治”一般认为有两种涵义:一是对乱而言,指安定或太平,如治世,天下大治等;二是意为治理、管理或统治,如治家、治国、自治、治标、治本等安”在治安管理学中也有两种涵义:一是与危相对,指平安或安全,如转危为安;二是指安定或使安定,如安民再比如:“文景之治”、“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国家安危”、“把人民安危冷暖记在心上”要点:(1)属于两个独立的词;(2)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二)我国古代“治安”的含义(我国历史上最早把“治”和“安”连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古代治安的涵义包含了稳定国家的政治局势,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防止内讧和安定民众,缓和阶级之间的冲突,维持正常的社会民生,防止社会动乱,保持久远的社会安定。

要点:A. 两个独立的词已开始连用;B.词义范围扩大,指国家、社会的整体状况,即政治清明,国家、社会稳定;C.仍具有褒义的评价色彩现在仍有这一用法,例: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三)现代治安的含义现代治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治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符合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法律所规范的一种安宁的社会秩序;狭义的治安就是指治安行政管理例:*北京的治安好,巴格达的治安不好*中央决心在三到五年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社会治安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考:治安的词义在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治安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范围的变化:古代现代国家整体状况社会治乱安危状况--词义变窄了2)评价色彩的变化:古代现代褒义和理想中性状态--呈中性状态了二、治安管理概述(一)治安管理的概念(1)行政,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活动(立法、司法、行政)之一2)管理的含义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影响实现目标各因素的调控活动其基本特征: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计划性:有步骤、方法、组织等;调控性:调节功能——对象内部的调整;控制功能——对象外部的制约3)行政管理,国家意志的执行部门的职能和活动,所谓“国家意志的执行部门”,即政府及其所属机关;所谓“职能和活动”,即行使权力的行为。

治安管理的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谁--管理主体*针对什么--管理客体*为什么--管理目的(目标)*依据什么--管理依据*怎么办--管理性质和方式(A)管理主体国家公安机关治安行政职能部门B)管理目的(目标)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治安秩序C)管理依据治安行政法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D)管理性质和方式行政性质,调整、控制方式E)管理客体究竟管什么?——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综上所述: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1、治安管理是一种行政行为;2、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行政行为;3、治安管理是由国家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4、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行为二)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在通常情况下,一般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均可能具有强制性,但治安管理不同于国家其他的行政管理的特点在于它具有特殊强制性这种特殊强制性表现在:(1)治安管理拥有多种强制手段,比如警告、罚款、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约束、传唤、收缴、禁止、取缔、询问、检查、强行驱散、交通管制、现场管制等。

其中很多强制手段是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所不具备的,特别是治安管理处罚中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可以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即可以在短期内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这是治安管理区别于一般行政处罚最明显、最特殊的特殊2)治安管理部门及其人民警察拥有一定的武器和警械装备,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法适用2、管理主体的武装性;一般的行政管理主体,是各级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而治安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警察机关及其警察1)警察在实施治安管理过程中,担负着平息重大治安事件,处置暴力犯罪搜捕犯罪嫌疑人员,以及同手持武器、凶器或爆炸物品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任务2)国家警察机关是国家机器的主要成分和主要强力工具之一3、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治安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治安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以及管理方式上,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既有对场所、地域的管理,又有对治安案件、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查处4、管理活动的群众性在我国,治安管理除由专门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外,还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如:治安保卫委员会、协警队伍、保安公司和其他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等三)治安管理的范围治安管理范围的理解:1. 理论上说,凡是与危害治安秩序行为构成有关的事物都是治安管理的范围;2. 法律上说,凡是有法律依据的对象物才属于治安管理的范围;3. 管理上说,较为固定、经常性管理工作按照类别划分成管理的专业范围。

所以,治安管理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和公安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专业管理的划分1.公安部教育局2002年人民警察高等教育(专科)规划教材《治安管理学教程》: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户口身份证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件预防和处置、治安灾害事故查处10项)2.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2001年人民警察公安业务基础教材《治安管理学》: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户口身份证管理、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件预防和处置6项)3.治安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的业务工作: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户口身份证管理、查处治安案件、治安事件预防和处置、治安基层基础工作7项)(二)专业工作简介1、户口、身份证管理2、公共秩序管理3、特种行业管理4、危险物品管理5、消防管理6、道路交通管理7、出入境管理8、查处治安案件9、治安事件预防和处置10、治安灾害事故查处11、治安基层基础工作我国治安管理历史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治安管理是在近代才产生的,但是治安管理和具有此种职能的管理机构,可以追溯到阶级社会产生的最初时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就有了社会治安管理的萌芽此后,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社会治安管理,把社会治安管理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标准为此,历代统治者不仅在各级政府机构中设置了具有治安职能的管理机构,而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治安管理法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加强社会的治安管理但科学意义上的治安学的出现,是随着世界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中国对警察学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当时的清政府一方面组建全国警察机构,引进西方治安管理制度,一方面大量翻译出版西方曾政理论方面的著作此后,中国学者开始对中外警察学与警政理论进行研究,并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治安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确定了研究对象;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了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产生了本学科的代表人物和学术组织;出现了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并出版了大量治安学类专著;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目前学科体系已发展为具有治安学原理(治安学基础理论)、治安史学治安法学、治安管理学、比较治安学等分支学科由上述分支学科共同组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尽管西方发达国家没有提出治安学的概念,但他们通过研究警察科学(PoliceScience)来研究社会治安现象、治安问题和治安对策。

因而警察学与治安学在研究对象、方法、范围、领域诸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交叉、重叠,甚至是同一的即西方警察学的主体部分即是治安学西方对警察学系统的理论研究始于19世纪美国加州的柏克利大学,此后各国学者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行政学、组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军事学、工程学等理论,研究社会治安现象以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途径和方法西方关于警察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依其演进和发展,大致形成了传统理论(ClassialTheory)、安全维护论(TheTheoryofProtectionofSecurity)、行政管理论(TheTheory-ofManagemet),行为科学论(TheTheoryofBehavioralScience)、生态环境论(TheTheoryofEcology)和社会价值论(TheTheoryofSocialValue)等理论体系第二节治安管理的任务和原则一、治安管理的任务(一)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二)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三)查处治安案件;(四)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五)预防、处置治安事件二、治安管理的原则(一)服从与服务原则;(二)法治原则;(三)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四)公开管理与秘密管理相结合原则。

第三节治安管理组织治安管理组织包括治安管理基层组织和治安管理社会组织一、治安管理基层组织(一)公安派出所;(二)治安民警队、治安行动队、交通民警队、巡警队、消防队、防暴队等;(三)治安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安康医院等;(四)治安检查站;(五)治安业务科室二、治安管理社会组织(一)治安保卫委员会;(二)保安服务公司;(三)单位内部保卫组织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