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的诗歌代表作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 人出身寒素,虽有才而仕途不得意其妹左芬被选入宫中 后,才得到了一个秘书郎的官职他也是贾谧“二十四友” 之一及京师动乱,便移家冀州,数年而卒左思诗赋均善,其诗不多,仅存十四首,《咏史诗八首》 为其代表作咏史”是古典诗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班 固作《咏史诗》以来,文人多有所作但是,历来的“咏史” 之作多就史言史,不涉时事,而且往往一事一咏,左思的这 组作品却名为“咏史”,实那么“咏怀”,一篇诗作也不见得专 咏一事诗中借古人旧事,抒写自己的胸襟怀抱,正如张玉 谷所言:”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 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 默寓《古诗赏析》)这组诗作不是一时一地之作,但各篇之间贯穿着一个基 本主题,即反映寒门士人与门阀贵族的矛盾,显示了作者内 心入世与出世的斗争第一、第三首诗写自己的才能与志向 他自述说“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 赋拟《子虚》”,他羡慕“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的段干 木、鲁仲连,立志要“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 湘,右盼定羌胡”,并且说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后,“功成耻 受赏,高节卓不群”,“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然而, 这样的才学竟无所成就,这样的志向却为世所阻,第二首诗对此有鲜明的揭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 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涧底松”、“山上苗”这类意象的使用,生动暗示出“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合理现实,明确指出自己有如 “冯公”似的“沉下僚”,正是“地势”亦即当时的门阀制 度“使之然”第四首诗那么以对照的手法表示了对达官贵族 的蔑视: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寂寂 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 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前八句突出“王侯”们的奢华,后四句强调隐喻自我的 “扬子”的寂寥,两相对照,暗示出后者将名著青史,传扬 百代如果说其四诗的对照只是客观而又冷静地显示了王侯 与寒土之间的落差,那么,第五首诗便是主动而又激烈地表 现出诗人敝屣权贵、孤芳自赏的性格: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假设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歌来游被褐 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其五)前六句的夸张性描写,将“王侯”们推向了神仙似的青 云之上,与其说表现权门的高不可攀,倒不如说意在反衬诗 人“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的可贵与自豪。
最后二句更 是将一位寒土的清高形象渲染得十分豪迈第六首诗写敝屣 权贵、蔑视豪门,字里行间挟带着凛凛逼人的气势: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假设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 虽自贵,视之假设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假设千钧其六)“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视贵者假设尘土,重贱者 如千钧,豪迈得甚至有些狂放但这不是左思自始至终的性 格,第七、八首表现的那么是诗人的另一种形象: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 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 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其七)习习笼中鸟,举翩触四隅落落穷巷土,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途计策弃不收,块假设枯池鱼外望 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 说,李斯西上书使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饮河期满腹, 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土模其八)诗人在这两首诗中强作自我抚慰,前者慨叹自古以来英 雄有顺与不顺,每一个朝代都免不了有埋没草泽的奇才;后 者感慨“使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的无常,期望做个知足 常乐的“达士二两首都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无可奈何,显示 出诗人性格的复杂性。
钟嫌说:“晋记室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 讽谕之致虽野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常言左太冲诗、 潘安仁诗古今难比J (《诗品》卷一)所谓“文典以怨”,指 其诗善于化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心中的不平与怨俳;所谓“精 切”,指其诗结合史事来抒怀,结合得深刻切当;所谓“得 讽喻之致谓其诗颇得借古讽今之神髓左思的诗作比陆 机豪放,较潘岳深邃应该说,钟嫌的这一评价准确抓住了 左思诗歌的艺术特征,但谢灵运说其诗“古今难比”却未免 有些溢美,如果说在太康诗人的范围内,左思的诗歌首屈一 指,倒是合乎实际的左思尚作有《三都赋》、《白发赋》等《三都赋》为京 都大赋,《晋书》本传表达左思构思时的情形说「移家京师, 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卬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 着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J 他谈及自己的创作态度时说:“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 都》其山川城邑,那么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那么验之方志;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J(《三都赋序》) 花费十年时间,宛如编类书、作年鉴似的一丝不苟,足见左 思作此赋费尽心神精力但是赋成后,时人并不以为然,于 是他又请皇甫谧、张载、刘逵、卫瑾等“经学洽博,才章美 茂”的专家,为他这篇赋或作序,或作注,或作略解。
当代 权威的“炒作”终于使其赋火爆起来一一京师人争相买纸传 抄,以致纸价为之暴涨洛阳纸贵” 一语便从此流传开来, 它比《三都赋》倒更令人耳熟能详而《三都赋》虽然规模 更为巨大,写作更为真实,到底还是板滞僵化,逃脱不了木 乃伊似的命运另一篇《白发赋》,活泼生动、流利晓畅的 游戏文字中,浸透着不遇寒土的缕缕辛酸,文学魅力倒在《三 都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