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274867129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霍林郭勒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说,梁启超曾有这样的议论:“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他是在强调A不能仅以时人的诋毁或赞誉来评价历史人物 B不同时代对庸人和豪杰的标准在发生变化C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必有不同理解 D不能以非常人的标准去

2、评价常人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修筑长城 B.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C.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全面推行郡县制3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和统一货币等政策的根本动机是 A.促进民族整合 B.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D.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5据资治通鉴记载

3、,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 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 B C D6“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遵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7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

4、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8康熙时期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康熙个人的出色素质B.政治清明国家统一C.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D.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9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在陕西富平县被发现。碑文载:“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康熙帝制此碑旨在A说明“六经”是儒家宝贵遗产 B宣扬孔子追求礼乐文明的一生C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 D推崇儒家文化,缓和民族矛盾

5、10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C.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D.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11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

6、,自食其果。”以上信息不能说明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 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 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1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夫孔子诚教主也,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而孔子则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之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13金观涛在中国思想史十讲中认为:“为中国传统社会建构了严密的秩序结构今天的中国人大都遗忘了这种等级秩序

7、,但它还保留在中国人的关系称谓中。在全世界所有的文化中,唯有中国人对亲属关系的称谓最多、最复杂”这套秩序的理念奠基于孔子的A礼B仁 C德 D中庸14“亚里士多德深入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材料的主旨是,亚里士多德A取得了多领域的成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C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 D多角度探究万物的本原15拿破仑逝世前说了一句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鹰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下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

8、他还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他这两段话所说的共同对象是A法兰西第一帝国 B拿破仑法典 C扩大了法兰西的版图D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16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其早年著书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作者的观点认为A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需要后人来重新考证C历史现象复杂,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 D道德情感,不能用于历史现象价值判断17某位

9、美国史学家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人的历史成就主要是A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向西方学习 B推翻封建王朝,开创中国民主进程C实现中国统一,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提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1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C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19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

10、治斗争的焦点是 A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C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争 D维新与守旧之争20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21“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礼!毛泽东

11、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221978年邓小平在与即将出国考察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谈话时说道,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么管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回来。这表明A改革开放已经正式启动 B“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已经彻底根除C中国即将开展全方位新型外交 D邓小平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发展之路23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

12、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下列论断中与这句话内涵最接近的是()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B“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D“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24四位同学分别对詹天佑和中国铁路史做了研究,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部甲参观“中国铁路博物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得出“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是中国铁路建设落后造成”的观点乙参观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观察“人”字形路线,体会

13、技术难题的突破得出“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的结论丙查阅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的言论得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的结论丁阅读詹天佑评传,了解詹天佑与中国铁路的建设的历史得出詹天佑一面支持铁路运动,一面推动铁路建设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