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274866530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15《物质结构与性质》(含详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能强化专练(十五)物质结构与性质1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物质被发现或被合成出来,为新能源开发和新材料研制开拓出更大的空间。中科院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其结构简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氟原子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有_种空间伸展方向,基态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出氟、氧、氮、氢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2)该物质结构简式中的氮原子共形成_个键;该物质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该分子中含有氮、氧、氟三种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也含有氢原子,它_(填“能”或“不能”)形成分子内或者分子间氢键。(3)硒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属于V形分子的物质的分子式为_,沸

2、点较高的物质是_。(4)常压下,氨气在300 时约有10%分解,水蒸气在2 000 时约有5%分解,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5)硒化锌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硒离子的配位数是_,若晶胞参数为d pm,则硒化锌的密度为_ gcm3(不需要化简,1 m109 nm1012 pm)。解析:(1)基态氟原子的最高能级为2p,电子云有3种伸展方向。根据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推断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依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及特例易确定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FNOH。(2)该分子中的氮原子共形成2个键。该分子中有的氮原子形成了3个键,有的氮原子形成了2个键和1个键,它们均还有一个孤电子对,

3、故该物质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sp2、sp3杂化;由于分子中没有HF键、HO键、HN键,故无法形成相应的氢键。(3)硒的两种氧化物分别为SeO3、SeO2,SeO2中硒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分子构型为V形。SeO3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4)HN键的键长大于HO键的键长,键能:NHNOH(2)2sp2、sp3不能(3)SeO2SeO3(4)HN键的键长大于HO键的键长,键能:NHINi的原因是_。(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3,晶胞参数a_n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原子

4、、分子、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能力。(1)Ni元素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3d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2)SO中S无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Ni(NH3)62为配离子,Ni2与NH3之间为配位键。配体NH3中提供孤电子对的为N。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沸点比PH3高。NH3中N有一个孤电子对,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因此NH3为极性分子,N的杂化轨道数为314,杂化类型为sp3。(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Cu,Ni失去一个电子后电子排布式分别为Ar3d10、Ar3d84s1,铜的3d轨道全充满,达到稳定状态

5、,所以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4)Cu原子位于面心,个数为63,Ni原子位于顶点,个数为81,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31。以该晶胞为研究对象,则gd gcm3(a107cm)3,解得a107。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2(2)正四面体配位键N高于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极性sp3(3)金属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4)311073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二十面体准晶颗粒由Al、Cu、Fe三种金属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_方法区别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2)

6、基态Fe原子有_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_。(3)新制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成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1 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Cu2O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_个铜原子。(4)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 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解析:(1)区分晶体、准晶体、非晶体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

7、2)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所以有4个未成对电子,失掉2个4s、1个3d电子形成Fe3,其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形成的硫氰合铁配离子为血红色。(3)乙醛分子中甲基碳原子采取sp3杂化;醛基碳原子采取sp2杂化;CH3CHO分子中的1个碳碳键、4个碳氢键都是键,碳氧双键中有1个键,所以1 mol乙醛分子中共有6 mol键;由于乙酸分子羟基极性更强,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沸点升高;根据分摊原则,Cu2O晶胞中有8个氧原子,则应该有16个Cu原子。(4)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配位数为1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内有4个Al原子,其质量

8、4g,体积(4.05107)3cm3,所以其密度gcm3。答案:(1)X射线衍射法(2)41s22s22p63s23p63d5血红色(3)sp3、sp26NA乙酸存在分子间氢键16(4)124砷化镓(GaAs)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2)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Ga_As,第一电离能Ga_As。(填“大于”或“小于”)(3)AsCl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其中As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4)GaF3的熔点高于1 000,GaCl3的熔点为77.9,其原因是_。(5)GaAs的熔点为1 238,密度为 g

9、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为_,Ga与As以_键键合。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gmol1和MAs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pm和rAs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原理的应用能力。(1)根据构造原理可写出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Ga的原子半径大于As,G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As。(3)AsCl3的中心原子(A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13)/24,所以是sp3杂化。AsCl3的立体构型为三角

10、锥形。(4)根据晶体类型比较熔点。一般来说,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5)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As原子与Ga原子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结合GaAs的熔点知GaAs是原子晶体。首先用均摊法计算出1个晶胞中含有As原子的个数:81/861/24,再通过观察可知1个晶胞中含有4个Ga原子。4个As原子和4个Ga原子的总体积V14(1030r1030r)cm3;1个晶胞的质量为4个As原子和4个Ga原子的质量之和,即()g,所以1个晶胞的体积V2(MAsMGa)cm3。最后V1/V2即得结果。答案:(1)Ar3d104s24p3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11、(2)大于小于(3)三角锥形sp3(4)GaF3为离子晶体,GaCl3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5)原子晶体共价100%5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2)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_。(3)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4)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_晶体。(5)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个C原子。在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原子连接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结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1)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形象化描述。根据碳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可知,自旋相反的电子有2对。(2)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且碳原子半径小,很难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