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274865976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学案知识点1、认识分数。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讲的一个事物的“一半”,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2、认识几分之几。把单位“1”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分数。学习目标1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2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用操作的方法表示不同的分数。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突破思路通过让学生看书自学,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掌握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的写法,并在情境中体会学习分数

2、的必要性。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突破思路在操作中,通过平均分,让学生理解平均分成的总份数与表示的分数的关系,从而完成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课前准备教师苹果,课件。学生草稿本,彩笔等。案例原题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解析答:25点拔得出23的学生是没有理解把整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阴影部分占总份数的2份。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5,2份就是它的25。归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存在问题(1). ;(2). ;(3). 。反思本节课首先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在本课教学中,

3、教师还特别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认识二分之一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如有的学生画半个圆形,有的学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等表示,以及在之后的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有思考,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能力。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1学生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不规范。2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充裕一些,会使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针对训练一、

4、填空题。1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后,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折3次,等于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8块,每块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二、 用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 )三、读或写出下面的分数。23读作:()56读作:()16读作:()38读作:()五分之二写作:( ),九分之五写作:()六分之一写作:( ),七分之三写作:()知识链接分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简单的分数。大约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已经开始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同时,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它是在用算筹做除法运算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除不尽时,把余数作为分子,除数作为分母,就产生了一个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分数筹算形式。继中国的筹算分数之后,又过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印度才出现了有关分数理论的论述。印度人记录分数的形式与我国古代的筹算分数是一样的,只不过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