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文化产业基本概况 (一)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1文化沿革及独具特色生态优势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总人口约985万。区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黄河文化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共同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黄河口湿地公园、海岛金山寺、杨家埠、孙子文化园、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等,是黄河自然风光与山东古齐文化特色结合区。本区形成了以黄河优秀
2、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军垦文化、红色经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现代文化的“八大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以浑然天成的漫卷书画形式擦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精神底色,集中表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历史演进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和文明成果,使本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禀赋。2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成绩 “十一五”期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民营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市场逐步规范繁荣。杨家 埠、孙子文化园、黄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
3、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打造了包括现代吕剧梨花雨、动漫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寿光市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滨州北方文化有限公司、山东惠民孙子兵法城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营中齐文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邹平范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本区现已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影视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教育业等为代表,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体系。3文化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十一五”期间,区内各级政府为推进文化产业均衡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围绕黄河三角洲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
4、性规划和政策,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争取到国家、地方、企业的投资和扶持资金,重点加强了对魏氏庄园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建设,同时建成若干座行业主题博物馆。鼓励成立专门投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公司,促进形成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文化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4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本区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可持续内生增长的产业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优良的生态优势尚不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求还不适应,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本区文化企业规模小、集约化低、产业链短。传统文化产
5、业的比重过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文化产业融资缺乏有效的手段,资本经营尚未起步。文化产业在本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小,本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较低。客观上,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当前本区文化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文化产业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文化资源丰裕。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本区拥有未利用土地792万亩,人均未利用土地
6、约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45%,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既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拥有河口湿地自然景观。古老的黄河文明、浓郁的天然生态,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构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惠民魏氏庄园、邹平丁公陶文、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等文化资源和历史古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独具魅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厚重而富有灵性的文化底蕴。 (2)生态环境优良。本区黄河沿岸农业发达、入海口生态环境优美,滨海物产丰富。黄河自济南市进入本区,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 势顺地势经东营市河口区入海。平原土
7、层深厚,地势平坦。区域内河、湖水系众多,大小湖面如点点繁星点缀黄河两岸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集中彰显了黄河文化特色的城乡宜居生态。莱州湾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海湾生物资源明显增多,生态环境的改善促使留鸟和候鸟成倍增加,把莱州湾变成了鸟类的家园。 (3)品牌特色突出。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本区最有价值的宣传名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拥有“八大文化”,目标定位为“突出高效生态经济主题,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大河三角洲开发新模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水文化独具特色,“吕剧之乡”、“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艺品之都”等
8、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节庆活动品牌异彩纷呈,拥有东营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沾化冬枣节、莱州月季花节等常设节庆活动。珍贝陶瓷、黄河水城等经过规范创新、丰富和运作,已经成为本区文化产业的靓丽品牌。 (4)后发优势卓著。以高效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的黄河三角洲,将成为我国今后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并区别于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长期经济发展缓慢,开发滞后,客观上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储备了比较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正是黄三角的后发优势所在。国际先进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现代信息技术、文化体制改革
9、的成果为本区提供了大量可供学习、借鉴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通过直接引进、学习国内外文化产业应用技术,在较高的技术层面进行文化与技术的融合,通过直接学习和吸收文化产业先进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方法,吸纳文化产业投资,就有后来居上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2劣势分析(Weaknesses) (1)文化消费能力低。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凸显。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享受和自身的身体健康。由于本区经济结构不平衡、收入的绝对水平较低、文化产品价格较高、民
10、生消费高居不下等因素,文化产品消费尚处于较低支出比例和基本文化消费范畴,经济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潜在需求尚需进一步释放。 (2)文化产业规模小。本区已经形成文化旅游、演出业、影视业、印刷出版业、艺术品研发销售、文化用品销售以及艺术培训等行业部门,但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过小,而且基本是传统的资源依赖型文化产业。文化企业集团化、规模化、聚集化处在起步阶段,缺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品牌,缺少产业领军人物和著名文化企业家,仍需进一步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扩大文化企业的市场影响力。总体上看本区文化企业竞争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尚未形成。 (3)产业联动效应差。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各地市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
11、策文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由于受传统体制及观念的束缚,本区仍然存在事业、产业不分,重意识形态、轻产业功能,以及政府直 接经营文化产业大项目的现象。文化资源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未能有效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本区有着天然的生态资源、众多历史遗迹、优美的黄河自然风光,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开发,资源整合不到位,导致文化旅游景点分散、精品线路开发不足。 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思想保证。党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态度坚定、方向明确,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已经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
12、矛盾和问题上实现重点突破。黄河三角洲各地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各县市文化管理部门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和权限,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局面和新气象,这必将对本区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2)文化扶持政策持续推出。202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重点推进文化创意、文化演艺、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行业,是中央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2年11月国务院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
13、文化企业。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服务业。东营市、滨州市等地市相继出台推进措施和具体对接政策,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 措。 (3)区域合作互动态势推行。伴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活动开始由高到低阶梯式转移,发达地区文化企业寻求文化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的地域衔接。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集聚生产要素的战略机遇。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对内依托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济南城市圈,进而实现城市群合作共进。实现区域可持续快速发展,就要各经济区带形成一定的合作和互
14、动,而产业梯度转移正是发生在不同梯度区域之间的一种由经济规律决定的自发现象。抓住行业与企业梯度转移的机会,谋求以市场、资源换技术、换投资,为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4挑战分析(Threats) (1)基础条件的挑战。黄河三角洲地区特别是黄河沿岸各县市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贫乏,导致本区文化资源无法适度开发、影响金融资本的全面进入。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还多停留在理论上的研讨和低水平建设层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理念限制,普遍存在文化阵地缺设施、缺设备等问题,以民俗民间工艺品为代表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示范性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聚集区相对较少。文化资源开发处于各自为阵的状
15、态,彼此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系统性宏观规划。 (2)文化人才的挑战。作为新兴的产业业态,相当多数的从业人员对文化产业的经济规律没有完全把握,经营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技能 陈旧,严重阻碍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引领的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很好契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熟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禀赋又通晓现代管理运营理念的人才缺乏,成为阻碍本区文化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从业人员的文化创意、商业运营的综合能力低,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较低,不能释放黄河文化的本质特性和独特魅力。 (3)产业链条的挑战。从横向产业链条看,文化产业传统业态发展存在同质化、低层次竞争问题明显,特别是黄河沿岸的农家乐、文化旅游业,尚未形成项目互补、价格互补的良性产业系统。从纵向产业链条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链条过短,业务单一,并且严重依赖地方文化资源存量。区内文化资源从创意研发、衍生品生产、文化市场营销都暴露了明显的非持续、间隙性特征,存在文化产品线少、可选择性差等突出问题,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缺乏规模效益。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SWOT分析,见表1.2.1。 表1.2.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SWOT分析 (三)同类型经济区文化产业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