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476784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看文献的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高效看文献的方法 高效看文献要素:做笔记、对阅读过的文献进行某种程度的分类和归档、使用文献整理工具方便写作时候快速引用。 其一,作笔记时尤其需要记录重要方法、观点、词句出现在文章的页数。 因为看文献并撰写后续的Literature Review是个相对漫长且时断时续的过程,并且由于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资料,如果在后续写作中突然想到某个需要引用的点,有很大可能需要回顾、翻看之前的笔记。 如果因为花费大量时间查找笔记甚至重新阅读原文,不但是对写作时间的一种浪费,甚至会打乱写作的逻辑链(logic flow)会大大影响Literature Review的成果。反之如果记录清楚,则可以

2、信手拈来、炉火纯青、纵横捭阖,享受思考和写作的快感。 以笔者自己的阅读习惯为例,如果是纸质书籍,一般不会折角,而是直接在笔记的左侧空白位置记录页数和/或章节数一方面出于保护书刊的考量、一方面也是因为折角后,如果长时间压着存放的话会不太好找。有些同学则喜欢使用在侧页用彩色贴纸(colour sticker) 标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其二,阅读一定要有取舍。这又进一步分为两个面向: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写?还有读什么? 很多情况是,由于写作比阅读需要花费更多的脑力和专注力,阅读对于写作成了一种轻松的任务,因此好多同学往往以还没读完文献为借口,迟迟不肯开始动笔,结果阅读不但低效,还成为了一种拖延的

3、借口,反而不美。 解决之道就是在阅读时多下工夫、在写作时少想事情,从而平衡两项任务之间的难度:具体来说就是阅读时要记详尽的笔记,写作的时候就尽量少查笔记,更要避免看原文,而且第一遍写作不要在遣词造句等细枝末节下太多功夫。 关于记录阅读笔记,我个人更喜欢用笔记在本子上而非当下非常流行的用电脑记笔记。 这种方法虽然显得“老气“但是确实有其优势: 第一,在你只有一台电脑是用纸笔记笔记可以不用转换界面,从而真正做到”一边读“”一边写“; 是一种手脑协调练习(Brain-hand coordination),能够加深笔记这对于所记内容的印象,从而不会出现“读文献就像喝开水一样喝过也不过如此“的无味之感;

4、 第三,可以练习速记的能力和中、英文书法,这在全民电脑写作的时代尤为重要(比如剑桥大学的考试就只允许采用纸笔的方式,平常管用纸笔的笔者不但可以每小时比别人多写1000-1500字而且字体还更加清晰工整)。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读英文文献的时候,只要英文不是特别差,就要尽量用英文记笔记,从而培养英文思维。当然如果你是写中文论文只是参考英文文献就又另当别论。 三想要高效看文献,首先要确定看哪些文献最高效。 每个领域都有比较重要的人物和作品,这些作品和文章不但广泛被领域内其他研究者阅读和认可,也为后续其他研究提供范式和框架,甚至于许多基本概念都是由他们所定义。 但哪些文献是重要的?这个因人而异、因

5、学科而异。 一般情况下我个人会去请教对这个领域/课题比较有经验的人士,比如你的博士、硕士的指导老师,直接问他们这个领域/课题有哪些“必读材料”他们往往也乐意仙人指路。之后则把这些提及的文章下载并进行归档,然后详细阅读并记录笔记。 当手上有3-5篇甚仅有1-2篇文献时,就可以刻是根据他们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滚雪球” 式的查找。 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法比用“谷歌学术”等学术文献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更为快捷高效,对于文献和研究基底特别丰厚的领域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更为实用,因为相较与搜索引擎的“广撒网”这个方法是“钓大鱼”然后再用大钓到的大鱼做鱼饵,可谓事半功倍。 此外还可以使用Mendelay和Endno

6、tes等软件协助管理文献,并方便得进行文内注引。个人感觉Mendelay更好用,用Endnotes的朋友也不用担心,全部可以导入到Mendelay上面。 Mendelay功能 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得阅读并概括出一片文化主旨和新观点呢? 这需要我们对英文学术写作的基本思路有一个基本认知。有人说所有英文学术文章写作都可以用三句话概括:Tell him what to tell, tell him and tell him what you have told him。 是不是读起来有点绕口哈哈哈。虽然有笑谈的成份,但是很精要得概括了英文学术文章的一般思路,用咱们中国的话说就是“龙头凤尾猪肚子”。 事实

7、上,哪怕是重要的核心文献,也并非字字珠玑、段段有益,为了“高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快速提取有用信息。 因此我建议先读文章梗概,即“Abstract”部分,这部分一般短小精悍,废话全无,但是限于篇幅作者往往是欲说还休,如果感觉言不尽意可以调到结论Conclusion 部分,如果发现其应用了有趣的文献、方法(methodology)、或者数据才跳到前面去细看。除非全文文笔流畅、思路清奇、数据新颖、方法独特堪称经典之作,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范例,否则真的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细读。 要知道,现代学术日新月异,每天“生产”的新文献和新知识远远超过了普通研究者的阅读速度。“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为了写出一篇好

8、的文献综述,我们只需要读“有用”的文献和其中“有用”的部分。 当重要的作者文献都得到了精妙的提炼,再进行下一步。下面这一点就针对于社会科学界一种独特的现象、也就是“论战”的文献概述:简单说就是有人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某些概念、理论或实证研究成果,但是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发表不同意见,并且引起了相关领域广泛的讨论。 这种现象比较独特,需要专门留意。因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层层高筑、步步为营”的学术传统有些不同,往往是“另起炉灶、不破不立”。有“论战”说明有些问题悬而未决,并未在学界达成公认,因此可能暗示了新的研究者有机会进入因为被大家广泛认可的理论往往难以容新的研究者置喙;而按部就班跟旧有的理

9、论、模式则很难出新意。 社会科学界“论战“比较经典的例子,比如说20世纪中期战后以哈耶克(Hayek)为代表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派与以凯恩斯(Keynes)为代表的剑桥经济学派的论战,轰轰烈烈持续几十年,事到如今胜负还未见分晓。 而较小领域内的诸如Ernest Alexander, (2022) Response to Why do Planning Theory?针对John Friedman, (2022) Why do Planning Theory?”的驳斥也掀起20 世纪初关于城市规划与研究理论构建的反思与重构。 所以说,在阅读你需要阅读的文献时,还要格外注意这些相左乃至完全想法的意见,在写作表述时除了做到尽可能全面客观表述,还可以对其进行有理有据得评估和批判从而做到别具一格、另辟蹊径乃至开宗立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