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5.20KB
约29页
文档ID:274758227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_第1页
1/29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贯穿中国古代史的 第一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其次条线索:中心与的方的斗争第一单元: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2、政治制度的特点:显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二、商代1、公元前 1600 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的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的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充满着神权颜色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掌握力有限三、西周1、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 、宗法制(家族血缘) 、礼乐制度(爱护分封、宗法制度)〔1 )分封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内容:①将土的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需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 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畴不断扩大(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的继承上的冲突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②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 ) 礼 乐 制 度 是 西 周 的 等 级 名 分 制 度 , 是 维 护 宗 法 分 封 制 的 工 具 其次课 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春秋时期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政治特点: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位置衰落1、根本缘由:社会生产力的进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制造了条件3、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心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心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中心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心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①职能: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帮助皇帝治理军务②相互关系:相互协作、相互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心政府官职3、郡县制(的方)特点:①郡县官吏中心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根本区分)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心集权制度的根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心集权作用: 完全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形成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缘由:①历史缘由: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②直接缘由: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主见消减封国2、过程: 公元前 154 年,汉景帝削夺诸侯国的封的, 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 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 ①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的方)②推恩令 皇帝直接掌握的郡守管辖消弱了的方实力,使中心对的方的掌握逐步加强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3.作用:①积极:巩固、进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为了政治上加强中心集权所打算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二、唐代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显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连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固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四、宋太祖改革(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1、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别,兵权最终由皇帝把握2)削实权 中心: 减弱了宰相权力兵权—— 枢密院 财权—— 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的方:规定全部州郡直属中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2.影响积极:转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了“冗官” 、“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化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①三省为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既相互协作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2、进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负责财政3、三省六部制的废止(元朝)元朝废止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二、明朝皇权的加强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止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行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高校士,但不参与决策3、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高校士开头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位置逐步上升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2、军机处的设立(1)时间:清雍正年间(2)职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 制定军政大计、 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 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进展的重要标志其次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城邦1、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2、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3、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4、政体划分的标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益的大小划分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公平协商、少数听从多数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进展到顶峰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基本特点的表达:①公民大会: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打算一切国家大事——表达了人民主权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在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代表由抽签选举产生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并且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实质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四、评判1、积极①为人类供应了一种集体治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决策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监督,削减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2、消极:①是公民主体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益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进展一、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源头(1)内容:①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②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隶制,爱护了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2)评判 ①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②虽没有给平民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成功,贵族不能任意说明习惯法2、《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罗马法(1)对罗马法的评判 : 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 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①《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进展到完备阶段,②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的行为,调剂社会冲突,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③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进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的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①适用范畴不同 前者城邦公民,后者一切自由民②形式上的不同 前者形式繁琐,后者形式敏捷适用性强③内容上的不同 前者国家事物和法律程序,后者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①根本缘由: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展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议会,迫切要求得到相应的政治位置。

2、过程①13 世纪,《大宪章》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②1640 年—— 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1688 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止最终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之争④1689 年《权益法案》确立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3、《权力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①《权益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②促进英国政治经济的进展,英国进入长期稳固进展时期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君主成为“统而不治” ,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②议会主权至上③君主受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①大大减弱了国王的权益,议会和政府逐步把握了治理国家的权益②终止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展③对于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具大的作用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进展1、形成: ①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②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责任,成为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进展: 19 世纪中期,大选中获胜党上台组阁,该党的领导成为首相,有行政立法提名权3、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1721 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三、1832 年议会改革1、根本缘由:工业革命的推动2、内容: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了进入议会的资格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固和资本主义的进展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联邦宪法的制定(一)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1776 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独立1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①邦联无权实行统一的爱护关税政策②邦联松散的状态无法稳固统治秩序、爱护国家利益和主权③美国面临加强中心集权和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2、制定: 1787 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3、1787 年宪法的三原就:①联邦制原就②分权制衡原就: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③民主原就:总统和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