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唐诗三百首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08KB
约16页
文档ID:274596067
儿童唐诗三百首夜泊牛渚怀古·李白_第1页
1/16

儿童唐诗三百首: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作品简介】 《夜泊牛渚怀古》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肤浅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衬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孤独写景清爽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这首诗是一首五律诗,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 ⑴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 ⑵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⑶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欣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今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⑷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欣赏 ⑸斯人:指谢尚 ⑹挂帆:扬帆 【韵译】 秋夜行舟停靠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视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擅长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如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写作背景】 在一个有着很多动人传奇的地方夜泊,很自然地会发出很多的联想山水胜地的文化积淀往往比山水的美自身,更为动人它经常把人带进一种如梦如幻的境地这时候,眼前的秀丽风光,便跨越时间的阻隔而进入历史,今与古,便连接起来了牛渚就是这样一个布满历史魅力的地方它是一个兵家要地,周瑜曾屯兵于此东晋的镇西将军谢尚,亦曾镇此 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谢尚又是谢安的族兄 ,安是那位围棋间战胜苻坚数十万大军的风流儒雅的宰相。

谢氏一族,后来还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这个家族中很多成员,都是李白崇拜的对象在李白的诗里,多处提到谢尚、谢安、谢灵运、谢现在,他来到了有过谢尚踪迹的牛渚,积存于心中的仰慕之情自然便涌上心头,怀古与叹今,一时融通在这秋夜的悄悄的江上 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袁宏小字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答曰:‘乃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兴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他还有“我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不一时”的诗句,也记这件事在这秋月下的采石矶前的舟中,他想起了谢尚但这怀古的一缕情思,旋又为现实中的绝望所代替袁宏有那样的机遇,为谢尚所识拔,而自己则没有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正是这望秋月而思古人所带来的一声轻轻的叹息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谢尚远矣,古虽有之,于今则无故忆为“空忆”这“空忆谢将军”,实在是含有难以言说的惆怅的 诗的结尾是这惆怅情怀的无限连续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明日又是旅途,匆忙过客,有如人生;秋是时间流驶的见证,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题,此纷纷落之枫叶,正是人生匆忙的叹息。

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评析】 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的采石矶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特别欣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今声名大着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呈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地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地的空旷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闲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当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旷渺远的境地本身就很简单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

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经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动,读来却感到特别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示意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假如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凡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觉了一种令人憧憬追慕的美妙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阻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敬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行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风光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行复遇了不行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肤浅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马上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孤独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衬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孤独凄清情怀。

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史评价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简单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清代主神韵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这说法不免有些玄虚其实,神韵的形成,离不开详细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并非无迹可求像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爽,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闲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媚为主要特色此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宧光评),行云流水,纯任自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仆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赏析】 享受阅读之美就要阅读诗仙李白的诗篇,不但文辞华美意境高远,而且还直抒情感展现理想,李白瑰丽多姿的众多诗篇里,《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能够充分反映诗仙政治理想和表达手法的杰作。

所以千年以后宏大的军事家、出色的诗人毛泽东对这首诗也是爱不释手,并用他特有的飘逸书法进展抄录而牛渚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采石矶,就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万古采石之俊秀、千年诗仙之吟咏、一代伟人之挥毫,构成了江东名城马鞍山的“三绝”佳境,令人浮想联翩 第一句“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是对环境的描写,是现在最流行的文学表现手法,用环境衬托主题固然这句话也不单单是描述环境,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意境”,短短十个字,呈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地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地的空旷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闲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但是“意境”并不是到此为止了,寥廓空明,悠闲神远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 “空”,一种远离繁华喧嚣的空,一无全部的空!也就是诗人“白身”的空!空是佛教境地,人生如梦万事空,所以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安静思远!在空旷中享受人生在宽阔的思想和清夜无云之中,诗人想到过去发生在牛渚的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核心是谢将军! 谢将军指镇西将军谢尚,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

谢尚又是谢安的族兄 ,谢安是那位围棋间战胜苻坚数十万大军的风流儒雅的宰相谢氏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后人诗叹“当年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导、谢安都是东晋的实权宰相谢氏一族,后来还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谢眺这个家族中很多成员,都是李白崇拜的对象,特殊是谢朓“终身俯首谢宣城”,生不能同时,死也愿同邻,所以在李白死后六十年,李白实现他的宿愿,改葬大青山与谢朓为邻怀古固然是思念古人,李白除了思念谢尚同时思念有奇遇的袁宏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特别欣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今声名大着后官至东阳太守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不但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且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至少认为比那些庸碌的官员才华要高得多,惋惜没有推举之人,不能上达天听!所以李白特别憧憬这样的故事,盼望遇到谢尚那样的伯乐有写人说李白是个“官迷”,别说封建社会“功大莫过于救驾”,一朝选在君王侧,受到君王和权臣的赏识,立即委以重任就是现在,首领视察遇到一名搞技术的直接提到中心,就是首领受难时得到地方官的爱护,复出以后也把他的儿子用成“封疆大吏”,此类事情太多了。

李白当时对谢尚赏识袁宏,更是神往,袁宏既非救驾,也非理财,更非平叛,而是咏史!即用文化人才有的,也是仅有的资本,朗读自己的作品而受到重要大人物的观赏,从而担负重要职务,施展自身的才华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令人沉醉,令人神往啊!更多唐诗观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屡次到牛渚,除了观赏这里漂亮的风景,我想他是在找、在碰、在闯盼望遇到谢尚那样的知音,那样有权力的知音,来推举自己,使用自己,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他信任一旦有了机遇,他会向大鹏一样飞翔于九天之上,效尹伊周公之才能,致太平与百姓,成就尧舜之盛世其信念老而愈坚,几乎到达痴迷的程度 纵观李白一生,并不缺钱,他仗剑出川周游华夏,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可以看出他有肯定的经济实力,许多名人富豪都盼望见到他,由于诗歌才华超群,他当年就有许多“粉丝”,徽州名士汪伦为请他到家乡一游,编造出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漂亮谎话才请他到了桃花潭,就是他终老之时,专家们认为他处于穷困潦倒之时,他仍旧酒不离手,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说明他经济上是不困难的,特殊是年轻的时候他之所以憧憬仕途,主要是要实现他治国安邦的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