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名师归纳总结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由于道岔结构比区间轨道要复杂, 所以道岔测量和调整的程序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前,全面检查各项密贴状况〔钢轨外口轨底与垫板挡肩,顶铁与尖轨、新轨轨腰,尖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扣件弹条中部前端下额与轨底顶面〕调整前,检查全部钢轨接头平顺性,必需到达标准要求调整后,道岔各项几何尺寸、平顺性指标必需满意要求 坚持以直股为主的原就道岔内部轨距、 水平应采纳道尺全面检查, 与轨检小车数据进行比照分析1 作业预备人员及机具〔1〕人员配置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依据要求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 全部技术和治理人员都必需经过培训, 施工前全部作业工人都必需经过技能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下表:序号名 称人数职责1作业队队长1负责现场日常道岔施工治理2作业队副队长1帮助队进步行施工治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3主管工程师1负责道岔施工技术及调整方案制定4质检工程师1负责精调质检工作治理5安全环保1道岔铺设安全及文明施工治理6数据采集及分析4负责采集数据及分析7精调作业人员10负责道岔精调工作8物资设备3负责道岔施工物资及设备供应合计22〔2〕机具配置 1〕主要测量设备序号机具名称数量备注1全站仪1 台CPⅢ点复测、坐标放样等23CPⅢ目标棱镜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8~ 12 个 全站仪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的标1 台 道岔几何参数测量4轨距尺〔 0 级〕1 把检测轨距及水平铺助工具5支距尺1 把检查道岔内部尺寸6方尺1 把检查道岔方正7塞尺2 把道岔内部密贴检查8卡规2 把道岔尺寸测量91m平直度尺2 把检查钢轨焊缝外表平顺度1030m弦线2 套短波轨向、高度检查11钢板尺2 把与弦线协作进行测量12测力扳手1 把检查扣件螺栓扭矩值目2〕主要现场作业设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发电机5KW台22电动扳手台23压机台44撬棍根45轨距拉杆根26照明设备套1技术预备三把握一考核: 技术人员已仔细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 充分懂得把握板式道岔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 把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标准,把握正确的调整方法。
全部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 核,合格后持证上岗1.3 现场预备“三完成二到位一合格”三完成:道岔铺设已完成、焊接〔含自由及锁定〕及焊缝精磨已完成、道岔前后 200m 范畴轨道铺设及放散锁定已完成二到位:钢轨件清理到位,精调工具、人员及调整件已到位一合格:精调仪器已到场且检校合格2 技术要求序号1指标轨距答应偏差±1mm检测方法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备注2轨距变化率1/15003水平±2mm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4水平变化率2mm/3m三角坑道岔精调后满意 《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就》中的相关要求其中轨道几何尺寸指标如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轨向〔短波〕2mm/30m弦〔5m校核〕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2mm/10m弦弦线6轨向〔长波〕10mm/300m弦〔 150M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78高低〔短波〕高低〔短波〕校核〕2mm/30m弦〔5m校核〕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2mm/10m弦弦线9高低〔长波〕10mm/300m弦〔 150M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校核〕3 施工工艺流程四阶段: 施工预备阶段、粗调阶段、工务精调阶段、工电联调阶段工艺流程: 先粗调、后精调、再联调,先整体、后局部, 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再水平4 粗调依据道岔铺装图纸进行道岔铺设, 铺设完成后, 对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密贴、滚轮、轨头等部位进行粗调。
〔1〕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调整1〕通过道岔放样确定直基本轨的位置及方向2〕通过直基本轨的位置用方尺保证直曲基本轨的相对位置3〕通过掌握尖轨到基本轨前端的距离尖轨的相对位置〔2〕密贴调整重点掌握尖轨轨底与滑床台、 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顶铁、弹条中舌的密贴依据设计要求,当尖轨打开时,轨底与滑床台板间 隙约当尖轨闭合时,轨底与滑床台板应密贴,间隙小于 1mm,且不得连续显现假设不满意上述要求,可通过调整辊轮进行调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 工务精调精调原就: 先整体,后局部 先直股、后侧股 先高低,后方向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精调基准: 高低以基本轨〔外轨〕为基准轨、平面以尖轨〔内轨〕为基准轨精调方法:精调小车结合人工调整⑴转辙器部分先用轨检小车将尖轨前端〔 18 号岔 2 号、42 号岔2 号承轨台〕 及跟端〔18 号岔 40 号、42 号岔 75 号承轨台〕 处平面、高程及轨距调整到位, 然后利用弦线调整直基本轨平面位置、 利用轨距调整直尖轨平面位置,再开通曲股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的密贴, 掌握尖轨前端与基本间隙、其余部分以内同时,用轨检小车调整高 程。
⑵辙叉部分利用轨检小车调整平面及高程, 留意 18 号岔 94 号承轨台、 42 号岔 195 号承轨台处轨距加宽〔心轨藏尖〕⑶连接部分利用轨检小车先调整直股的平面及高程, 再调整曲股的平面及高程〔也可利用支距与轨距调整曲股的平面〕精调流程:如以下图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1 作业前的预备⑴取出全部道岔钩锁器, 检查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 mm,其余部分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 1mm〔直股和曲股都检查〕可用撬棍帮助尖轨密贴,待反弹后看是 否到达密贴可动心轨与翼轨间也要检查⑵检查钢轨轨底是否存在吊板情形〔特殊是带滚轮的位置〕⑶检查尖轨与滑床台,可动心轨滑床台密贴是否小于 1mm〔直股和曲股〕⑷ -1mm 之间,检查钢轨轨底与弹性基板外侧挡肩是否密贴,如不满意必需先调整至扣件安装合格⑸测量设备配置齐全,状态良好,检定有效⑹ CPⅢ掌握网已复测评估完成5.2 测量数据采集⑴具备 CPIII 掌握网坐标数据和线路设计数据, 线路设计数据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括平曲线、竖曲线、超高、道岔关键点里程及坐标,收集道岔类型、曲股线型等设计数据。
留意道岔测量特殊点“尖轨尖端藏尖、心轨尖端藏尖、翼轨加高”⑵将 CPIII 坐标数据导入全站仪, 道岔相关线性要素输入轨检小车⑶道岔测量必需严格掌握测量精度 常常对全站仪进行校准测量,每次设站前做好全站仪正反测检查 每次设站精度严格掌握在容许范围以内,后方交汇的方法后视8 个 CPⅢ,保证测站中误差限差满意以下标准:方向: 1″⑷测量时将全站仪架设在轨道中心, 以减小测距误差对轨道横向偏移的影响,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全站仪不受干扰⑸测量时应在条件答应的情形下尽量依据全站仪的使用要求进行测量考虑天气、太阳直射、雾气、雨后大气湍流等因素,选择最正确的测量时间另外,在阳光下测量时肯定要使用遮阳伞⑹全站仪设站好后, 应由设站人员看护, 留意水准气泡是否居中, 倾斜 L 倾斜 T 都应当在 10 以内,假设大于 10 应检核全站仪和调整过的的方,如有偏移,应立刻进行重新设站⑺数据采集时保证每站最远 55-60m,每个承轨台逐个采集⑻道岔直向轨道线型测量 将道岔尖轨、 心轨转至直向位置并锁闭轨检小车使用道岔直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⑼道岔曲向轨道线型测量 将道岔尖轨、 心轨转至侧向位置并锁闭。
轨检小车使用道岔侧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曲向线型测量⑽同时测量道岔前后 200m范畴,直向和曲向同时测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测量误差掌握措施:⑴设站误差掌握措施全站仪设站的位置应靠近线路中心, 而不是在两侧掌握点的外侧每个测量区间全站仪自由设站时需要 8 个掌握点与轨检小车同向的掌握点自由设站运算时弃用要谨慎全站仪测量之前要第一适应环境温度⑵测量误差掌握措施选用高精度全站仪,并定期检定测量时棱镜要对准全站仪采集数据时小车要停稳,全站仪建议采纳精确模式测量时尽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一般中午 11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也要防止测量作业全站仪测量斜距掌握在 50m以内,天气状况的不好时候应再放短距离测量过程中要留意检核全站仪设站⑶小车内部误差掌握措施定期进行几何尺寸校准长时间颠簸运输或发生碰撞后准时进行校准每次测量之前要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测量数据分析⑴道岔精调数据分析要依据采集的道岔前、 后段正线数据一起分析⑵道岔数据分析有许多种方法, 有利用精调软件分析, 模拟出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岔调整量分析。
也可以通过报表生成 CSV文件导入 Eecel 进行分析和调整仍可以直接通过生成 PDF文件,依据 PDF报表进行运算分析⑶数据分析原理是先分析基准轨, 再分析非基准轨 先整体后局部整体分析依据 300m长波分析局部依据 30m短波分析平面位置基准轨依据 30m短波掌握在以下, 非基准轨通过轨距掌握, 相邻两承轨台轨距变化掌握在以下 高程分析也是先分析高程基准轨, 保证30m短波掌握在以下,非基准轨通过超高来掌握,超高掌握在 1mm以内并确保两侧钢轨正反超高不交替显现⑷道岔结构特殊位置, 其轨道轨距、 方向应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就单独评估5.4 调整量运算道岔轨道线型良好, 超差点少的部位直接判定道岔的线型调整量除此之外, 应使用特的的软件对轨道线型进行调整 道岔轨道线型调整量运算,应将平面、轨距、方向和高程、水平、高低分开运算道岔线型横向、轨距、方向的调整量运算应遵循“先保证直股, 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原就5.5 现场调整平面及轨距 采纳缓冲调距块和轨距块调整, 1mm一级高程采纳 UPF调高垫片调整,预装 4mm,调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