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单元 1 黄山记(广东教育版必修3)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2页
文档ID:274430790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单元 1 黄山记(广东教育版必修3)_第1页
1/2

1 黄山记【作者档案】徐迟简介我国著名作家徐迟在写作上非常刻苦、勤奋,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撰写《生命之树常绿》这篇名作时,徐迟除深入采访蔡希陶先生外,还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三赴西双版纳在那里,他看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树木,大开了眼界徐迟将这些树木的形状、色彩、性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写作时,充分加以利用,使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科学家对事业兢兢业业、不断探索的崇高精神徐迟“三赴西双版纳”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写作不能光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必须要到生活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使文章生动真实,吸引读者相关链接】黄山简介黄山,古称黟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遒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乎明代徐弘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雄峻奇丽,天下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也屡见不鲜,其中徐迟的《黄山记》就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62年,但它发表时已是80年代了作者徐迟用大手笔描写黄山雄峻瑰奇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之情黄山的传说据《黄山志》记载: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初步统一了北方以后,开始想求长生不老于是,就向大臣容成子、浮丘公请教炼丹之术浮丘公对他说:“炼成金丹,必资山水山水灵秀,丹药易成臣尝遍历名岳,唯黟山(黄山原名黟山)为神仙都会,山高林茂,可资炭炼药,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很高兴,便同容成子、浮丘公一道来到山灵水秀的黟山,烧炭炼丹经八甲子而成,黄帝吞下七粒后,身轻体爽,至温泉沐浴时,白发变黑于是天降白龙,三人骑龙升天而去这个神话传说虽然荒诞离奇,但是,由于黄山风光秀美,石怪松奇,雄峰插天,云雾缭绕,身临其境,的确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这个神话传说与人们的感受和遐想合拍,因此,即使穿凿附会,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到了唐朝,由于统治阶级推崇道教,又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故天宝六年(747),由唐玄宗下令,将“黟山”改为“黄山”因为上述原因,黄山有关轩辕黄帝的“遗迹”很多,被称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首的炼丹峰,相传就是浮丘公为轩辕黄帝炼丹的地方。

此峰在黄山中部,海拔1827米至今,石室之内丹灶尚存峰前有晒药台,峰下有炼丹台,皆呈紫色台上可容数十人玉屏、天都、莲花诸峰矗立台前古人有诗云:“一声天上玉箫来,三十六峰花尽开向夕轩辕招饮酒,骑鸾更过紫阳台峰下还有洗药溪,传说,黄帝炼丹时常来此溪洗药有古人之诗为证:“红泉声里独徘徊,帝子当年采药来怪道余香至今在,四时芝术有花开文本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呢?【提示】作者这样描写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描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2.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提示】⑴对比:把前人攀登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⑵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⑶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3.第四部分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提示】奇就奇在“变化多端”上,云气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忽隐忽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一种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