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四单元 11 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2页
文档ID:274430634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四单元 11 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2

11 包身工 【作者档案】夏衍的主要经历夏衍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1929年翻译了《母亲》,并参与筹备 “左翼作家联盟”,并于次年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期间结识了郑伯奇、阿英等人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电影组成立,夏衍任组长,阿英等为委员,从此夏衍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1935年为躲避国民党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个月,并创作出多幕剧《赛金花》1935—1937年这段时间他创作欲旺盛,完成两个独幕剧,一个历史剧《秋瑾》和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剧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辗转各地开展救亡运动,创办《救亡日报》并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1940年完成《心防》1941年因皖南事变发生,夏衍抵达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人筹办《华商报》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辗转到达重庆,负责主持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文化活动,并完成另一代表剧作《法西斯细菌》之后他先后赴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主持当地共产党的文化活动,并从1944年起担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衍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之后陆续担任上海市委常委等职,负责上海的宣传工作。

1954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与外事工作,1955年到任此后他写出了剧本《考验》,将《祝福》《林家铺子》等小说改为电影剧本文化大革命中,夏衍被打倒迫害,投入监狱八年1977年后复出,1979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82年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1985年文化部为表彰夏衍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特颁发荣誉奖状1994年在95寿辰之际,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199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撒入钱塘江  【相关链接】《包身工》的创作背景文学只是夏衍生命的一个侧面他在三个方面做的工作,不比文学少大量从事创作,只是20世纪30年代末那样几年的光景也就是这短短几年,他写出了一批载入史册的作品,其中,《包身工》以及《〈包身工〉余话》,尤为不朽 《包身工》缘起颇早1927年入党后他被分派从事工人运动他经常去提篮桥到杨树浦一带,那里是工厂区,有日企“内外棉”、英企“怡和纱厂”等夏衍把头发推成小平头,从旧货店买来粗蓝布短衫裤,装扮着,“在小茶馆和马路上和工人们‘接近’”1929年,他认识了在杨树浦一家工人补习夜校当教员的女孩儿冯秀英,她就是《〈包身工〉余话》里的“冯先生”的原型。

冯秀英提供了一些材料,并引他接触一些女工,使他开始注意起纱厂女工们的状况 不久,夏衍参与筹备“左联”,工运活动暂时放下1931年,沈西苓打算以上海女工为题材写电影,夏衍把包身工的材料提供给他,此即明星公司出品的《女性的呐喊》夏衍曾在《回忆与感想》中特地指出“这是第一部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以示不敢掠美不过,片子对包身工题材的开掘不够深入,又遭审查官大量删剪,“成绩并不很好”   在帮助影片补充材料过程中,夏衍对包身工现象了解又“多了一点”当初在日本,夏衍对于日本纺织女工生活曾经有所了解,据说那已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致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坏”的了,可若与包身工一比,两者差别可谓“天堂和地狱”  《回忆与感想》说,他找到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一位青年团员杏娣,谈了几次结果都意犹未尽夏衍得出结论:“单凭搜集材料是不行的,非得实地视察不可 他有个中学时代的同学在日本纱厂当职员,托了这关系,得以去包身工的车间看过几次然而,他还是不满足,倔强地认为一定要近距离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形,“亲自到包身工住宿的工房去调查”   这却是难乎其难的事包身工制度极度黑暗、见不得人,包身工们的住处,“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对此,《包身工》中有个精绝的比喻:“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近年“底层文学”渐为人关注《包身工》可谓当之无愧的“底层文学”的鼻祖;它在这个方面的意义,随着时间推移,还将被历史更深刻地证明、更有力地凸显 【文本探究】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课文穿插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提示:四个场景:起床,早饭,上工,放工穿插记叙包身工的来历、身份,此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等这些内容都展示了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2.日本厂家为何大量使用包身工? “芦柴棒”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作用是什么? 提示:(1)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男工的三分之一)2)“芦柴棒”出场三次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 3.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从社会背景、工作情况、待遇等方面分析 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的评价是什么? 提示:(1)①社会背景恶劣: 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

“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 ②工作性质恶劣: 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 ③待遇恶劣: “吆喝”“呼喊”“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 ④工资待遇低:“最初的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一两个礼拜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2)“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

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3)“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拓展应用】根据课文内容,请你理解包身工的含义并为包身工下定义,并谈谈你对包身工的理解示例:(1)包身工是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2)启发引导: ①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②课文中的提法是“包身工”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莫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③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