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1)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50KB
约1页
文档ID:274389246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1/1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知识拓展】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若进一步细分,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 地核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圈层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地球总质量的0.86/1000000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千米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 2.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地球水圈总质量约为地球总质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

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3.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亿~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4.地壳 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60~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5.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减慢的层(古登堡低速层),一般又称为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使岩石高温软化,并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6.地核 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0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纵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关于内核的物质构成,学术界有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但究竟是何物,这一切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明此外,内外核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学者认为,在内外核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过渡层”,深度在地下4980~5120千米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压成黄油那样软这里的温度可达4000~60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