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01)数学一 (928)结构力学 参考书目: 1.《结构力学》.第六版,李廉锟主编,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结构力学教程》,杜正国主编,2022年,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先聊聊英语 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好处在于是剔除了初高中的简单词,只剩下考研的必考词,能迅速让你上手真题背单词要一直从3-4月份持续到考研前几天,第一遍记完必须要在暑假前 阅读完形部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就挺好用的,不需要做真题以外的任何阅读题因为真题就是最贴近实战的练习题了,还记得近十年的真题我是刷了大概有四五遍 不过,我建议从05年的开始抠真题,需要一个单词都不放过,因为考研英语的试卷有80%的单词,去年的卷子重复过抠真题需要每句都看懂,每个单词都会尽量在暑假前结束抠题的过程这决定你英语能否考70+,最迟到暑假结束(尽量别这么干,这会拖其他科目的节奏),因为需要大量时间,前期抠真题,一套得一整天这是为了不让看不懂卡你的阅读,但阅读拿分重要的是逻辑结构,就算看懂了也不一定能做对在抠完第一遍后,必看木糖的课和木糖的课或者方法今年的找不到就去找去年的。
里面有超级多做题的逻辑,教你提高正确率然后再做真题,用木糖英语教的方法最迟10月份搞定 若你这个时候已经完成这些项目就完全可以三刷了,重点看你为什么会做错,同时要严格用考试要求对待自己新题型:还是木糖的课,只要阅读好,新题型一般没问题,主要还是,做题方法和套路,找好逻辑关系 翻译:这个我真没看过,因为我觉得阅读好了,翻译应该没问题,但英语翻译本身平均分就很低,我翻译硬生生做了半小时,也感觉翻的跟屎一样随缘考 试做题顺序:大小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形,翻译最后两项可以颠倒她俩的平均分都很低,但去年完形太简单了,我后悔没先做完形再做翻译 练习翻译的话我就用考试真题,大概十年的真题我都练了一遍我是每天保证一篇汉译英、一篇英译汉,然后对答案,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其实对完答案应该把自己那些翻得不好的地方都记到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复习的时候用,我比较懒对完答案就不管了,这样是不对的练习翻译一定要有耐心,每天都坚持练,几个月下来一定会有进步的 作文:说实话,不建议其他资料,你背整本书,到时候什么也写不出来,你需要精简出三篇模板,分别对应不同的话题,并用这三个模板套每年的真题,模板需要自己更改出不太像模板的东西,例子一定要找万能例子,适合每个话题的例子。
我的模板基本只需要改个话题的词,也就是说我写一篇作文有180个字都通用比如公德和诚信或者坚持和努力,我只需要替换这两个单词作文10月份搞定就挺好,最好不要留在12月份快考的时候,虽然我就是这么干的作文的模板,可以看看木糖英语有没有什么班,报一下但一定要改,因为最后抱佛脚的太多了 此外,作文这一块大家自己在考前一定要动笔写一下,如果你平时完全不练习上考场很难行云流水写出一篇作文,会比较耽误宝贵的答题时间至于书上给的一些写作模版,我个人是不建议大家完全照搬照抄的,当然你模仿书上的个别句子问题不大,整段抄袭在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借鉴书上的模版创作自己的专属作文模版 (928)结构力学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复习经验 首先针对学校题型特点,我们必须把教材内容整理成一个个题型加以学习运用,否则很容易陷入教材几十万字还有无数知识点的泥潭要考的大的框架知识点就有这么多: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杆件结构的分类;荷载的分类、结构的几何构浩分析、几何构诰分析的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组合结构; 三铰拱;静定结构的一船性质;移动荷载和景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影响线;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机动法作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刚体体系的位移;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力法的基本概念;超静宗刚架和排架;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对称结构的计算;两铰拱;无铰拱;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招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等 首先,要选对教材。
除了学校常用的教材外,还可以用到研教新版《结构力 学》,真题我选用的是研教新版《结构力学》,里面不仅有真题和详解,还有关于真题的知识点、重难点总结,题库贴合实战,内容丰富但很精炼,适合考研小白全程复习,即使是刚刚接触专业课,也能迅速的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并学会知识点在实战中的应用技巧,高效率的将真题和题库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其次,要做好笔记一边快速地阅读教材,每读完一部分就画出这一部分的知识体系图;一边把教材上所有可能出名词解释、简答的知识块儿整理成一个个名词解释答案、简答题答案答案比如静定结构这个知识点非常喜欢出作图题,就可以将这个题型总结到这个知识点下面,方便后续复习 ,宏观的知识体系配合微观的知识点,既保证了“目之所及,信手拈来”,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这与公共课的学习是基本相通的,做真题要以能够理解考察的知识为主,通过逐词逐句学习《木糖英语真题手译》,把每一句话都理解透彻,达到知识无死角,这样就能把阅读想要考查的目的了解得一清二楚,还可以将类似的题型总结出规律,这样一来不怕在考试时拿不到高分政治也是一样的道理,看透题背后的本质再去练习和背诵李凡《政治新时器》,理解知识点后做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所述,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想要在考场上拿到高分,在平常就需要彻底理解、彻底扫清真题知识盲区,把握住真题,才能在考场上一往无前 再次,要多看笔记将所有教材的内容都浓缩为几种题型的答案后,就可以甩开教材正式开始背诵了(但教材不能丢,作为工具书使用)结构力学复习的终极奥义就在于一个词:运用,将知识点进行活用,从现在开始,抛开一切杂念,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按照题型一遍一遍看整理的笔记,至少3遍,上不封顶,一直坚持到12月底考试之前最后,要进行模拟检验背诵效果的试金石就是你的输出能力,如果不能把看书的成果展现到答题纸上,那么看的再多也没有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模拟,多写多练习,后期要组织几次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总结答题技巧,将知识转化为分数 还有就是要找准各个科目的复习策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 如图在平面体系几何构造分析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按照平面体系几何构造分析的原则,将大地(基础)视为刚片Ⅱ,将杆件EF视为刚片Ⅰ,通过增加二元体扩大基础至点D,则按照两刚片组成规则,刚片Ⅰ与刚片Ⅱ之间由既不相交于一点也不相互平行的三根链杆(杆ED和滑动支座的两根链杆)相连接,其内部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其实我们可以用另一个 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区域ABCD是两个三角形杆系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这一部分肯定是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那如何考虑DEF这一折杆呢?从生活出发,就好比是我们去量身高时候的那个身高仪一样,当人(杆件DE就是站在卡尺下方的人)站在卡尺(杆件EF及滑动支座就是身高仪的卡尺)下方时候,这也必然是一个几何不变的体系呀,否则它要是几何可变形成机构的话,那没法测身高了!所以这个结构是几何不变的这样理解是不是就很轻松了而复习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有特点 1.年 提前一年足矣,战线拉得太长则难免前期松懈后期疲乏从大三下开学后的3、4月开始,到次年3月复试结束,正好一年 2.月 ⑴前期(3-5月)以月为单位刷教材做笔记,争取每半个月至少完成一科 ⑵后期(10-12月)以月为单位进行看书总结和模拟,以10月底、11月底和12月中旬为3个节点,背诵至少三轮,并组织3场全真模拟(完全拿出2天时间,前一天考政治英语,后一天考专业课) 3.日 每天时间分为3个半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要保证每个半天至少3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这样一来全天共计9小时基本上也就够了。
至于几点起床几点休息,在保证9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灵活设定 前期因为要刷教材做笔记,因此每天可以全部用来复习专业课以我为例,4月22日这天,我一天都在机房刷教材敲键盘打笔记 开始进入正式复习后,有下列细节需要注意: ㈠做笔记的技巧(只翻教材就能考上的大牛请忽略之) 笔记是专业课复习的根本,后期主要就是在背诵前期整理好的笔记,因此一份高质量的笔记很关键 1.笔记内容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教材的表述,教材表述模糊或直接没有定义的,请活用百度,也可以参考相关论文或其他教材注意,做笔记是为了方便自己理解和记忆,如果教材的表述太复杂、混乱或绕口,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编写,不必拘泥于教材 2.笔记的范围 面对厚厚的教材,哪些内容拿来做笔记哪些不用、哪些内容整理为名词解释哪些整理成简答、论述,是比较纠结的 一般来说,结合往年真题的出题范围进行取舍,把纯介绍性内容和过于偏、冷的部分排除 由于就一个知识点既可能出名词解释,也可能出简答,往年就有把前一年的一个名词拿过来出简答题的先例因此,我建议把所有内容都整理为简答的规模,若出成名词则减少字数,若出成大题则增加字数,以资应对。
3.笔记的结构 ⑴知识体系图 由于专业课是以一个点一个点的形式进行考察,如果只背诵这些点,而没有一个宏观的体系将它们串起来的话,不仅不能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在理解时难以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会对背诵和回忆造成相当的困难,在调用某个知识点时难以将其从庞杂的知识储备中顺利检索出来因此,必须在每一部分完成 后制作该部分的知识体系图 ⑵具体的名词解释、简答等题目 按照不同的题型将教材内容整理成对应的答案是整个笔记的主体 4.其他建议 (1)建议刷教材时带着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