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7407932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中学教材全解—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练测(岳麓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小农经济的产生2.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 D.战国时期3.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

2、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5.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6.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用焦

3、炭治铁,焦炭的使用曾直接促进欧洲治铁业的进步。用焦炭冶铁在中国流行开来是在()A.汉代B.北宋C.南宋末年D.明朝7.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D.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8.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的研究主题是()图1 石器图图2 骨耜图3 铁农具图图4 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

4、革9.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际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0.“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在()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B.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11.“大街小巷叫卖食品

5、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以下选项中最早出现上述现象的应该是()A.西汉的长安 B.唐朝前期的洛阳C.北宋的开封 D.西安都城长安12.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史籍旧唐书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C.唐朝传奇作品 D.电视剧唐明皇13.“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生产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悠闲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14.下面两图分别为被称为“中国

6、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左图)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右图),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5.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16.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

7、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会馆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传统市场的扩张B.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C.商人子弟不断入仕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1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1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

8、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9.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一百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A. B.C. D.20.明初政府规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

9、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合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入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官方独占对外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有效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小题14分,22小题12分,23小题14分,共40分)21.读下图:图1石斧图2牛耕画像石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4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请回答:(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

10、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2)图4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2分)(3)图3、4和图1、2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6分)(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3分)22.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

11、功的两个地方之一。沂源826“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纪念邮戳(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12、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4分)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

13、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吴江县志卷三十八(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两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在目的方面有何区别。(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4分)(4)请简要评价上述政策的危害。(4分)答案与解析1.C从材料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可判断当时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出现了原始的耒耜等生产工具。2.D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3.B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