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谷鳞斑叶甲的特征及防治法

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47KB
约2页
文档ID:274042117
谷鳞斑叶甲的特征及防治法_第1页
1/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谷鳞斑叶甲的特征及防治法 学名 PachnephoruslewisiiBaly属鞘翅目,肖叶甲科别名粟灰褐叶甲过去误订为粟番死甲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北等地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粟产区发生重 寄主 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唇形花科、锦葵科等14科40多种植物嗜食谷子和小蓟等为害特点谷子萌芽出土时,成虫大量转入谷田,咬食幼苗的生长点,使幼苗未出土即死亡,俗称“劫白”;谷苗出土真叶现绿时,从基部齐土咬断,造成死苗,俗称“劫青”,造成缺苗断垄,致改种或毁种幼虫也可为害寄主的幼根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近椭圆形,土褐色或灰褐色,稍带铜色光泽,体背密被浅褐色和白色鳞片,腹部、足有灰白色鳞片,头小,向前下方弯,触角念珠状,11节第1节膨大为球形,2—6节细,末端5节扁宽前胸背板近圆形,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鞘翅上具刻点不规章胸足3对等长中足、后足胫节末端无距,胫端部外侧呈半月状,腹部腹面可见5节,基部1节长等于其余4节之和卵长0.5一0.6mm,椭圆形,初乳白色,近孵化时变深末龄幼虫体长约5mm,身体稍弯曲,乳黄色,头部黄褐色,胴部13节,1节细,9—11节略膨大,其余各节渐细缩,4—7节各具1对小肉瘤,肉瘤上生有3—7根细毛。

3对胸足,短弯裸蛹长3mm左右,初白色,后变暗,腹未有2条刺 生活习性 辽宁、山西年生1代,华北1—2代,以成虫在田边土块下、土缝里、作物根茬及杂草根际处5—6cm土中越冬东北1代区,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头活动,5月上中旬进入出土盛期,即田间为害盛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进入幼虫期,7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接着成虫消失9月下旬成虫开头越冬华北二代区,2月下旬末越冬代成虫已开头为害,4月下旬一5月上旬进入成虫盛发期,即进入为害高峰期7月上旬一8月中旬是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后羽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有时第一代成虫直接越冬该成虫寿命可达8个月产卵期连续3个多月,消失世代重叠,春季谷子尚未出土,该虫在小蓟或苍耳上取食,谷苗出土时迁入田中,把卵产在幼苗根部或杂草根际1—2cm土层中,每雌产卵140粒卵期9一13天,初孵幼虫在土下4—6cm处食害幼根,幼虫期30天左右,老熟后在地下4—5cm处作土室化蛹蛹期7天该虫食性杂,喜干旱,一般干旱少雨年份易大发生坡地、旱田、播种深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达到地平土细无坷垃,早春开头清除田边、地头、地埂杂草,清除田间作物根茬、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杀灭大量越冬成虫。

(2)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甲拌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20kg拌种子200一300kg,拌匀后堆闷,晾干后播种 (3)播种时,每667m2施用3%映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4)越冬代成虫开头活动后,准时调查虫情,当每m2有虫4—5头时,应准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1.5kg,拌干土10一15kg,拌匀后撒在植株四周必要时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对硫磷乳油、50%氟铃脲乳油1000倍液 第 2 页 共 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