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5.74KB
约18页
文档ID:273759130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_第1页
1/18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留意如下几点:第一、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头,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一步步加深,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相伴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所以,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抵抗外来入侵的历史其次、突出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和其次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三、懂得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斗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成功肯定属于中国第 14 课 鸦片战争( 1840—— 1842 年)一、鸦片战争: ( 1840—— 1842 年)1、鸦片战争的缘由:①根本缘由: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占据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直接缘由: 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为爱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进行禁烟运动③导火线:林就徐虎门销烟2 、鸦片战争的爆发: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3、结果: 清朝战败,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公平条约《南京条约》 。

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4、中国战败的缘由:( 1)根本缘由: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客观缘由:英国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世界头号强国,海军实力强大,战争预备充分3)主观缘由:清王朝国库空虚,军备废弛,而且盲目自大战前不作预备,战中组织不力,战后屈辱求和5、影响:①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 中国独立进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头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③ 中国人民从今开头了反封建反入侵的斗争,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其次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 年)1 、缘由:( 1)根本缘由: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直接缘由: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3)借口:英国:“亚罗号”大事法国:“马神甫”大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2、经过及结果:( 1)发动国:英法联军。

2)爆发: 1856 年 10 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影响:①中国丢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的入侵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进展中国社会的半殖民的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② 战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熟悉到中国的新变局,开头主见学习西方“长技” ,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一、背景:第 15 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64 年)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邻近的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吏治极端腐败阶级冲突进一步激化3、严峻的自然灾难,人民生活痛楚不堪二、经过:1、金田起义: 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贵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农夫运动兴起2、定都天京: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与清王朝分庭抗礼3、北伐与西征:( 1)目的:把革命推向全国。

拱卫天京 2)意义:经过几年的征战,至 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4 、《天朝田亩制度》 :( 1)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匀称,无人不饱暖”的抱负社会 2)内容:① 按人口平均安排土的② 圣库制度物物归上主,人人不受私 )( 3)评判:①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夫迫切要求废止封建土的全部制的剧烈愿望,调动了农夫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农夫运动的进展② 肯定平均安排土的的愿望违反客观规律,不行能实现5、天京变乱:( 1)缘由:①农夫阶级的局限性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化和分裂 2)危害:太平天国由盛而衰6、《资政新篇》 :( 1)提出:天京变乱以后,洪秀全任用洪仁王 干主持朝政,洪仁王 干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颜色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2)意义: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7、天京陷落: 1864 年 7 月,湘军轰陷天京城墙,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农夫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入侵的任务。

2、太平天国的领导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太平天国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4、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四、历史意义:1、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 14 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庞大影响2、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3、它表达了农夫群众的抱负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成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寻求真理的聪明结晶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1、在思想上没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仍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2、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提不出的确可行的能动员广大群众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夫群众的革命热忱,把战争引向成功3、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长期的团结相伴着享乐思想的滋长和等级秩序划定而来的必定是争权夺利,团结统一的局面也被打破,这就导致了天京变乱的发生,加速了革命的失败第 16 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 1894—— 1895 年)1 、中日甲午战争的缘由:( 1)日本侵华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2、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起义平静后,日本以“改革朝鲜案” 为借口与清政府蛮缠3、战争的爆发: 1894 年 7 月,悍然在朝鲜半岛海疆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挑起战争4 、结果 :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5、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峻的不公平条约,列强入侵势力深化中国内的,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峻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②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国力艰巨,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繁重的危机,③日本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各国纷纷在中国土的上划分势力范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严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④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第一进行军事改革⑤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 中国的学问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绽开了救亡图存的 斗争二、义和团运动:1、兴起: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原是民间结社组织, 19 世纪末,在广大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快速进展的推动下, 他们怀着朴实的爱国激情, 反对帝国主义的入侵, 最终汇成席卷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2、口号:“扶清灭洋”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评判: 这一口号, 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 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已经 成为最主要冲突, 说明白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入侵者, 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势力快速遍及京津的区但是,这个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简单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小心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 笼统排外性质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由于无力镇压,转而采纳“因而用之”的政策4、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5、意义: 义和团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入侵的勇敢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 年)1 、缘由: 镇压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爱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 以“抢救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带领下进犯中国3、时间: 1900 年 6 月4 、结果: 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5、危害:《辛丑条约》 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峻的不公平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从今,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深潭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一、背景:第 17 课 辛亥革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加深,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熟悉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才能使中国富强二、兴起: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三、进展:1、中国同盟会:( 1)成立: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的权”为宗旨。

3)机关报:《民报》 4)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三民主义:( 1)提出: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十六字宗旨”概括为 “民族、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