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7637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 光明科学城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决策摘要深圳市地处低纬度,濒临南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气象灾害频发,一年四季多种 气象灾害性天气交替出现,重大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雷电、高温、强对流等天气过程。本次区域性气候 可行性论证的论证范围主要是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区域,针对科学城排水能力设计、高耸建筑抗风能力设计,本报 告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科学城中心地区的通风环境、城市热岛效应等关乎污染物扩散、生态宜居、宜业等基础 性功能和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7个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 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操作规程的函(粤

2、自然资函20222284号)文件,本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有效 期为10年,通过一体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气候可行性 论证,编制本报告为光明科学城科学规划、生态环境保护 以及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依据,本报告决策摘要 内容具体如下: 一、区域平均气候特征以及气象灾害分析 基于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一)深圳市区域年平均气温22.7,以0.28/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G3528区域气象站代表的科学城区域年平均气温23.1,以0.21/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深圳市区域年平均气压1009.1hPa,以0.9hpa/10年的速率减少,G3528区域气象站代表的科学城区域年平均气压1008

3、.0 hPa,以1.3 hPa/10年的速率增加;深圳市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920.1mm,以2.6mm/10年的速率减少,G3528区域气象站代表的科学城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829.9mm,以353.4mm/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深圳市区域年平均相对湿度76.3%,以每10年1.2%的速率减少,G3528区域气象站代表的科学城区域年平均相对湿度74.5%,以每10年8.1%的速率增加。 (二)登陆或影响深圳市的台风年平均4.0个,最多年有8个,最少年有1个,其中严重影响深圳的台风年平均为1.4个。登陆深圳的台风年平均0.22个。深圳市年平均雷雨大风日数为6.3天。深圳市年平均冷空气大风(冬季极大

4、风速达到6级,风速10.8m/s)日数为11.5天。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7个区域站2022年-2022年间共录得523站次大于等于6级风(10.8 m/s)的大风,40站次大于等于8级风(17.2 m/s)的大风,4次大于等于10级风(24.5 m/s)的大风。 (三)1953-2022年深圳市区域共出现暴雨日数596天,年平均暴雨日9.0天。光明科学城6个区域气象站2022-2022年间共有144个站次录得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其中50100mm暴雨量级共110站次,介于100250mm的大暴雨出现34站次。光明科学城内的G3727区域气象站的历史极端日降水量和历史滑动24小时雨量极值均在深

5、圳全市区域气象站排名历史第一,光明科学城的极端降水明显大于深圳市的其余地区。 (四)深圳市年平均雷暴日达69日,最多的年份103天,最少的年份47天。综合考虑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区域 的闪电密度、电流强度以及雷电强度等级分布,表明科技创新集群区为雷电高风险区,大科学装置集群区和科教融合集群区为雷电中等风险区。 (五)深圳市年平均高温日数为2.9天,最多的年份有10天,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光明科学城7个区域站2022年-2022年间共录得780站次大于等于35的高温,23站次大于等于38的高温,光明科学城区域极端最高气温为39.7。 (六)本报告通过计算得到光明科学城区域50年一遇10 m高度

6、最大风速26.4m/s,极大风速44.9 m/s,基本风压为0.41kN/。参照光明科学城区域气象站多年逐月极大风速极端值统计表,10年以来,科学城区域7个区域气象站的历史极大风速的最大值为33.9m/s,低于本报告通过计算得到的50年一遇10m高度的极大风速44.9m/s,计算结果合理可信。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2)中的全国各个城市的风压表,深圳市的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75kN/。建议光明科学城区域中的建设项目设计时提高设计标准,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2)中深圳市的50年一遇基本风压0.75kN/的标准设计。二、气象灾害防御建议 (一)规划期。 1

7、.结合地形地势和科学城的功能设置,注重科学城与 外部衔接的布局规划,提倡采用生态型建设,以海绵城市 建设理念为指导,排水规划设计时参考暴雨强度公式以及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的等级划分结果,改造和完善现有的防 洪治涝工程体系,着力建设好“绿色海绵”弹性蓄水系统, 重点开展光明区核心区域的地下调蓄及深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构建立体排水体系。光明科学城区域内的G3727区域气象站的历史极端日降水量和历史滑动24小时雨量极值均打破深圳全市区域气象站的历史纪录,光明科学城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本区域的极端降水明显多于深圳市其他区域的这一特征,在采用深圳站暴雨强度公式时需适当谨慎,应相对提高重现期标准或者设计雨量

8、乘以适当的订正系数。 2.在科学城内项目的设计阶段,建议充分考虑科学城区域大风灾害的特点,尤其是龙卷风灾害多发的特点,以及现有气象观测、预报手段尚且存在不足,难以有效观测和预报龙卷风灾害的现实情况,适当提高各类建筑、设施的防风抗风能力标准,加强大风灾害防御能力,尽可能降低大风引发灾害的可能。同时,为保障科学城内各项目安全运营,需在比较敏感、重要的项目区域设置气象观测站。 3.建议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在规划设计时参考通风环境、城市热岛的模拟结果,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合理控制市区的人口规模和密度、提高城市绿地覆盖

9、率、推行乔灌草复层绿化、倡导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维持或增加水域面积、营造城市楔形绿地、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4.建议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内各项目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22)的要求进行设计。 (二)建设期。 1.科学城内的项目在建设期要制定暴雨灾害应急响应对策,对暴雨内涝、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施工和工程安全产生的影响建立灾害分级预警应急响应,把积水等级加入暴雨内涝灾害分级预警应急响应;构建完善的信息传播体系,对暴雨预警及时响应和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工程和人员安全。加强生命线基础设施,如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系统防洪保障体系建设。 2.在科学城内项目的建设阶段,建议充

10、分调研科学城区域内及周边大风灾害隐患情况,特别是加强对可能引发异物入侵风险的隐患排查工作,并针对性地对相关隐患进行消除或预防。制定大风灾害应急响应对策;构建完善的信息传播体系,对雷雨大风预警、台风预警及时响应和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工程和人员安全。 (三)运行期。 1.充分考虑科学城区域暴雨多发和量级大的特点,科学城内各项目要定期检查排水系统、检查排水管道是否畅通,尽可能降低强降水引发积涝;除了日常的排查外,重点还应在每年汛期来临前(一般在每年4月份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暴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调研科学城区域内暴雨隐患情况,提高对暴雨灾害及衍生灾害,特别是暴雨引发的积涝灾害的防御能力。 2.密

11、切关注深圳市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预报和预警信号,在深圳市气象局发布了暴雨预报或预警信号后,要及时进行隐患排查并做出相应的治理。建议设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及时接受及播放深圳市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预警信 号。 3.制定针对暴雨灾害的应急预案,建立各级防汛责任制,定期对建筑物的渗漏水及雨水倒灌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以应对暴雨对道路交通、人员滞留的风险隐患。思想上要重视,避免松懈和麻痹;除了重点做好汛期暴雨防御工作之外,非汛期也需要警惕暴雨发生的可能。 4.深圳全年各月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其中在59月出现机会较多。但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的背景下,非汛期同样可能出现极端的强降水,例

12、如2022年1月2729日,深圳即遭遇了罕见的冬季暴雨,局地甚至出现大暴雨级别的降水,除加强防御连续暴雨的影响外,还要特别注意短时强降水过程对科学城区域内需重点关注的风险源的影响。 5.充分评估暴雨灾害的可能影响和风险性,加强与周边的联防,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应急机构组织建设,有效防御、合理避灾防灾,必要时安全撤离人员,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在科学城内项目的运营阶段,建议对大风灾害较敏感的重要项目运营单位与气象部门共同开展大风对其运营的影响研究,探索大风灾害预警对策机制;共同研发、建设“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平台”,以保障项目面临台风、雷雨大风、龙卷等灾害性天气

13、时的安全运行。 7.制定雷雨大风、强降水、冰雹、龙卷、飑线等强对流天气以及台风、冬季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预案,增 强安全意识,降低因大风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建立各级防风责任制,加强对科学城区域内建筑物和设施的防风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对易被风吹动的各类设施、搭建物等进行加固或者拆除。除了台风、雷雨大风等天气可能造成大风灾害之外,龙卷风、冬季强冷空气过程也可能造成大风灾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冬春季节冷空气大风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做好各项防御措施,并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风预警信息。 综上所述,在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险和本报告主要结论的前提下,光明科学城的规划设计从气候角度看是可行的。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内各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暴雨、大风、雷暴、高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避免和减轻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并将推算的工程设计气象参数及重现期风速风压等应用于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内各项目的工程设计中,最大程度地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