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6983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伤寒论-太阳病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症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因病机太阳主表,卫外。外感先病太阳。 症状解读脉浮:邪在外,卫气浮于外抗邪。正气未虚。 头项强痛:太阳经循行头项,外邪易犯,风寒外束,经气受阻。 恶寒:外邪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温分肉”。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病因病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症状解读发热:风寒袭表,阳浮抗邪。 汗出、恶风:风性疏泄,伤于卫阳。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 脉缓:营阴外泄。 (3)太阳病,或已发

2、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症状解读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与感邪、体质、卫气郁闭有关。(风寒甚,卫气郁闭重未能达表则不发热。)体痛:寒性凝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 郁滞,经气运行不畅。 呕逆:风寒束表,表气郁闭,里气不和,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寒性凝滞,郁闭营卫,无汗脉紧。(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症状解读发热而渴,不恶寒:温邪犯表,化热伤津。 误治

3、解读误汗: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则变为风温。热邪鼓动气血,身灼热、脉浮盛有力。热盛迫津外泄,自汗出。伤津,身重。热扰神明,多眠睡、语言难出。邪热壅肺,鼻息必鼾。 误下:攻下伤阴伤津,小便不利。肝肾阴精不能上承于目,直视。热盛神昏,关门不固,二便失禁。 误火:热盛伤津,动风,惊痫、瘛疭。热伤肝胆,水不涵木,黄疸。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 七、阴数六故也。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脉静:脉律缓,未变化。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

4、不见者,为不传也。(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太阳病患者 五、太阳病欲解时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第二节太阳病证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 1.桂枝汤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鼻鸣干呕:风邪犯表,肺气不利,鼻鸣。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干呕。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 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为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病机:风

5、寒袭表,营卫不和。症状: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主方: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发汗、敛汗。辛甘化阳以助卫气。酸甘化阴以助营阴。健脾和胃。(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针刺疏通经脉,泄风邪,增强祛邪之力。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正气不足,不可用麻黄汤峻汗。桂枝解肌调和营卫护胃,不致胃燥。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

6、汤。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气逆为正邪相争。不上冲为伤正过重。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复烦:即太阳中风表证。已发汗,腠理疏松,不宜麻黄汤峻汗。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荣气和:营气无病。病机:卫失固守,营不内守。(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辨证要点:藏无他病、卫气不和。治疗原因:病前调和营卫、防止过汗。 2.桂枝汤禁例 (16下)桂

7、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病重药轻,发汗不彻,邪气郁闭,则变证。(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湿热内蕴。桂枝汤辛温助热,甘温助湿,湿热盛则胃气上逆。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阳热内盛而用辛热之药,热伤血络,肉腐为脓。 3.兼证 a)桂枝加葛根汤证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项背强几几:太阳中风,症状重,范围大。 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经气不利,筋脉失养。症状: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筋。 b)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3)太

8、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病因:太阳病误下,里气损伤,表邪乘虚内陷,表证未解,表里同病。 病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肺气上逆。症状:发热恶风汗出头痛,喘咳。 治疗:发汗解肌、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c) 桂枝加附子汤证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漏:渗泄,指不间断地小量出汗。小便难:量少且不畅。微急:轻度的拘急。 太阳病发汗太过,卫阳受损,卫外不固。汗漏不止致阴津亡失。故为阴阳两虚(阳虚为主)。阳虚气化无力,阴虚膀胱津少,因而小便难。阳虚失温,阴伤失润,因而筋脉失

9、养,四肢难。 病机:卫阳不固,阴津不足,兼表证未解。治疗:汗止则津不泄,阳生则阴长,故以扶阳解表为主。 d) 桂枝去芍药汤证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脉促:此处指脉来急促。胸阳受损但未大虚,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因而脉促。 胸满:误下后胸阳受损,失于布达。 病机:胸阳不振,表邪未解。治法:解肌祛风、宣通阳气。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微寒:脉微而恶寒。胸阳受损较重。 病机:胸阳受损,表邪未解。治法:温经复阳,解肌祛风。(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e)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

10、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身疼痛”可见于:一、表未解。二、外邪侵袭肌肉、骨节,症见活动不利、脉浮虚而涩。三、过汗伤营,筋脉失养,并伴表邪未尽。症见身痛绵绵,脉沉迟。 病机:营卫不和证,气营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养血。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发热:外邪袭表、表闭阳郁、正邪交争。恶风:卫失温煦。无汗:寒性收引、营阴闭郁。头项背痛:足太阳循行处,寒凝经脉。喘:肺合皮毛,毛窍闭塞则肺失宣降。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营阴凝滞、肺气失宣。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为

11、发汗峻剂,故不需啜粥,防止过汗。且表虚自汗、虚人不可。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若有太阳表实证症状,脉浮而不紧或脉浮而数,亦可用麻黄汤。脉症合参为主。若脉数为化热,不可。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胁痛胸满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本条论太阳病转归。1.脉浮细为趋向缓和,表证已解。2.转为少阳证。3.“脉但浮者”,以脉代证,指表证仍在。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者,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阳

12、气重:受外邪束缚,阳气郁闭较重。 1.病证未变,仍用此方,不必拘于时。 2.迁延日久,阳郁较重,因而表证难尽。药后,正邪交争激烈,郁热上扰,内迫营血,因而发烦目暝、鼻衄。 *若衄后身热不退,为热入营血。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汗血同源,衄则邪有出路。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以脉代证。衄而不解,仍需汗解。*衄后再汗需注意:1.血量不大。2.无内热烦躁。3.无热入营血。 2.麻黄汤禁例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当滋阴解表。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便血:此处指尿血。 下焦湿热禁用汗法。湿热而辛温发汗,则阴亏内热,血热妄行。 *当育阴清热、利水通淋,兼以表散之法。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疡早期多为热毒壅滞之实证,久则气血两虚。发汗则营血更需,筋脉失养。 *当调补气血,清解余毒。兼以解表。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额上陷脉急紧:太阳穴动脉拘急。眴(音顺):目动。 伤阴则筋急直视。阴血虚心神失养,则心烦不眠。*养血滋阴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