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

上传人:1980****057 文档编号:27366927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32课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实践性很强。其主要包括传感器的认识、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常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及实用电路的分析与制作。所选的电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优良和实用性强等特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涉及多门学科综合课程。前导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后续课程有PLC应用技术、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设计要求,突出体现职业能

2、力本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认识传感器,了解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各种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电测的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使用实用型传感器的能力,并了解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模块结合本系实训条件,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部分模块,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32学时,2学分。 2

3、.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 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够选择和测试传感器件; 能够进行元器件的焊接; 能够进行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误差数据处理; 能够使用温度传感器的工程检测系统; 能够使用压力传感器的工程检测系统; 能够使用液位传感器的工程检测系统; 能够使用流量传感器的工程检测系统。 2.2知识目标 熟悉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熟悉电阻、电感、电容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熟悉磁电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熟悉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了解温度检测系统;

4、 了解液位检测系统; 了解压力检测系统; 了解流量检测系统。 2.3素质目标 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测试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 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互相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测试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测试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5、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 4.1.1教材选用及编写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教材的现状,教学工作中应以现有的教材作为辅助,同时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项目化课程特点的校本教材。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求,语言表述应精炼、准确、科学,引用图表要清晰精美。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教材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

6、)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实训与练习。 4.1.2 参考资料 1. 沈中城检测技术与仪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5 2. 廖跃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 2022.6 3. 顾学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2022.6 4. 周征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北方交大出版社 2022.6 5. 余志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6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需要建设传感器实训室、同时建设2-3家校外实习基地等等。 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在教学实施时学生分成10组,每组4-5

7、人,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行业背景的实验教师协助教学的组织实施。 4.2.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如果一些工作任务没有在生产车间进行的条件,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进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可以通过仿真操作进行。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 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紧密结合高级维修电工的考证要求,加强考证的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典型测试系统的要点。 5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

8、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4.3考核方式 1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都要对各个项目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汇报,采用项目实训报告和工作单的形式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40%。 2学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实行相关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5其他说明 1、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2、社会实践及提交成果要求 利用假期,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不少于2周,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